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在漫步中,並非只有動物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攝於南非,WesternCape,AquilaGame自然保護區。

攝影:DmitryGorilovskiy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沙灘上的一片落葉。攝影:AlyciaBromar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蘇格蘭高地森林中一位獨行的隱士。攝影:Luisdel Río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很難想象這輛上世紀40年代的雪佛蘭行駛在路上的場景。自然已經將它融入了自身。攝影:Jason Rydquist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一隻飛行中的成年雕鴞。

攝影:Mark Bridger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我在如往常一樣拍攝其他昆蟲微距時拍到了這張照片。

我其實當時並沒有注意到這隻蜻蜓,因為正在關注其他東西。

當我準備拍它時,天空突然下起了雨,但光線恰到好處。”

攝影:Shikhei Goh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游泳者躲避迎面而來的巨浪。攝於悉尼Coogee海灘。

攝影:Mark Tipple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智利普耶韋-考登-加里火山群噴發,火山灰羽附近的閃電。(Carlos Gutierrez / Reuters)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探險隊員進入饒同河穿過的韓英洞。眼前是一個幾近乾涸小池塘,

到洪水季節時河水幾乎可以上漲300英尺,會淹沒探險隊員現在所在的岩石。

攝影:Carsten Peter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Verreaux的狐猴,攝於馬達加斯加。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長達30s的曝光展示出隱藏在瀑布中的月光。

滿月和乾淨的天空提供了這個完美的拍攝機會。

攝影:Andrew Coffing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愛爾蘭伊尼什歐文,清晨的陽光撫摸著山丘與草地。攝影:Dave Johnston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我從1997年開始進行洞穴潛水,經常會被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美麗震撼到。

它們以不同的方式展現著自己的魅力,有些非常明顯,

比如巨大的鐘乳石和石筍,清澈的水,及兼具神秘與歷史感的熱帶雨林。但還有一些隱秘的美麗有待發現,那些獨特的色彩和細節並不輕易被發現。所以這就是我的目標,捕捉這些隱藏在自然深處的精彩。”

攝影:Christian Vizl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這張照片攝於2010年7月,當時我們在冰島一處稱為藍曼納勞卡的地區徒步旅行。

人們來這兒是為了欣賞色彩斑斕的流紋岩山體。

在此次冰島之旅中,我們沿途雖然只是看到少量羊鬍子草,但我從未想到竟然會有如此廣闊的羊鬍子草地。

這張照片表明,冰島是一個總能製造驚喜的國度。

正當你認為那裡的景色不會再令你感到吃驚的時候,總會有令你更為驚訝的事情出現在眼前。”

攝影:Jennifer Jesse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蔥鬱的樹木倒映在清晨的五花湖中。五花湖是九寨溝118個湖中的一個。

攝影:Michael Yamashita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瑞典中部Zug湖邊一個被雪覆蓋的碼頭。攝影師:Ingo Meckmann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在南非冬季的一個清晨,一隻豹坐在倒下的樹幹上享受片刻的安寧。

與非洲其他動物相比,豹比較少見,主要是因為它們的以夜間捕獵為主。

攝影:Madison Hall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冬季,Yosemite國家公園Merced河船長巖的倒影。

攝影:Jean Slavin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相機的長時間曝光捕捉到了坦桑尼亞Rift山谷倫蓋伊火山溢出的熔岩。

攝影:Olivier Gruewald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眺望遠方的Bourtzi堡。攝於希臘Nafplion。攝影:Maisie Ong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熱氣球準備升空。攝於土耳其卡帕多西亞。攝影:Amy Sacka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巨型淡水魚的體型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與鯨魚、巨型水母等海洋中的巨獸相比,

它們只能算是一個小個子。照片展示的是一隻獅鬃水母,直徑達到6.6英尺(約合2米),觸鬚長度超過49英尺(約合15米)。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類鯨鯊,身長可達到40英尺(約合12米)。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藍鯨的身長與一輛巴士相當,體重接近200噸。

一些巨蛤的體重超過500磅(約合227公斤),壽命超過100年。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一隻章魚對白雪覆蓋的維蘇威火山充滿好奇。攝影:Pasquale Vassallo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不遠萬里到烏魯魯巨巖朝謁的人很多,但是在那兒看到了什麼,往往取決於你來自何方。攝影:Robert Spanring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國家地理雜誌》的探險家澤布-霍甘曾對很多巨型淡水魚進行研究並拍攝照片。

包括中國鱘魚在內的一些淡水魚都是“活化石”,在數百萬年的歲月變遷中,它們幾乎未發生任何改變。照片展示的是一條巨骨舌魚,在巴西馬瑙斯的一個水族館拍攝。

這種南美巨型魚的身長可超過10英尺(約合3米),體重超過400磅(約合180公斤)。

與《國家地理雜誌》圖集中展現的其他巨型淡水魚一樣,巨骨舌魚也是一個保護重點。

為了拯救野外的巨型淡水魚,保護人員需要與時間賽跑。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毫不令人感到吃驚的是,人類很少在漆黑一片和壓力巨大的深海與動物不期而遇。

