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盧塞恩《垂死的獅子》說說瑞士的僱傭軍制度

聖萊奧德迦爾教堂往北不遠,還有個盧塞恩的重要景點,一個岩石上的石刻,基本上旅行團都會帶客人來這裡,但導遊是怎麼解釋的,遊客是不是真感興趣就不知道了。即使不知道它的典故,權且當做一件藝術品也是沒有問題的。

由盧塞恩《垂死的獅子》說說瑞士的僱傭軍制度

雕刻的名字叫《獅子紀念碑》(Lion Monument,Löwendenkmal),也叫做《垂死的獅子》或《盧塞恩獅子》,主要是為紀念1792年10月8日,瑞士僱傭軍為保衛杜伊勒裡宮而犧牲了近千人的那次事件有關。

由盧塞恩《垂死的獅子》說說瑞士的僱傭軍制度

說獅子之前先說說長達數百年的瑞士僱傭軍制度。

瑞士僱傭軍(Swiss mercenaries,德語:Reisläufer),長期存在於歐洲的一支軍事力量。從中世紀後期開始,到文藝復興時期達到最盛,直到1874年被廢止。大致在14-19世紀的幾百年間,幾乎全歐的戰事都有瑞士僱傭軍的身影,諸如英法百年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三十年戰爭,拿破崙戰爭,意大利統一戰爭等等,瑞士僱傭軍為法國、神羅、教皇國、德意志諸侯、英國、西班牙和荷蘭等國都作過戰。

瑞士僱傭軍產生的主要原因還是一個“窮”字,中世紀的瑞士估計景色和今天也差不多,但再美的景色也不能當飯吃,瑞士大多位於山區,那時沒有旅遊業,除了像盧塞恩這樣的少數商路城市,大部分州比較貧窮落後。不過瑞士人自古就勇猛善戰,他們的祖先赫爾維西亞人就敢與強大羅馬軍團叫板。

最初瑞士人打仗,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和自由,比如1386年的森帕赫之戰,瑞士聯邦軍以少勝多打敗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大軍,繳獲的戰旗放在盧塞恩的聖方濟教堂內炫耀了數百年。

瑞士人以少勝多的戰績很快傳遍了歐洲,瑞士周邊的國家也比較忌憚進入瑞士的山區跟瑞士人作戰。於是就有一些國家或領主出錢僱傭瑞士人為他們去打仗。當然,對於非常窮的瑞士人來說,這也是一件很有誘惑力的事。

像佛羅倫薩這類的城市共和國,是很難擁有軍隊的,加上他們又很有錢,所以只能靠僱傭軍來作戰。馬基雅維利在他著名的《君主論》中曾詳細介紹過僱傭兵制度和瑞士兵的作戰特點。佛羅倫薩的傭兵涼廊就是因僱傭兵而得名,不過佛羅倫薩僱傭的好像是德國長矛兵,至於有沒有瑞士人,這個我也不能確定了。

瑞士僱傭軍出外參戰主要還是通過各州政府組織,並不是個人行為,他們只服從於自己的領導(有點像包工頭),他們講原則,不糊弄事,又講信用,給多少錢幹多少事。誰給的錢多為誰賣命。敵方給的錢多,可能立馬跳槽到對方,所以經常會有瑞士人在同瑞士人作戰的情況發生。沒辦法,誰讓瑞士人窮呢。他們還有個特點就是不喜歡留俘虜。

瑞士僱傭軍還是高度專業化的軍事組織,既能單兵作戰,又懂得配合,尤以長槍陣最為出名,所以長槍兵也曾是瑞士僱傭軍的代名詞。

1474-77年的勃艮第戰爭中,瑞士僱傭軍替法王路易十一打仗,居然打死了法王最頭疼的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這場戰事結果對法國國土擴張影響很大。

1499年的施瓦本戰爭,瑞士軍的戰績也是尤為突出。

1527年5月6日,在羅馬之劫中,教皇的瑞士衛隊拼死保衛教皇,戰死147人。

莎士比亞在他的《哈姆雷特》第四幕第五場中有,King:“Where are my Switzers,Let them guard the door”的臺詞。其中的Switzers就是國王的瑞士衛隊。

16世紀後,歐洲一些地方開始有人效仿瑞士僱傭兵,甚至連服裝也模仿瑞士兵,最主要的有德國長矛兵(Landsknechts,日耳曼僱傭兵),一度在戰場上與瑞士僱傭兵勢均力敵,讓瑞士兵也吃了不少苦頭。

