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譭譽明星”王亞偉

“譭譽明星”王亞偉

“譭譽明星”王亞偉

寫在前面

轉戰私募的基金經理王亞偉,近兩日再次出現各種負面報道。很多人在問,王亞偉是否真的有水平?什麼樣的王亞偉才是真實的?

依小雅過去13年多的基金報道所見,王亞偉過去被神化了,現在似乎又被妖魔化了。

王亞偉作為中國最低調的明星基金經理,小雅舊時曾群訪過,也曾在會議間歇做過簡單的單獨交流,但對他知之甚少,尤其是他到私募之後的狀況。

有感於信息的不對稱和看到的一些偏見,“聰明投資者”試圖通過一些原始材料和“老人”回憶,簡單勾勒幾筆王亞偉,做一點點“面目”依然模糊的還原努力。

王亞偉印象

關於王亞偉的討論來自一則最新消息。

消息說,在近期的某項問卷調查中,50家陽光私募機構參與投票,在4000多家陽光私募機構中選出3家自己最認可的私募。結果,王亞偉無緣前五名。

刊發消息的媒體稱:“這種主觀排名方式相比於業績等客觀排名,信息量更大,也更具參考價值。”

與這則消息同時出臺的,還有王亞偉錯過“恆大牌”牛股廊坊發展,以及“踩雷”鉅虧的消息。此類消息網上隨處可見,百度“王亞偉”,隨處可見王亞偉“失敗”、“虧損”或者“失意”的信息。

看到這些信息之後,90後的小朋友們說,原來如此,不過如此。

然而,這些信息是否真實?是否在傳遞過程因“噪音”而走形?

小雅把三次王亞偉見面會的錄音文字實錄和王亞偉上中央電視臺的講話實錄發給幾個年輕人閱讀,讓她們每人給我三個詞,描述她們看完之後對王亞偉的印象。

觀點徹底反轉了。一個小朋友說:“有責任心,中肯,獨立觀點。”另一個小朋友說:“獨立思考、淡定、幽默。”第三個小朋友說:“內斂,真實,謹慎。”

我說不能都說讚美的,挑點刺兒。

第一個小朋友說“老幹部”,第二個小朋友說“有點保守”。第三個小朋友說:“過於謹慎,有時讓人覺得沒有魄力,非常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保守”、“謹慎”這樣的詞,對於管理風險的投資人來說,好像不是“刺”,更像是讚美。

譭譽之聲

這樣的扭轉,十年前小雅也曾看到。

2007年的超級大牛市,王亞偉管理的華夏大盤基金以226%的淨值增長率領跑所有類型基金,比第二名高出35 個百分點。

當時,小雅問很多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高管怎麼看。他們說,那是運氣,個人風格正好與市場風口契合了。

2008年的超級大熊市,經過激烈的冠亞軍爭奪戰,華夏大盤基金最後以略微弱勢排名第二,打破了一年冠軍、下一年又跌到谷底的公募基金業績怪圈。

這一年,為王亞偉點贊、認同他的同行多起來了。

2009年的小牛市,華夏大盤基金以116%的收益率再次奪得年度冠軍。

小雅在採訪時與幾個市場大佬聊到關於王亞偉的市場爭議,大佬們說,市場是最公平的,如果這樣一個牛熊週期都不能證明實力,投資人還能用什麼證明自己的能力?

