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首诗了解王阳明一生心路历程

8首诗了解王阳明一生心路历程

吉安 阳明书院传心堂

王阳明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无争议的圣人、全能大儒,他不仅是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书法家,也是诗人。他一生中留下并且流传至今的作品就有六百多首。

王阳明的诗文高雅俊逸,情景交融。其中八首,更是高度浓缩凝固了时间的片段,记录了他一生的重要轨迹和心学发展历程。

1

《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

当见山高月更阔。

11岁的少年王守仁跟随祖父王伦进京与在朝中任职的父亲王华团聚。途经镇江金山寺,王伦的朋友们设宴聚会,酒至酣处,众人提议吟诗为乐。出口成篇的小王守仁做一篇"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王伦友人大惊的同时怀疑有事先准备,所以改为"命题作文",王守仁再作一首《蔽月山房》。

王守仁这首诗不仅体现出文学功底,更初步表现出高维度的视角,以及朴素的"万物一体"的哲学思考。

8首诗了解王阳明一生心路历程

金山寺

2

《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

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

月明飞锡下天风。

王阳明在贬谪龙场途中,逃脱锦衣卫追杀之后作品。正气凛然,静观内心,一切外物犹如浮云飘过,只见真心。即使象是手持锡杖云游的僧人一样,跨越艰难险阻,也要为上天赋予的使命,正道直行。在这首诗中,至诚立志体现得淋漓尽致。

8首诗了解王阳明一生心路历程

阳明诗文《泛海》 于右任书

3

《睡起写怀》

江日熙熙春睡醒,江云飞尽楚山青。

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窅冥。

道在险夷随地乐,心忘鱼鸟自流形。

未须更觅羲唐事,一曲沧浪击壤听。

(注:窅 音yao 三声)

离开龙场后,前途未知,但随处自得、不让古圣先贤的洒脱从容,为后来的"庐陵卧治"埋下了伏笔。

4

《山中示诸生五首》?其一

路绝春山久废寻,野人扶病强登临。

同游仙侣须乘兴,共探花源莫厌深。

鸣鸟游丝倶自得,闲云流水亦何心?

从前却恨牵文句,展转支离叹陆沉!

任太仆寺少卿期间,在滁州督马政,心学开始进入逐渐发展完善的阶段。这首诗借景开示诸生,并且明确表达与朱熹理学的分野,希望诸生不要流于"支离之弊",直达学问本源。

8首诗了解王阳明一生心路历程

醉翁亭 阳明曾在琅琊山让泉、醉翁亭区域讲学

5

《游清凉寺三首》?其一

春寻载酒本无期,乘舆还嫌马足迟。

古寺共怜春草没,远山偏与夕阳宜。

雨晴涧竹消苍粉,风暖岩花落紫蕤。

昏黑更须凌绝顶,高怀想见少陵时。

王阳明在南京的时间累积有三年。在任南京讲学阶段,进一步强调"省察克治"、"事上磨练",心学进入成熟阶段,并直接在此后的南赣剿匪、平定宁王叛乱中大放光彩,支持阳明的事功逐渐达到"绝顶"的境界。

这首诗作最后一句"昏黑更须凌绝顶,高怀想见少陵时。"是全诗的"诗眼",阳明在观赏景物的同时"心物一体",抒发了蓄能养志、登高望远的情怀。

8首诗了解王阳明一生心路历程

南京清凉寺 阳明在此留下三首诗文

6

《驻上杭行台,时征漳寇》

将略平生非所长,也提戎马入汀漳。

数峰斜日旌旗远,一道春风鼓角扬。

莫倚贰师能出塞,极知充国善平羌。

疮痍到处曾无补,翻忆钟山旧草堂。

任职都察院左佥都御使,离开南京赴南赣剿匪期间作品。诗文前半段是一副鼓角相闻、旌旗飘扬的风景画,后半部分提到历史上征战失败和胜利的两位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理想和策略,最后一句"疮痍到处曾无补,翻译钟山旧草堂",体现阳明对南赣纷乱局势的洞察,他认为,完全从战斗上解决匪患问题是不够的,必须在更大的维度进行分析和解决,同时也透露了将重视民众教化的理念。

可以说,这一首诗虽然作于南赣剿匪的早期,但是"胸有成画"(阳明先生读吴子兵法时评价吴子兵法妙用),可见先生已经运筹帷幄,南赣戡乱的策略了然于心。

8首诗了解王阳明一生心路历程

江西吉安 阳明书院的阳明先生与学生群像

7

《即事漫述》

茅茨松菊别多年,底事寒江尚客船?

强所不能儒作将,付之无奈数由天。

徒闻诸葛能兴汉,未必田单解误燕。

最羡渔翁闲事业,一竿明月一蓑烟。

平定宁王叛乱后,因为皇帝猜忌、小人陷害,先生有归隐之意。同时,从诗文中可见,他并没有把一般人认为惊天动地的事功当作自己真正的成功。被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称为"儒学祭酒"的国际阳明学者冈田武彦评价此诗文有"至诚妙道",值得我们深思。可见先生在若即若离之间,"此心不动"之修心境界非常人所及。

8首诗了解王阳明一生心路历程

阳明先生曾经称病修养的杭州净慈寺

8

《碧霞池夜坐》

一雨秋凉入夜新,池边孤月倍精神。

潜鱼水底传心诀,栖鸟枝头说道真。

莫谓天机非嗜欲,须知万物是吾身。

无端礼乐纷纷议,谁与青天扫宿尘。

先生晚年在绍兴讲学6年,心学体系进一步成熟圆满。这首诗文表达了他潜心讲学乐在其中的状态,尤其"潜鱼水底传心诀,栖鸟枝头说道真。"既表达学问精妙,也表现门人云集的盛况。

最后两句"无端礼乐纷纷议,谁与青天扫宿尘"则含蓄的表明对当时权力纷争的淡然态度。整篇诗文可以视为从龙场悟道为分水岭,先生从"得君行道"转向"觉民行道"理论和实践的总结,从而在这方面成为2000年来儒者第一人。

8首诗了解王阳明一生心路历程

王阳明家乡会稽山 大禹陵

***图片由优元书院"至诚知行"中国文化之旅提供

作者简介:陈广,博士,阳明心学与中国文化、管理学、心理学跨界学者;优元书院院长,优元私董会秘书长,长期兼任南京大学MBA/EMBA校外辅导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研修经历,美国认证协会注册心理咨询师。愿与你一起明心问道,知行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