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四大名著:“解讀經典名著,領悟悲喜人生”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誰的功勞最大?

答:唐僧功勞最大,原文如下:

如來道:“聖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喚金蟬子。因為汝不聽說法,輕慢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經,甚有功果,加升大職正果,汝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汝因大鬧天宮,吾以甚深法力,壓在五行山下,幸天災滿足,歸於釋教,且喜汝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加升大職正果,汝為鬥戰勝佛。

話說四大名著:“解讀經典名著,領悟悲喜人生”

《紅樓夢》裡誰的情商最高?

在我初讀紅樓的時候,並不覺得劉姥姥有“高情商”。因為當時我只是覺得這個“村老嫗”、“母蝗蟲”的角色很好玩。後來年事漸長,才漸漸發覺劉姥姥的過人之處。劉姥姥首次出現,是在第六回。那時候她住她女婿家,家裡窮的很了,一家之主狗兒卻只知道唉聲嘆氣。第二天就付之行動,帶上外孫子板兒進城了。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王熙鳳給了她20兩銀子,還給了一吊錢叫她打個車回去。這次的任務算是圓滿完成了。

經典打動人心的力量就是真實,你能從中發現熟悉的面容、相似的職場、一樣的生活,仔細想想你不是在大觀園裡就是在取經路上。有人的地方必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需要一定的世故,躲了明槍還有暗箭,知道進退取捨,懂得言行分寸,看透玉面蠍心,方能少挨幾刀。

話說四大名著:“解讀經典名著,領悟悲喜人生”

在第三十九回裡,劉姥姥又出現了,是來賈府送些棗子倭瓜並些野菜。這可以說是她知恩圖報,也可能是想和賈府保持一些聯繫的行為吧。然後被賈母知道了,就叫她過去說說話兒。賈母也是多年難遇像劉姥姥這樣的來自鄉下又很有活力的老奶奶跟她談話,所以聊的很投機。想必這時候劉姥姥心裡也是挺忐忑的,像金殿對策,要討得滿屋子人歡心才好。她的故事提及了“虔心”、“神佛”等等,估計“所見所聞”也是非常熱鬧有趣猶如戲文一樣,契合了在座所有人的口味。所以說,民間藝術家劉姥姥善於根據聽眾的審美需要,進行即興創作。這也是很了不起的。

世故者,非“山中高士晶瑩雪”——寶釵莫屬。察其言,觀其行,言行背後是心聲。其實寶釵是極少說話的,是“一問搖頭三不知,不干己事不張口”的沉默寡言。寶玉誇黛玉伶牙俐齒,而賈母卻話鋒一轉:“會說話的也有可嫌的,不會說話也有可疼的”,“從我們家四個女兒算起,全不如寶丫頭。”

後來才感覺到其實劉姥姥是個很聰明的老太太——她可能早就感覺到別人在捉弄她,她當然可以不高興、生氣或者乾脆把那些花取下來。可是她卻以感恩的語氣愉快地說,我這個頭怎麼修了這麼大的福,今天竟有個榮國府的少奶奶來幫它插花!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豁達和智慧?我覺得這一點劉姥姥已經勝過了在場所有人。

話說四大名著:“解讀經典名著,領悟悲喜人生”

寶釵真的像襲人一樣是“鋸了嘴的悶葫蘆”嗎?當然不是,她只是不說不該說的話,說能提升自己形象的話而已。像第七回裡林黛玉面對來送宮花的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說的“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 ”這種冷嘲熱諷使性子的話,寶釵是絕不會說的。既然別人都是沉默的大多數,你又何必強出頭,得罪一個“心性乖滑,專管各處獻勤討好“的小人,落下尖酸刻薄的口實。

我們也不知道這裡她是真的踩滑了,還是覺得無所謂開個玩笑逗大家玩。反正不管怎麼說,效果是達到了。這一路上眾人說說笑笑,氣氛一片融洽愉悅,甚至王熙鳳平時也難讓賈母這樣開心,將偌大的園子游了大半,這都是要歸功於劉姥姥的。

鳳姐說小戲子扮相活像一個人,“寶釵心內也知道,卻點頭不說”,湘雲脫口而出“像林姐姐的模樣”,得罪了小性子,愛生氣的林黛玉,惹她哭鬧一場。寶釵說的話基本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展示過人的學識才幹,化解他人的尷尬籠絡人心,使她“善解人意、行為豁達、隨分從時”的形象受到賈府“上上下下”的誇獎。

還有一場經典的吃飯的情節,以前每每看到都笑得打跌——在一群錦衣華服的小姐太太之間,一個鄉下老奶奶用一雙完全不順手的鑲金筷子,滿碗裡鬧著想夾一個小小的鴿子蛋。平心而論,如果當時是我處在那個富貴風流的榮國府,估計像板兒一樣連話都不敢說,更不用說有能讓旁人鬨堂大笑的本領了——而且如果旁人真的鬨堂大笑,我大概會窘迫的不得了。

話說四大名著:“解讀經典名著,領悟悲喜人生”

飯桌上A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學問的B嘲笑道:你錯了,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不提高自己的修養品性,就會為天地所不容,A於是羞愧滿面。每次出去旅遊,總會發現導遊講解中的錯誤,有些遊客喜歡當面指出來“你說錯了,不是那樣是這樣的”,然後自己站起來賣弄一下。寶釵父母把她培養成“才人贊善”式的淑女,她從小博覽群書,對於儒學、道學、佛學、莊子、戲曲、醫學、繪畫無所不通,寶釵位於大觀園中才女之列是毋庸置疑的。

