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丨初二語文期末模擬試卷,文末附有答案

乾貨丨初二語文期末模擬試卷,文末附有答案

尚孔教育初二期末模擬測試

語 文 試 卷

(考試時間100分鐘,滿分120分) 出卷人: 喻 印

考生注意:書寫分5分

一、基礎知識積累。【 23分 】

1. 根據拼音寫漢字。(4分)

泰州水城的四季各具風情。春天,鳳城河邊新芽吐綠,澄清的河水蕩起層層銀波;夏天,天德湖上紅蓮zhàn( )放,挺拔的喬木yǎn( )映著似錦繁花;秋天,月明風清的夜晚,望海樓講述著歲月的故事;冬天,紅zhuānɡ( )素ɡuǒ( )的大地,潤如油膏的沃土孕育著豐收的希望。

2、名句默寫。(10分)

①山隨平野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徵蓬出漢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描寫蓮生長環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渡荊門送別》中含蓄抒發作者思鄉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古代詩人常借蕭瑟怡靜的景色抒發了惆悵、孤寂的情懷。王維《使至塞上》一詩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不僅地描寫了塞外雄奇壯觀的自然景象,而且巧妙地融入了詩人的孤寂情緒;王績《野望》中的" ,

_________________"兩句 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3.下面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3分)

A.陶淵明《歸園田居》中對田園生活的描寫,沖淡自然,恬靜平和,正是陶淵明性情的寫照。

B.《蘇州園林》的作者葉聖陶,原名葉紹鈞,現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編輯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中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童話《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後都收在《葉聖陶集》裡。

C."四書"是《大學》和《中庸》《論語》《孟子》。

D.在古代,"黃髮垂髫"指老人和兒童,"加冠"指男子十八歲時所行的成人禮。

4. 名著閱讀。(6分)

(1)《海底兩萬裡》的作者是法國小說家 ,他一生寫了60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說,被公認為是" "。(2分)

(2)"冒險、探索、發現、勇氣和膽怯、勝利和狂喜、艱難困苦、英勇犧牲、忠心耿耿,這些千千萬萬青年人的經久不衰的熱情,始終如一的希望,令人驚詫的革命樂觀情緒、像一把火焰,貫穿著這一切,他們無論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絕不承認失敗。"

上面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曾易名《西行漫記》),是_______(國籍)著名記者______________(人名)在書中對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的評價。

2、 現代文閱讀(33分)

(一)拴在琴凳上的十年(18分)

①我生長在大西北沙漠邊緣的油田小鎮,媽媽做出"一定要讓女兒學琴"這個決定的那年,我才4歲半,坐在小課桌前,腳還踩不到地面。媽媽和爸爸月工資加在一起也就兩三百元。家裡的存款有兩三千,而一架鋼琴怎麼說也要近萬元。

②鋼琴被搬回家時的場景我還記得。當時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的七八個年輕的朋友把一個巨大的、沉重的、被嚴嚴實實包裹的大傢俱抬上三樓。小小的家裡圍了很多人,包裹被層層打開,黑色的鋼琴漆在陽光下明晃晃的。

③媽媽像是在對著全世界宣佈:"貝貝,這是你5歲的生日禮物。你以後要好好學,聽見沒?"

④"恩!"我怯弱的回答。

⑤後來我明白,永遠不要輕易答應自己完全不瞭解的事情。可是,即便當時明白又如何,我沒有選擇的權利。

⑥隨著鋼琴被搬進家門的是一些鐵律:所有的作業必須在下午放學前完成,每晚七點到九點固定練琴兩個小時中途只能上一次廁所,喝一次水……

⑦鋼琴進門到我初中畢業,媽媽每晚會坐在鋼琴的旁邊,從開始的音階,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個音階和節拍,全程監督,幾乎全年無休,在重大考試和比賽前,練琴時間會盡可能延長。