最近進行的科學考察——經常藉助機器人進行——讓我們進一步瞭解神秘的深海世界。

深海動物擁有驚人的適應能力,能夠在惡劣的深海環境下繁衍生息,它們的外形往往非常恐怖,類似我們在噩夢中看到的怪物。照片展示的是皺鰓鯊,被稱之為活化石,通常生活在海底5000英尺(約合1500米)的深度。

這頭鯊魚體長5.3英尺(約合1.6米),是2007年在日本海域發現的。

與很多深海動物一樣,皺鰓鯊在來到海面後不久便死亡。

在接近1.65萬英尺(約合5000米)的深度,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外形更恐怖的動物,被稱之為“食人魔魚”。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四周被婆羅摩火山、巴托克火山等較小的火山環繞。

自1967年以來,塞莫火山便一直處於噴發狀態。最近,世界上的其他一些火山也開始噴發,其中包括夏威夷大島的火山、意大利的埃特納火山以及埃塞俄比亞的火山。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龍捲風具有很大的破壞性,提醒人們大自然擁有怎樣令人敬畏的力量。

這幅照片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拍攝,展現了柴爾德里斯上空出現的罕見雲型,彷佛一艘空中的航空母艦。這種雲的出現預示著一場超大胞雷雨。

超大胞雷雨經常引發龍捲風,風速可超過每小時200英里(約合每小時322公里)。

龍捲風通常在寬闊的陸地和海洋上空形成。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春日景色

絕大多數生物的興衰都遵循著季節變化週期,不管它們生活在北半球、南半球還是赤道地區。

溼度的變化週期對生物的影響超過光照。春季是重生和快速生長的季節,照片呈現的芝加哥植物園景象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隨著春季的帶來,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散發出勃勃生機,在各自的小生境茁壯成長。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夏日景象

夏季是很多人和野生動物最喜歡的季節。

螢火蟲裝點著夜空,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採蜜,各種瓜果享之不盡。

這幅照片在澳大利亞悉尼的勃朗特海灘海域拍攝,兩名游泳愛好者正在海中暢遊。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潛水員在籠子中直面大白鯊。

攝影:David Litchfield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卡拉里帕亞特(一門仍然流傳於世的南印度古老武術體系)武士在北喀拉拉的沙灘上練習。

卡拉里帕亞特是最古老的武術之一,可能比中國功夫的歷史更久遠。

這張照片拍攝於一場常規練習中,沒有經過任何特殊佈置。

攝影:Nicolas Chorier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在2010年巴基斯坦Sindh洪水期間,成百萬蜘蛛爬上樹梢躲避洪水。攝影:Russell Watkins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今年初夏,加拿大薩斯喀徹溫Pense的一場風暴。

夜幕下豐富的質感和有趣的光線營造出一幅生動的畫面。

攝影:Vanessa Neufeld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北極的白鯨在嬉戲。

攝影:Dafna Ben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新奧爾良,一輛駛回聖查爾斯大街四季旅館(The Quarter)的有軌電車。

我舉著相機,身體緊貼窗子,一動不動,確保將照片構圖平均分割為裡外兩半。

攝影:Don Chamblee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這幅照片捕捉了星空之下登山隊將近6小時攀登雷尼爾山的旅程。

由於夜間風向變換,100英里之外胡德山的篝火所釋放的煙都飄散到了雷尼爾山。

在這朦朦朧朧的低空霧靄的渲染下,天邊映現的紅光和雷尼爾山看去宛如丹青描繪。

在畫面右下方,還可以見到朝曦。

攝影:Chris Morin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智利柯登德高勒火山(Cordondel Caulle)噴發。攝影:Ricardo Mohr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哥本哈根的雙子塔是一幢河畔的私人住宅樓。

“為了等到有住戶進出給我打開一扇方便之門,我花了大約兩個小時。

等待是值得的,因為這棟樓是那般的夢幻。”

攝影:Elena Baroni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賓夕法尼亞州的克萊恩菲特斯維爾(Kleinfeltersville),飛翔的雪雁。攝影:Charles Funk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拉霍亞(LaJolla)鐵人游泳“鱷人”(Gatorman)賽揭幕伊始,好奇的鸕鷀在饒有興致地觀看。運動員從拉霍亞灣到斯克裡普斯碼頭遊一個來回,全長3英里。攝影:Lee Sie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這處地方對我而言很是特別,Fèllensee湖位於狗石山。