17世紀後,隨著火槍的大量應用,瑞士兵的冷兵器優勢就不再突出了。不過瑞士士兵依舊是17-19世紀歐洲軍隊的重要僱傭軍。其中最穩定和規模最大的僱主是法國,瑞士軍隊在這裡成為步兵的精英,他們的薪金甚至遠高於法國士兵。

法國大革命時期,瑞士軍曾服務於國王路易十六(獅子雕刻就是與其有關),而日後的拿破崙軍隊中也有瑞士軍團,拿破崙從莫斯科大撤退時,瑞士軍團犧牲了八成。

由盧塞恩《垂死的獅子》說說瑞士的僱傭軍制度

我們現在來說說這座獅子雕刻。

法國大革命爆發時,由於瑞士軍隊比法國軍隊還要可靠,1789年7月法王路易十六召集大批瑞士軍團到巴黎的皇家軍隊中。其中還有一支瑞士擲彈兵隊派去加強巴士底監獄的防守(當然還是沒守住)。

從1789年大革命爆發,到1792年,國王路易十六被要求從凡爾賽宮搬到破舊的杜伊勒裡宮居住(相當於軟禁),但還有個國王的稱號。但巴黎市民(還有唱著馬賽曲從馬賽趕來的義勇軍)對立法議會及現狀並不滿意。1792年8月10日,巴黎市民(無套褲漢為主)發動起義襲擊了杜伊勒裡宮,起義之前路易十六已經離開了這裡,駐守杜伊勒裡宮的瑞士士兵完全可以放棄抵抗。但他們依然選擇盡忠職守,結果有約760人戰死,約三百多人受傷後被俘,而被俘者後來大多病死或被處死。其中的一位瑞士指揮官還被判處了槍決。

迫於形勢的壓力,立法議會廢黜了國王,1792年9月22日法蘭西第一共和成立,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砍頭。

近千名瑞士士兵死亡的消息傳到瑞士,在瑞士人中產生了很大的震動,也讓更多的瑞士人反對存在多年的僱傭軍制度。

有位叫卡爾.費弗(Karl Pfyffer)的瑞士軍官由於正在盧塞恩休假,而躲過了這次災難。為了悼念他的戰友,他計劃建造一座紀念碑。1818年,他用募捐的方式來籌集資金,除了來自瑞士國內,還有來自俄羅斯沙皇、普魯士國王、法國王室和丹麥王子的捐款。

紀念碑的地點選在了盧塞恩城外的一處採石場,前面提到的聖萊奧德迦爾教堂正門就是用這裡的石頭雕刻的。

至於紀念碑的形式,軍官委託盧塞恩的一位政治家找到了常住羅馬的丹麥著名雕刻家巴特爾.託瓦爾森,託瓦爾森為他們提供了設計草圖和幾件小樣的模型。

最初軍官費弗打算設計一隻死去的獅子,但託瓦爾森不贊成,託瓦爾森說,獅子沒有死,只是受了傷在休息。

石獅子的雕刻者並不是由託瓦爾森,是由其他兩位雕刻師依照託瓦爾森的設計完成的。

1821年的8月10日,法王瑞士衛隊犧牲的29年紀念日,盧塞恩獅子紀念碑舉行的揭幕儀式。雕刻的尺寸長約10米,高約6米。最上方的拉丁文:HELVETIORUM FIDEI AC VIRTUTI,大意是忠誠、勇敢的瑞士人。HELVETIORUM源自拉丁語赫爾維西亞人(瑞士人)

由盧塞恩《垂死的獅子》說說瑞士的僱傭軍制度

獅子紀念碑下方的文字是那次死難的軍官的名字(共26人),其中就有被判處槍決的指揮官卡爾.約翰.巴赫曼(BACHMANN),還有幸存的軍官名字(16人)。

拉丁文DCCLX表示死亡人數760,CCCL表示倖存人數350,其實這350人中大多數被法國革命者殺死,活著回到瑞士的只有一百來人。

最下方的C. Pfyffer表示的是委託人Karl Pfyffer,A.THORVALDSEN表示設計者託瓦爾森。還有雕刻者的名字等。

由盧塞恩《垂死的獅子》說說瑞士的僱傭軍制度

疲憊的獅子似乎在沉睡,後背上還插著折斷的矛(或箭),前面的盾牌上的十字代表瑞士,獅子身下壓著的盾牌上有代表法國王室的鳶尾花,以及瑞士兵慣用的武器長矛和斧槍。如果你在世界其他地方看到相似的獅子,都是其模仿者。