⑧"找個好老師,這太重要了!"身為高中老師的媽媽,從來就對此堅信不疑。可是小鎮上會彈鋼琴的成年人幾乎沒有,只能去銀川。從小鎮到銀川單程近四個小時,道路坑坑窪窪,路兩邊是連天的戈壁,沿途幾十里路程不見人煙。晴天,塵土翻滾;雨天,泥濘不堪。

⑨銀川的鋼琴課一週一次,週日凌晨,瘦小的媽媽常把我馱在背上追趕去市裡的公交車。遇到沙塵暴的時候,媽媽側身護著我,母女倆緊緊相擁,像風中的兩片樹葉,飄搖在行進的路上。有時為了省錢,媽媽只買一個座位,客滿的時候她就一路抱著我。中午將近12點到位於銀川南門的老汽車站,下車後坐3塊錢的人力三輪車到文化街的歌舞團大院,下午4點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時早已天黑。在路上耗去近八個小時,只為學一個小時的"專業課"。

⑩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開始上課了,我的手指仍像凍壞的胡蘿蔔。連鋼琴老師都有些不忍,倒杯熱水讓這對從寒風裡來的母女先暖一暖。夏天好悶,母女倆昏昏沉沉地擠在公交車上,我滿身都起了痱子。

⑪每當拉著媽媽的手走在銀川寬闊的馬路上,我總是什麼都想要,但是到頭來也什麼都沒買。媽媽的理由不容置疑:"學費一次50塊,還有吃飯、來回車費,我們要把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塊以內。"只有和鋼琴相關的,媽媽才會額外通融。

⑫伴隨琴聲的歡笑聲寥寥無幾,似乎這件"高貴"的興趣愛好無法讓任何一個人從中獲得"輕鬆"與"喜悅"。因為學琴的成本太高了,練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隨的,是抽泣聲和嚴厲的訓斥聲,被撕過琴譜,被打紅過手,似乎還有幾次被拉下琴凳……

⑬每次回想拴在琴凳上的十年,心酸和痛苦滋滿全部的記憶。後來經歷了很多事情後,我才明白哪有什麼東西是可以輕鬆獲得的呢?

⑭十年,週而復始,一直到我考完業餘十級。忽然有一天,鋼琴老師在媽媽數次徵詢意見之後,明確的說:"這孩子不適合搞鋼琴專業!"

⑮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達數倍的努力,同樣的曲子我依舊彈得非常吃力。這是我的"硬傷"。媽媽一直忽略了這一點,最終我偏離了她的規劃——上音樂學院附中、考上北京或者上海音樂學院的鋼琴表演系。我在媽媽的失望中"倉皇"地讀了高中。我終於如釋重負,好像獲得了新生一般。

⑯後來,每當有人問我"你喜歡彈琴嗎?""喜歡"這個答案就只是說給你媽媽聽的。

⑰但是,生活就是這樣,很多你認為無法化解的東西,歲月卻把它輕易地化解了。在我意識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媽媽,學校的鋼琴比賽,我進複賽啦!""媽媽,我在教會當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結婚,我彈了《婚禮進行曲》!" ……

⑱我無比感激童年的每一首鋼琴曲——這些樂曲和我在往後學習文學、藝術、歷史等彼此影響和融通;感激童年無數枯燥乏味的練習,讓所有的技巧成為我的肢體和記憶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⑲我數次想對媽媽說:這麼多年過去,我明白,自己最終收穫的,遠比曾經付出的多。您雖然是一位"虎媽",但我卻要感謝您,是您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⑳話剛到嘴邊,我就哽咽了。

5、依據文章內容,填寫下表。(4分)

6、根據要求,完成下列題目(6分)

①結合文章,說說標題"拴在琴凳上的十年"的含義。

②請從修辭的度賞析第⑨自然段畫線的句子。

遇到沙塵暴的時候,媽媽側身護著我,母女倆緊緊相擁,像風中的兩片樹葉,飄搖在行進的路上。

7、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本文回憶了"我"十年學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綜合運用了記敘、描寫、議論、抒情 等多種表達方式。

