【戏码头那些角儿】"黄梅戏王子“张辉:男小生也能挑大梁


【戏码头那些角儿】


【戏码头那些角儿】


【戏码头那些角儿】


本周日,《戏码头》舞台上,将迎来一位黄梅戏名家。他被戏迷称为“黄梅戏男声第一唱”、“黄梅戏王子”、“黄梅戏中的费玉清”……您猜出他是谁了吗?没错,他就是开创了黄梅戏男小生挑大梁局面的黄梅戏名家张辉


【戏码头那些角儿】


勤奋努力,成为王少舫关门弟子

1962年,张辉出生于安徽省的一个梨园世家,在剧团排练场度过童年,幼小的他看到父辈们在舞台上塑造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艺术形象时,总是羡慕不已。耳濡目染之下,张辉开始模仿戏曲动作、哼唱戏曲声腔,幼小的心灵中开始种下戏曲的种子。


【戏码头那些角儿】


1975年张辉如愿地考进了安徽省艺术学校,主工黄梅戏小生。为了实现梦想,张辉在学校期间勤奋学习,刻苦练功,每次考试,各门课都名列榜首。在安徽省艺术学校的五年学习生涯中,张辉全面掌握了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表演要领,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戏码头那些角儿】


198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分配到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工作。努力而且幸运的张辉,得到著名表演艺术家王少舫的垂青,收作关门弟子,亲传了成名作《天仙配》。张辉首场演出取得了成功,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结缘湖北,撑起鄂派黄梅一片天

1984年8月,在“把黄梅戏请回娘家”的呼声下,张辉为了能多演戏来到了湖北,得到了著名导演余笑予等一批老艺术家的关爱和培养,在艺术上不断奋进,不断提高,完成了由单纯摹仿到主动塑造,由特征演员向性格演员的过渡。


【戏码头那些角儿】


张辉来到的湖北省黄梅剧院坐落在黄梅戏的发源地——黄冈市,当地的经济发展难以与一线城市相比,这也让剧院面临人才流失、举步维艰的局面。


【戏码头那些角儿】


张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自2006年8月份担任湖北省黄梅剧院书记、院长以来,张辉坚持以传承、发展和繁荣黄梅戏事业为己任,凭着惊人的毅力将一个地方文艺院团发展到今天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影响力逐渐辐射向全国范围的大中型黄梅戏剧院。

一举摘梅,打造黄冈系列名人篇

2000年以来,张辉连续多年在春节戏曲晚会的舞台上,用他真挚细腻、充满激情的表演,韵味浓郁、张驰有度的黄梅戏声腔,拨动了观众的心田,使全国戏曲专家与戏曲爱好者为之一振。


【戏码头那些角儿】


2009年5月18日,张辉如愿摘得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获得了梅花奖,这只是实现了张辉的一个心愿。张辉的另一个心愿,就是把黄梅戏做大做强,把黄冈真正发展成黄梅戏的基地,把湖北、安徽的黄梅戏联合成一个整体,实现“黄梅一家亲”,让黄梅戏以“全明星”阵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戏码头那些角儿】


张辉深知地方戏要发展,必须要打文化品牌。《李四光》就是这样一部应运而生的作品,用本土戏曲形式演绎科技伟人,开创了黄梅戏以男角为主演的先河。李四光是黄冈名人,通过张辉的传神表演,使全国的黄梅戏观众对李四光、对黄冈、对黄梅戏留下了深刻印象。


【戏码头那些角儿】


继《李四光》之后,张辉又与剧院一起创作了《东坡》《李时珍》《毕升》等。


【戏码头那些角儿】



【戏码头那些角儿】


本周日,张辉将为《戏码头》的观众演出《李四光》,想知道擅长描述爱情、欢歌笑语的黄梅戏如何演绎这位杰出科学家的故事吗?那就千万不要错过本期《戏码头》哦~


【戏码头那些角儿】


【戏码头那些角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