由盧塞恩《垂死的獅子》說說瑞士的僱傭軍制度

關於雕刻的設計者巴特爾.託瓦爾森(Bertel Thorvaldsen,1770-1844),我之前對他一無所知,巧的是不久前曾跟“留白群”的一些網友探討一尊雕塑的內容時,知道了這位作者,原來是位出生在丹麥哥本哈根的著名雕刻家。2012年在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內看到的教皇庇護七世的陵墓,就是他的作品,只是那時我更不可能關注陵墓的作者是誰。託瓦爾森雖然出生住在哥本哈根,但他一生中大多數的時間在羅馬度過。比較有意思的是,他是位新教徒。

更巧的是去年我在德國柏林參觀老國家藝術畫廊時,居然意外地看到了和網友探討的那尊雕塑的真跡,《赫利孔山上的繆斯女神》。是從丹麥去柏林臨時展出的。

由盧塞恩《垂死的獅子》說說瑞士的僱傭軍制度

後來從柏林去哥本哈根時,在克里斯蒂安堡宮旁邊拍到的一個博物館,居然就叫託瓦爾森博物館,只是博物館已經閉館,沒有進去看。裡面肯定有非常多的託瓦爾森的雕塑作品,那尊《赫利孔山上的繆斯女神》估計是從這裡借去柏林的。

由盧塞恩《垂死的獅子》說說瑞士的僱傭軍制度

雖然瑞士僱傭兵在歐洲的名氣很大,但許多瑞士人還是反對這種制度,比如蘇黎世的宗教改革家茨溫利等。他們不願看到瑞士人在為他國賣命,甚至只是為了金錢在戰場上互相殘殺。尤其是幾次慘敗和大屠殺後,更是驚醒了瑞士人。1874年的瑞士聯邦憲法,終於禁止了瑞士向國外派遣僱傭兵的這一數百年的傳統。不過,有一個特例,那就是梵蒂岡教皇衛隊。

教皇衛隊的歷史可追溯到15世紀的教皇西斯圖四世(西斯廷禮拜堂因他得名),但瑞士衛隊正式成立於1506年的戰神教皇尤利烏斯二世(欺壓米開朗基羅那位)。

教皇瑞士衛隊延續到今的原因,與一個事件有很大關係。那就是1527年5月6日的羅馬之劫。當時德意志國王查理五世的軍隊因為指揮官死亡得不到軍餉而發生叛亂,轉而進攻羅馬,以劫掠財物。這其中也與德意志士兵中有大量新教徒有很大關係。查理五世最初只是想派軍進入意大利與法軍作戰,以施壓教皇克勒芒七世與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結盟。但並未有傷害教皇的意圖。而當時剛剛興起的新教也正需要查理五世與教皇聯手剿滅,所以這事有點尷尬。很多人將這件事說成是查理五世要攻打羅馬,活捉或加害教皇,是不準確的。那次事件不久後的1530年,教皇克勒芒七世在博洛尼亞的聖白託略大教堂為查理五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意大利國王。

那次事件中,教皇的瑞士衛隊拼死保衛教皇,189人中的147人戰死在聖彼得大教堂的臺階上,其餘的人通過梵蒂岡與聖天使堡的通道將教皇轉移到聖天使堡。從那時起,梵蒂岡的教皇瑞士衛隊一直持續到今天。這是幾年前在梵蒂岡拍到的瑞士衛隊。

由盧塞恩《垂死的獅子》說說瑞士的僱傭軍制度

梵蒂岡站崗士兵的裝束還是中世紀的樣式,士兵手中的長槍就是瑞士人擅長使用的斧槍,有點像中國古代的兵器-戟。

瑞士衛隊的服裝是瑞士衛隊隊長朱爾·雷邦德(Jules Repond)1914年設計的,據說他參考了當年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一些繪畫和當年的文字記錄,兼顧了16世紀文藝復興的樣式並考慮到軍事活動的方便而設計的。並非傳說中是米開朗基羅設計的(我之前也曾這麼以為)。

由盧塞恩《垂死的獅子》說說瑞士的僱傭軍制度

盧塞恩獅子旁邊,還有一個小禮拜堂。

由盧塞恩《垂死的獅子》說說瑞士的僱傭軍制度

INVICTIS不知何意,PAX是拉丁文和平的意思。

由盧塞恩《垂死的獅子》說說瑞士的僱傭軍制度

我猜這個小堂可能與瑞士各界與外國捐贈者有關吧,因為有面旗子有法國王室的標誌。

由盧塞恩《垂死的獅子》說說瑞士的僱傭軍制度

下篇預告:瑞士溫迪施,羅馬時代萊茵河防線上的軍團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