B.文章刻畫了一個為了女兒的"興趣",辛苦奔波、甘於付出、嚴厲苛刻的母親形象, 而女兒對母親始終充滿怨恨。

C."伴隨琴聲的歡笑聲寥寥無幾"說明學琴這件事無論對我,還是對媽媽而言,都是 很辛苦,很煎熬的一個過程。

D. 文句"我在媽媽的失望中"倉皇"地讀了高中"是指媽媽對我掙脫了她的朿縛,主 動地放棄"搞鋼琴專業"的規劃而感到失望。

E. 第⑤自然段著重描寫了從油田小鎮到銀川那條每週學琴必經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學琴路途中的艱辛。

8、請結合原文和"鏈接材料,"說說作者為什麼把自己的母親說成"虎媽",你對"虎媽狼爸現象"有怎樣的看法或感悟?(4分)

【鏈接材料】社會上有些父母被稱為"虎媽""狼爸",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打罵兼備,常常備著藤條、雞毛撣子,孩子背不出課文,打!作業做不好,打!不練琴,打!……一方面,這種教育方式受到很多人的指責;另一方面,他們也確實"打"出過"一門三北大"的教育跡象。這種現象被稱為"虎媽狼爸現象"。

(二)"低頭族",你錯過了什麼

①好萊塢動畫大片《機器人總動員》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時人們的生活:那時的人類文明高度發達,但由於過度依賴智能設備,人們都變成四體不勤的大胖子,每時每刻面對的只有一個支在他們眼前的電腦屏幕。除了和屏幕對話,他們不懂得如何與其他人交流,甚至離開屏幕就幾乎無法生存……他們就是傳說中的"低頭族"。

②事實上,世界各地智能手機普及之處,地鐵裡、公交車上、工作會議上、課堂上、餐桌上、排隊時,甚至駕車時,總有很多人低著頭,手裡拿著手機或是平板電腦,手指在觸摸屏上來回滑動,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發亮的方寸屏幕上,對身邊的世界漠不關心。

③首都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77%的人每天開機12小時以上,33.55%的人24小時開機,65%的人表示"如果手機不在身邊會有些焦慮",超過九成的人離不開手機。智能手機帶來的負面作用,現在已經開始顯現了。

④發表在《驗光和視覺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人們通過手機閱讀文本信息或上網時,眼睛會比手裡拿著一本書或一張報紙離得更近,這意味著,眼睛聚焦手機圖文更費勁,更容易導致頭痛和雙眼疲勞等問題。

⑤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會導致眼部結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現刺痛、流淚、畏光等症狀。而長期低頭看手機還會引起頸椎問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低頭就可引起頸部的疲勞,時間長久會引起椎間盤退型性病變、骨質增生,進而壓迫血管和神經。此外,長期玩手機還會引起失眠、聽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問題。

⑥因專注於手機而引發的各類事故早已不是新聞。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機導致人們左右看的幾率減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幾率增加了43%。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項統計顯示,因專注於手機而導致的傷害事件近年來明顯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機而受傷,2010年這個數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學者警告說:如果這一趨勢繼續發展的話,類似的傷害事件將在未來5年增長一倍。

⑦埋頭於網絡世界,帶來的不僅是對身體的傷害,還有對人們精神世界的影響。2012年10月,青島市民張先生與弟弟妹妹相約去爺爺家吃晚飯。飯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孫子孫女說說話,但面前的孩子一個個拿著手機玩,老人受到冷落後,一怒之下摔了盤子離席。

⑧有媒體評論稱:老人摔盤離席是現代社會生活的一個典型切片,手機引發的各種情感危機,在社會的各個角落裡不斷重複上演。沉醉於手機的虛擬空間,消解了社會倫理,致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冷漠、隔閡。"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在玩手機。"網上廣為流傳的這句話,反映了人們對人際交往中手機這個角色的複雜心態。

9、選文開頭由好萊塢動畫大片《機器人總動員》寫起,有什麼作用?(2分)

10、文中第⑥段畫線句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3 分)

11、本文的說明順序是什麼?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3分)

12、句子中劃線的詞能否刪掉?為什麼?(3分)