我知道這聽起來挺傻,但既然我和我的狗就在這附近長大,山又叫這個名,我遂選擇這一泓平靜的湖水作為斯波克(我的狗)最後安息之地,這樣它就有了狗世界裡最大的墓碑。那天清晨我們為斯波克辦了個告別儀式,我拍了這張照片,我們還登上了狗石山,為了記住它,它安息之地的照片如今就掛在我們的廚房裡。”

攝影:Nino Benninger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斯里蘭卡的雅拉國家公園素以豹子而聞名,不過,活動中的豹子當然難得一見。

這兒有三隻發育良好的幼豹,照片上是其中一隻,它興奮了起來,開始在枝間跳躍。

我背光在幾分之一秒的時間裡捕捉到了它。

攝影:Lalith Ekanayake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黃石國家公園裡有眾多熱池,這裡拍攝的便是其中一個。攝影:Danielle Goldstein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在夏威夷大島的一天清晨,我四處搜尋,看看是否能找出些什麼可拍的。我差不多要無功而返了,突然這片碩大的棕櫚樹葉上的什麼東西映入我的眼簾。我逗留了一會,發現這是一條小壁虎,他被我的出現嚇到了,躲進了葉縫中。他定期快速地探出頭來,查看周圍的情況;一旦他看到我還在那兒,就會再次躲藏起來。

我們這樣的遊戲玩了好一會,直到我攝下了這張照片。”

攝影:Lorenzo Menendez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一隻紅褐色蜂鳥迫不及待地停留在一棵松樹上歇息,以便炫耀自己那光鮮漂亮的胸膛。

攝影:Cael Cook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這幅照片是冬季在加拿大落基幹旱區拍攝的。氣溫在攝氏零下30度以下,

然而,因為沒有降雪,湖面並未被遮蓋,

我們得以目睹並捕捉到這些氣泡(湖床裡釋放的氣體),它們被冰凍的湖水困住了。”

攝影:Emmanuel Coupe-Kalomiris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布爾加斯附近海鹽場的一處泥塘裡,保加利亞當地人聚在一起。

他敷上塘裡的泥,然後直立著,直至泥幹為止,再到附近的海里泡一泡。

這之後,他在鹽場30cm深的水裡進行一次放鬆性游泳。

攝影:Antoni Georgiev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我兒子Jack的沙丘跳躍。”攝影:Betina La Plante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每年十月降臨的時候,由於溼度依舊很高,溫度下降,迪拜就會遭遇濃霧。

在所有這些嶄新的摩天大樓(包括世界最高樓哈里發塔)的映襯下,這幕場景提供了絕佳的攝影良機。

攝影:Catalin Marin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雨中攀登哈丁冰原的小徑,自有其豐厚回報。

我駐足讚歎冰川之時,僅僅發現一頭成年黑熊在發光的藍色冰川前覓食。

攝影:Colin Mc Crindle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大海中的衝浪者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Anita Erdmann拍攝的一張黃石公園的孤零樹照。

黃石國家公園裡,一棵孤樹,在又一個嚴寒的冬季傲然而立。

攝影:Anita Erdmann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猴子一家三口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去年一年,我一直在試圖跟蹤一頭帶著幼崽的豹子,我與它們共度了許多個夜晚。

她沒安追蹤裝置,因此每當我找到她時,就儘量與她呆的時間長一些。

在這個特別的夜晚,一頭棕色鬣狗偷走了她的獵物(一頭跳羚),她坐在岩石架上,

月亮在她身後升起。我用手電筒照亮了她的眼睛,讓畫面看上去愈加神秘

攝影:Hannes Lochner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太陽給予我們能量,即使在水底也不例外。

這幅照片是在紅海里自由潛水(不帶潛水裝置的一次呼吸潛水)時捕捉到的。

攝影:Vaclav Krpelik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阿拉斯加的夏日深夜,這頭猞猁因為討厭的蚊蚋而耷拉下一隻耳朵。

攝影:Jimmy Tohill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這幅照片攝於亞利桑那州佩吉附近的上羚羊谷,

它展現了沙子揚到空中,與太陽光線狹路相遇的奇妙效果。

攝影:Angiolo Manetti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一隻東部灰袋鼠幼獸從它媽媽的育兒袋裡探出頭來。

如果小袋鼠覺得在外面呆一會是足夠安全的,它還會繼續窺探。

7到10個月之後,它終究要離開育兒袋。

攝影:Brent Lukey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愛達荷州Salmon-Challis國家森林Salmon河。167公里長,從1968年起受到保護。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17世紀的格林尼治海軍學院雪地裡的一對情侶。右側薄霧中的正是泰晤士河。攝影:Gordon Esler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梅花鹿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這種圓錐狀的帳篷叫作“lávut”。Sami牧人在追蹤馴鹿時用它做臨時住所。

攝影:Erika Larsen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立陶宛的清晨。

攝影:Eugenijus Rauduve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緬因州Allagash河,一條獨木舟靜靜地沐浴在月光之中。攝影:Michael Melford

从最美的角度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