一個錢幣有兩面,一個投資人的評價也是,有譽就有毀。

很長一段時間,市場每天在流傳各種關於王亞偉內幕交易的段子。對於一些質疑者(包括一些媒體同行),小雅問過信息來源,幾乎都是“聽說”和“這樣的收益,想想也知道”。

行走在傳說和傳說中的傳說的質疑,在坊間傳播多年。

針對質疑,王亞偉曾在2009年7月9日召開媒體會澄清。他說:“中國證券市場、中國基金業的發展時間還很短,大家由於經歷不同、所處位置的不同,對投資的認識也各不相同,短期內無法達成共識很正常。也沒有必要達成共識,投資上的問題,往往在達成共識後很快就會走到錯誤的邊緣。既然如此,何不求同存異。”

這話,聽著像是對著投資同行說的。

他還說:“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里,試圖讓每個人理解你、說你好根本就是徒勞的,還是順其自然吧。在投資領域裡,時間是試金石,大浪淘沙,水落石出,很多事情,需要留待時間去證明。”

這句話,不知王亞偉是否有對自己說的意味。

對於內幕交易質疑,2014年小雅與澤熙投資掌門人徐翔面聊時,徐翔曾主動提起:“如果王亞偉是靠內幕信息成名,市場每天各種傳聞,其他人為什麼沒有用這個方法出名?那麼多年,這麼多管理資產超過千億的基金公司,為什麼他們都沒有砸出一個王亞偉?”

去年,徐翔因涉嫌內幕交易接受調查,至今仍未一審。

在中國,內幕交易是刑罪,需要司法認定,但輿論審判從未缺席。

對於社會討論,小雅一直在想:是否A股有相對明顯的高收益就一定不正常?在海外,彼得·林奇、索羅斯的階段收益也不差。

經歷三輪牛熊

如何判斷一個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前上投摩根總經理、現富匯投資總經理王鴻嬪告訴小雅,要看是否經得起牛熊市的檢驗。

回頭看,A股有三輪明顯的牛熊轉換:1999年的大牛市,和2003年、2004年的大熊市;2006年、2007年的創紀錄牛市,和2008年的傳奇熊市;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6月的瘋狂槓桿牛市,和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年初史無前例的股災熊市。

在A股接受過這三輪牛熊市考驗、並且有公開數據可以證明自己的人,屈指可數,王亞偉是其中一個。

前華夏基金公司總經理範勇宏曾經著書《基業長青》,書中有王亞偉的一些簡介和他對王亞偉的評價。

根據書中所述,王亞偉是1989年安徽省理科高考狀元,清華大學雙學位。1995 年10 月,王亞偉加盟華夏證券東四營業部做研究諮詢,一年後任研究部經理。

範勇宏提到王亞偉:“他為人低調,生活簡樸,一家人租住在東四十條半地下的房子裡。”

1998年2月,範勇宏負責組建華夏基金管理公司。4月28日,興華基金成立,王亞偉任基金經理助理,直至2002年1月8日王亞偉卸任,他經歷了第一輪的牛熊轉換。

1999年,興華基金的淨值增長戰勝指數,但與同行相比,排名靠後。

2000年,A股迎來牛市,滬深股指分別上漲52%和41%。範勇宏寫道:“王亞偉未能很好地把握市場熱點轉換帶來的投資機會,對網絡科技股調整的幅度和時間跨度認識不足,在20只基金中排名倒數第二。”

2001年,全球“網絡泡沫”破滅,滬深股指分別下跌20.62%、30%。王亞偉年初減持了科技股並增加了組合的流動性,興華基金全年小幅虧損3.84%,在33 只基金中排名第一。

對於這輪牛熊市,興華基金在王亞偉管理期間淨值增長90.48%,同期上證綜指上漲18.79%。

但範勇宏說,王亞偉投資手法與其他基金經理相比並無過人之處。整體看,他初步表現出謹慎投資、儘量規避風險的投資風格,業績呈現“牛市落後、熊市抗跌”特徵。

第二輪牛熊市,正如前文所述,王亞偉連續3年前兩甲,兩奪收益率冠軍,一次亞軍,表現出“牛市領先、熊市抗跌”的特徵。

2012年5月,王亞偉離職華夏基金轉型私募。從2005年底接手到辭職,華夏大盤基金復權淨值增長率達1198.9%,累計單位淨值增長率1046%。這是一個國內基金業難以複製的業績。