除了和屏幕對話,他們不懂得如何與其他人交流,甚至離開屏幕就幾乎無法生存……他們就是傳說中的"低頭族"。

13、《奇妙的克隆》一文中說,"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請以手機為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

三、古詩文閱讀(20分)

(一) 古詩閱讀(5分)

少年行

王維(唐)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春。

14.詩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樣的特徵? (3分)

15、 最後一句"縱死猶聞俠骨香"中運用" "和" "兩詞, 以頓挫的用筆,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內心世界。(2分)

(二)閱讀宋朝蘇軾的《天石硯銘(並序)》一文,完成習題。(15分)

軾於所居紗縠行①宅隙地中與群兒鑿地為戲。得異石,如魚,膚溫瑩,作淺碧色。表裡皆細銀星,扣之鏗然。試以為硯,甚發墨②,顧無貯水處。先君③曰:"是天硯也,有硯之德,而不足於形耳。"因以賜軾,曰:"是文字之祥④也。"軾寶而用之,且為銘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⑤於德,或全於形。均是二者,顧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元豐三年至黃州,求硯不復得,以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當塗⑥,發書篋,忽復見之。甚喜,以付迨、過⑦。其匣雖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硯處,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選自《蘇軾文集》第二冊,有刪改)

【註釋】①紗縠行:蘇軾故里,在四川眉山。②發墨:指硯臺磨墨易筋濃。③先君:這裡指蘇洵。④祥:吉祥之兆。⑤主:以……為主,著重於。⑥當塗:地名。⑦迨、過:蘇迨、蘇過,蘇軾的兒子。

16、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①得異石( ) ②顧無貯水處( )

③求硯不復得( ) ④忽復見之( )

17、下列各句中與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例句:軾寶而用之

A.春冬之時 B.實是欲界之仙都

C.久之,目似瞑 D.忽復見之

18、用"/"劃分下列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2分)

軾 於 所 居 紗 縠 行 宅 隙 地 中 與 群 兒 鑿 地 為 戲

19、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其匣雖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硯處。

②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20、文中"賜""付"都是父親將硯交給兒子,分析作者寄寓的情感有何異同?(3分)。

四、語言運用(40分)

榮光,《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榮耀""光榮"。為國爭光,是榮光;成就自我,是榮光;扶助他人,是榮光……榮光不僅在成功的結果裡,也在奮鬥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榮光,每個人都能創造自己的榮光。

請以上述提示為依據,寫一篇文章。

要求:(1)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2)不少於600字,不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

(3)書寫工整規範。

初二年級期末模擬參考答案

1、 綻 掩 裝 裹(4分)

2、 (1)江入大荒流; (2)歸雁入胡天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4)仍憐故鄉水 ; 萬里送行舟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3、D 古代男子成年時(二十歲)加冠的禮節。

4、 (1)凡爾納 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2)紅星照耀中國; 美國; 埃德加·斯諾; 紅軍長征

5、(1)收到鋼琴做禮物; 辛酸、痛苦; 放棄學琴、讀普通高中; 感激

6、 ①是指我學鋼琴的十年生涯,一個"拴"字寫出了鋼琴把我的生活困住,帶給我的不自由和痛苦。

②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緊緊相擁的我們比作風中的兩片樹葉,生動地表現了母女倆在沙塵裡的艱難,突出了學琴的艱辛,表達了"我"對媽媽的感激。

7、 B、D

8、因為媽媽對"我"寄予了很大期望,對"我"的教育十分嚴格,打罵兼備,"我"被打紅過手,被拉下過琴凳,所以"我" 稱媽媽為"虎媽",同時也隱含了"我"對媽媽的感激。

看法一:我認為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能夠讓孩子打好基礎,提升能力。文中的"我" 從小受到媽媽的嚴厲教育,培養了良好的音樂素養,為"我"以後將藝術、文學、歷史融會貫通打下堅實基礎;材料中也寫到虎媽狼爸式的嚴厲教育能夠出現教育奇蹟,一家出現了三個清華北大生,因此虎媽狼爸式教育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孩子更好的學習和成長。

