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校園更純淨 對損害教育公平行為發現一起嚴肅查處一起

讓校園更純淨 對損害教育公平行為發現一起嚴肅查處一起

商海春 繪

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工作報告指出,開展民生領域專項整治,聚焦群眾痛點難點焦點,解決教育醫療、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即日起,本版推出“聚焦治理民生領域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系列報道,敬請關注。——編者

4月4日,華南理工大學針對該校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軍等人違規更改2018年研究生複試分數問題處理有關情況進行了通報。通報顯示,計算機與科學工程學院院長張軍被免職並解聘,其他3人受到開除黨籍處分並降級。

同日,教育部在官網發佈通報,強調各地各招生單位要深刻吸取此次事件教訓,引以為戒,舉一反三,進一步嚴格考試招生管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切實維護考生合法權益,維護教育公平公正。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事關人民群眾福祉,事關黨的執政基礎。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斷促進教育事業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努力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必須深入推進教育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堅決整治教育領域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有力維護教育公平公正,讓人民群眾對教育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教育部紀檢監察組組長吳道槐表示。

當前教育領域還存在一些侵害群眾利益突出問題

“當前,教育領域還存在一些侵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影響人民群眾獲得感,侵害黨的執政根基。”吳道槐說。

招生腐敗,在踐踏公平正義的同時,還嚴重損害了教育的社會道德教化功能。考研放榜前夕,一則“院長牽頭篡改研究生複試成績”的爆料引發關注。據稱,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院領導,在該學院2018年研究生複試結束後,篡改了8名考生的複試成績,有5個人的成績調高後被錄取。目前,該院4名涉事領導受到嚴肅處理。同時,經教育部研究決定,對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章熙春進行批評教育,對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琪瑾進行誡勉談話,給予學校時任校長王迎軍行政警告處分,副校長李正行政記過處分。

學術不端,不僅嚴重影響了教育風紀,更有超越學術本身之外的教育質量、教育公平問題。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事件”,再一次敲響警鐘。據調查,翟天臨的博士論文存在嚴重抄襲,而其參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後站點,在材料審核、面試、錄取過程中,導師、面試小組和學院都存在著學術把關不嚴的現象。無獨有偶,被教育部作為學術不端典型點名通報的南京大學教師梁瑩,也因多篇論文涉嫌抄襲被曝光,同時存在敷衍教學、在職稱申報中弄虛作假等師德問題。事實表明,當學術不端被縱容,渾水摸魚者便有機可乘。

師德失範,常常以“微腐敗”的形式潛藏在群眾身邊,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之一。例如,某中學違規收取高額擇校費、擇班費,在招生分班時大走後門;少數教師課堂上不講重點,卻暗示、推薦學生參加校內外的有償補課;某些學校職工向學生推銷教輔材料,在學生訂購校服時收受回扣,或利用家長資源謀取私利。種種行為,雖屬個別現象,但影響極壞,嚴重損害了教師的社會形象和職業聲譽。

“駐教育部紀檢監察組將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堅持問題導向,立足職責定位,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推動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吳道槐表示。

“招生腐敗”根本原因在於招生權力“異化”與“利益驅動”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張亞群認為,“招生腐敗”的根本原因在於招生權力的“異化”與“利益驅動”。

“象牙塔”內權力封閉運行,行政權與教育權相互交織,“一言堂”“一支筆”容易形成。校園的封閉性又帶來隱蔽性,外界監管難以深入,腐敗行為不易被察覺。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封閉“小社會”裡,積存了大量社會資源。正如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所言,教育腐敗主要集中於管人、管財、管物等重點領域,這些領域往往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豐富。

當教育資源被少數人作為商品來經營時,招生名額、學歷學位也就隨之變得可以“等價交換”。教育的功能與價值的異化,又成為教育領域不正之風的土壤,既然一切都能“交換”,那麼“教師的關注度”自然可以“贖買”。在這種語境下,某些教師收受學生及家長的禮金禮品、接受吃請等行為也就不足為奇。“這裡面還有上行下效的問題。”雲南省曲靖市紀委監委幹部伍中婷認為,個別一把手治校不嚴謹,校內管理“寬鬆軟”,甚至帶頭參與腐敗,教師隊伍很難保持“純潔性”。

“對此,我們正認真總結制度和管理漏洞,及時推動以案促改。”吳道槐表示,去年一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教育部紀檢監察組共發出紀檢監察建議書52份。比如,為堅決遏制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滋長蔓延,嚴厲懲治“靠教育吃教育”,在嚴肅查處個別直屬高校領導幹部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為子女親屬在升學、就業、職務職級晉升上謀取私利等問題後,及時建議教育部出臺相關行為的管理規定,劃出紀律紅線,維護教育公平公正。再比如,在查處個別高校領導幹部違規兼職取酬問題後,會同教育部黨組開展專項檢查,全面清理違規兼職取酬問題,清退違規資金。

積極開展專項治理,強化標本兼治

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指出,開展民生領域專項整治,聚焦群眾痛點難點焦點,解決教育醫療、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侵害群眾利益問題。這正是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思想的具體體現。

吳道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9年,將把整治教育領域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擺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在深化教育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上下功夫,嚴肅查處腐敗問題;在嚴明紀律和規矩上下功夫,緊盯教育部直屬系統司局級領導幹部,對損害教育公平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肅查處一起。”

此外,吳道槐還指出,將繼續推動整治突出問題,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研究生招生、中小學校園安全、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師德師風等問題,督促教育部黨組及有關司局積極開展專項治理,強化標本兼治。

《關於深化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派駐機構改革的意見》中提到,“分類施策推進中管企業、中管金融企業、黨委書記和校長列入中央管理的高校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有學者指出,推動高校紀檢監察組織實現“形的重塑、神的重鑄”,必將有利於推進教育行風建設,對教育領域反腐敗制度體系的建設產生深遠的影響。

陝西省快速響應,積極推進高校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去年以來,陝西省紀委監委為38所省屬高校304名省管幹部全部建立了個人廉政檔案,動態更新,綜合運用幹部的廉政檔案、巡視反饋意見及其他綜合研判情況,分析、準確研判把握各高校政治生態。

針對教育領域師德失範等現象,日前,黑龍江省面向全省教育系統開展“微腐敗”專項整治行動,堅決查處教師師德失範、頂風違紀行為,切實解決群眾不滿意、社會反映強烈的師德師風突出問題。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發佈2019年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要點,同樣緊盯教育領域“微腐敗”,開展民辦學校專項整治行動,對亂招生、亂收費、有償補課等群眾反映強烈的辦學亂象下大力氣進行專項整治,開展師德師風淨化行動,對教育教學活動中收受禮品禮金、強迫學生訂購教輔資料、教師有償補課等典型問題加大查處力度。

“對義務教育領域而言,主體責任與監督責任需貫通協同、形成合力、雙核驅動。”福建省邵武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謝琦表示。當地紀委監委關注校園腐敗問題,發揮派駐紀檢監察組作用,與教育主管部門聯動篩查全省52所中小學的腐敗問題,面向家長協會徵集問題線索,市委派出巡察組開展“政治體檢”。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提升定期會商全面從嚴治黨工作的質量,使黨組主體責任和紀檢監察組監督責任貫通協同、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專項整治取得更加明顯的成效,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吳道槐表示。(本報記者 李雲舒 陳金來 通訊員 葉欣 楊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