在最近的這一波牛熊市,王亞偉已身在私募,業績數據不再公開。

不過,“聰明投資者”收集到一組數據:截至2015年10月23日,成立於2012年12月27日的昀灃1號收益率112.21%,最大回撤是24.04%,年化收益率30.56%。

截至2015年10月30日,成立於2014年11月28日的千紙鶴1號收益率39.01%,最大回撤是20.16%;成立於2015年1月13日的昀灃3號收益率5.22%,最大回撤是23.8%。

從收集的信息來看,這三隻產品是王亞偉本人管理的。之前,王亞偉成立的私募公司千合資本被曝有好幾只產品業績很差,據稱並不是王亞偉本人管理。

單從這三隻產品數據看,王亞偉的回撤率不算高,但也不算低,收益率偏低,這個成績單跟很多私募比,比較普通。

範勇宏曾經總結過王亞偉在公募基金的失誤。包括許多重大的事件付出的代價。

比如,1998 年剛開始管理基金,投資五糧液時,拘泥於原先設定的目標價,最終1 000多萬元的賬面盈利化為烏有。

再比如,管理華夏成長基金期間,他曾提前買到後來的大牛股,但往往因熬不住而過早賣出。例如,貴州茅臺2001 年一上市,華夏成長基金就重倉買入,但是華夏成長基金在熊市裡堅守幾年後始終沒有收穫,最後在黎明前退出。

還有中集集團,華夏成長基金也過早退出,沒有能夠享受到2004 年乾貨箱量價齊升的行業景氣。

“2004~2005 年期間,王亞偉的選股面不夠廣,對一些持續成長的優質股票研究關注不足,重倉投資了一些業績彈性較大,但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的股票,一旦發生負面因素衝擊,公司的經營業績會受到較大負面影響。

範勇宏總結的王亞偉的投資理念核心是:“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仔細研究,不拘泥於投資法則的條條框框,採取靈活的操作策略。”

“王亞偉犯過不少錯誤,但這些錯誤無礙他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人。”這是一個基金經理的評價。

從神壇到妖魔

不過,在這三波牛熊市中,王亞偉經歷了黯淡無光到被公眾追捧、再到如今總有媒體踩踏的真實。

回想2003年、2004年,熊市裡,公募基金髮行困難,幾乎每隻產品發行,都是總經理親自披掛上陣,基金經理們也是集體與媒體見面。很多老記者回憶,王亞偉也不時出現在發行的隊伍裡,但他當時並不出挑,記者們都不曾與他有過採訪聊天。

我們對事物的判斷,來自目力所見,並受目力所限。接受信息的公眾如此,生產信息的媒體也如此。

王亞偉是公募基金經理中最低調的一個,沒有之一。

外界對他的瞭解,僅限於當時公募基金的季報、中報和年報,用匯總數據來分析比較基金持股情況,分析瞭解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和基金的資產配置思路。

2006年到2007年的超級大牛市以及2008年的超級熊市,風向變了,王亞偉以無可爭議的業績成為名冠中國的最牛基金經理,市場開始炒作始“王亞偉概念股”,媒體也集體熱衷於跟蹤分析“王亞偉概念股”。

王亞偉在2012年離開華夏基金前,最後一次召開媒體見面會。

在痛陳“王亞偉概念股”對於普通投資者的傷害之後,王亞偉建議“以後減少對基金經理買什麼股票的關注。只報道基金經理買了某隻股票,對於不太懂投資的投資者而言是弊大於利的。就像報道老中醫今天在藥房里加了什麼,明天減了什麼,這種報道是毫無意義的。”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王亞偉概念股”的歷史還在進行,關於個股“踩雷”的報道依然不絕於眼。什麼是真實的王亞偉,在每個人的不同解讀裡。

心理學家榮格說,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決定著一切。

這句話,在信息躁亂的資本市場,用以自勉。

“譭譽明星”王亞偉

“譭譽明星”王亞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