劉姥姥處處透著一種豁達。在現實當中,貧賤富貴的對比常常會讓人覺得惱怒與羞愧,我們自以為比不上別人,好像別人的舉動於我而言都是羞辱。劉姥姥是豁達的,她知道一切都是為了讓賈母開心,她就樂意扮這個丑角。這就是劉姥姥的高情商了,她知道自己來的目的,也知道該怎麼跟這些“富貴閒人”相處。真真是“世事洞明、人情練達”。

省親夜,寶玉奉元妃之命作題詠詩,寶玉絞盡腦汁遍尋佳句不得,寶釵叫他把“綠玉”改為“綠蠟”,並隨口向寶玉解釋“綠蠟”的出典。寶玉說是“眼前現成的句子”並非假話,但是該用的時候想得起用得上,和想不起用不上,就是學問見識高低的差別,因此寶玉稱她為“一字師”。

話說四大名著:“解讀經典名著,領悟悲喜人生”

劉姥姥說,我來你們家,見了大世面,你們上上下下都這麼看得起我這個窮婆子,對我這麼好,我回家一定要天天給你們燒高香祈福。賈府大概最不缺的就是官樣文章、禮尚往來,可是很少能有這樣的真情摯語。然後劉姥姥又給大姐兒取了名字,這樣一來,她和賈府的關係(尤其是和巧姐的緣分)就更深了。也為她三進榮國府(哎,可惜看不到原作了)埋下了伏筆。

釵不僅熟悉一向被視為正經學問的詩詞,也熟悉一向不被視為正經學問的戲曲。寶玉厭煩看一些熱鬧戲,寶釵信手拈來戲文中《寄生草》“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一句,迎合了寶玉的口味,又被寶玉贊為無書不曉。除了詩文詞曲之外,寶釵用禪宗五祖弘忍門下,南能北秀各說心境一偈爭承衣缽的故事來化解寶玉和黛玉、湘雲之間的矛盾。

蔣勳先生說,“文學創作最大的領悟就是徹底的謙卑,它意味著你看到一個生命,雖然不能理解,甚至並不認同,可是你卻明白和尊重他的方式生活。”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才看得出來劉姥姥的不易以及過人的智慧。

《水滸傳》中誰的智慧最高?

話說四大名著:“解讀經典名著,領悟悲喜人生”


吳用

答:吳用,字學究,是《水滸傳》中的人物,梁山排名第三。山東濟州鄆城縣東溪村人。滿腹經綸,通曉六韜三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在財主家任門館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鬚長。善使兩條銅鍊。與晁蓋自幼結交。

與托塔天王晁蓋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書給蔡京獻壽的十萬貫生辰綱,為避免官府追緝而上梁山。

為山寨的掌管機密軍師。梁山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由他一手策劃的。受招安後,佐宋江 、盧俊義征伐遼國、田虎、王慶和方臘等,功績卓著。授武節將軍,武勝軍承宣使。後因見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當道,恐刑戮及身,遂與花榮一同自縊於楚州南門外蓼兒窪宋江墓前,屍身葬於宋江墓側。

平生機巧聰明,曾讀萬卷經書。使兩條銅鏈。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投奔梁山時看出王倫不容,用計使林沖火併王倫。宋江在潯陽樓題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吳用在破連環馬時,派時遷偷甲騙徐寧上了梁山。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晁蓋曾頭市兵敗後,吳用又假扮算命先生,在盧俊義家寫下藏頭反詩,將盧俊義也暫時騙上山。盧俊義回去後被陷害,最終判處斬,石秀劫法場亦身陷北京城,吳用及時出計,先發無頭帖子穩局勢,又差時遷火燒大名府,並救出玉麒麟盧俊義、拼命三郎石秀。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招安後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

《三國演義》中誰死的最冤?

答:關於這一點每個人心中肯定都有一杆秤,有的人認為諸葛亮死的冤,本能活的更久,卻被誤創的魏延打翻了延壽用的燈,當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有人說張飛死的冤,在人睡著的時候被兩個“跑龍套”的割掉了頭顱,簡直是太“冤”了:更有人認為魏延死的冤,作為後期的一員猛將,卻在不經意間被馬岱砍掉了腦袋,最後的遺言竟是“誰敢殺我?”,若他不死想來三國又是另一番局面。

話說四大名著:“解讀經典名著,領悟悲喜人生”

如此看來,那關羽死的也很冤,這種“冤”可能大多出自一種情懷,認為關公不應該這麼早退場,畢竟後世對關公的崇拜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要說最冤的當屬吳國一人,此人便是呂蒙。

“演義”中第七十七回寫道,呂蒙白衣渡江襲擊荊州,活捉了關羽,關羽被殺後孫權盡收襄荊之地,於是犒勞三軍,擺下慶功宴為眾將士慶功,期間孫權有個舉動,他讓呂蒙坐在上位,並且親自倒酒賜給呂蒙,讚道:“這些都是子明的功勞,子明設計定謀,取下荊州,比子敬和周郎強多了!”

話說四大名著:“解讀經典名著,領悟悲喜人生”

孫權竟如此的誇讚呂蒙,說他比魯肅和周瑜都強,盛讚之下呂蒙接過酒杯,剛想飲酒,突然一陣陰風吹來,關羽竟然出現在了面前,呂蒙大驚之下將酒杯摔在了地上。

話說四大名著:“解讀經典名著,領悟悲喜人生”

關羽一把推開孫權,坐在了孫權的座位上,雙眉倒立,大罵道:“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孫權聞言大驚,連忙率領大小將士拜見,而此時的呂蒙已經倒地不起,七竅流血而死。

話說四大名著:“解讀經典名著,領悟悲喜人生”

這是“三國演義”中的說法,由此可見整本書中死的最冤的恐怕就是呂蒙了,生前立了大功,竟然被死後的關羽給殺了,不過三國中如此多的謀士猛將,他卻不小心謀到了武聖人關羽的頭上,也難怪倒黴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