看法二:虎媽狼爸"恨鐵不成鋼" 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是完全打的情況是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文章中媽媽嚴厲的做法也曾給孩子帶來了辛酸和痛苦,材料中一味打罵責備的方式給孩子們帶來了不可磨滅的負面影響,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因此,家長們在嚴格要求孩子的同時應該注重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和心理狀態,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與穩步前進。

感悟:雖然說有"一門三北大" 的教育奇蹟,但只是個例,材料中一味打罵責備的方式和文章中媽媽嚴厲的做法讓孩子們感到辛酸和痛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因此家長們在嚴格要求孩子的同時也應該結合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和心理狀態,用更加合理適宜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9作用:一是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二是引出本文說明對象——低頭族。

10、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具體、準確地說明了專注於手機而導致的傷害事件明顯上升。

11、本文采用邏輯順序,由好萊塢動畫大片,引出說明對象,並說明"低頭族''的種種表現,再說明長時間使用手機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最後說明長時間使用手機還會給人們的精神世界帶來影響。

12、劃線詞不能刪掉。"幾乎"一詞表限制,若刪去,句子的意思變成了人們離開屏幕就完全無法生存,過於絕對,"幾乎"用在這裡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3、"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手機的出現有利有弊。有了手機,人與人聯繫更方便,溝通更便捷;利用手機上網,自由靈活,信息量大。但是隨著手機的廣泛使用,帶來的不僅是對身體的傷害,還有對人精神世界的影響。(手機發各種情感危機,消解了社會倫理,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冷漠、隔閡)

14、慷慨從軍、英姿勃發、不畏艱難、視死如歸,充滿豪俠氣概和英雄主義精神。(圍繞"俠骨豪情""英雄氣概""愛國精神",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15、(2分)縱,猶

【參考譯文】剛剛離家就當上了皇家禁衛軍的軍官,隨後又跟從驃騎大將軍參加了漁陽大戰。誰不知道奔赴邊疆從軍的艱苦和危險呢,但是為了國家縱然戰死也無悔無怨。

16、(1) ①奇異、奇特 ②看 ③尋找、尋求 ④再、又(每個1分)

17、D (都是代詞)(2分)

18、軾/ 於所居紗縠行宅隙地中/ 與群兒鑿地為戲 (2分)

19、①這(裝硯的)匣子雖然不十分精緻,卻是先父親手雕刻的存放石硯的地方。(2分)

②只是少有像我們兩人這樣的閒人罷了。(2分)

20、 相同點:都寄寓了蘇軾對天石硯的珍愛之情。

不同點:"賜"是賜予的意思,體現了蘇軾對父親的敬重與感恩; "付"是交給的意思,表現了蘇軾。把天石硯給兒子時的鄭重與期待(1分)。

【參考譯文】 蘇軾在所住的紗縠寓所空地上和一群少年玩掘地的遊戲。得到一塊奇異的石頭,形狀像魚,外表色溫潤晶瑩,呈現淺綠色,裡外都點綴著細小的銀星,擊打它就發出鏗鏘的聲音。試著拿它當硯使,很容易發墨,只是看上去沒有儲水的地方。先父說:"這是一方天硯啊!具有硯的品質,就是形狀不太完整罷了。"於是把它還給我,說:"這是你文章發達的祥瑞之兆。"我十分珍愛地使用它,並在上面刻上銘文說:"一旦接受了上天的造就,就永遠不再改變初衷。或以品德為高,或要保全形體。如果兩者都有,那我取法什麼?仰人鼻息跪人腳下嗎?這樣的人世間有很多。"元豐三年來到黃州,尋找我那方硯臺,卻怎麼也找不到,我以為把它丟失了。元豐七年七月,乘船到到當塗,翻開書箱,忽然又看見了它,非常高興。於是把它交給兒子蘇迨和蘇過。裝硯的匣子雖然不十分精緻,卻是先父親手雕刻的存放石硯的地方啊,並命匠人按硯的形狀做的,不能更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