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一針二灸三服藥”?

《老中醫》小課堂

為什麼說“一針二灸三服藥”?

熱播劇《老中醫》中兩次涉及到了針灸治療,一次是吳雪初為病人針刺放血惹上官司,一次是翁泉海外出,高小樸用扎針救治翁曉嶸。針灸治療作為中醫特色療法之一,其療效十分顯著。

急則用針,緩則用藥

急症病勢兇猛,病情篤重而易於逆變,若不及時火速救治,常危及生命。針灸治療急症獨具特效,常有“急則用針,緩則用藥”之言。《內經》中,就載有針灸可治療30多種急症。葛洪《肘後備急方》所載救急針灸醫方109條中應用灸法救急的就達99條。孫思邈《千金要方》載:“若針而不灸,灸而不針,皆非良醫。針灸而不藥,藥而不針灸,尤非良醫也”,將針灸作為首選方法,可能是古語:“一針二灸三服藥”的最早來源。


為什麼說“一針二灸三服藥”?


明代《神應經》所載針灸治療病症中約2/3為急症。楊繼洲在《標幽賦(楊氏註解)》雲:“拯救之法,妙用者針。劫病之功,莫捷於針灸……又語云:一針、二灸、三服藥。則針灸為妙用可知”。現代研究也表明,在歸納出的16 類針灸病譜461種疾病中急症佔26%,涉及內、外、兒、婦、五官各科。

歷史上的針灸故事

為什麼說“一針二灸三服藥”?


(一)唐高宗弘道元年(公元683年)11月,皇帝得了頭痛病,坐立不安,驚動了朝野,遂急召侍醫秦鳴鶴診視。秦鳴鶴趕緊來到皇上跟前問病後說:“萬歲只要頭部刺出血,就可以好了。”垂簾後面的皇后,不想讓皇上的病轉愈,當即大發雷霆,怒道:“真是該殺!你竟敢要把皇上的頭刺出血!”秦鳴鶴一想,這個病沒法兒看了,立時跪倒叩頭請罪。高宗相信秦大夫的話,恨不能馬上止住痛,肯定地說:“就照你說的辦,未必不好。”於是,秦鳴鶴站起來,取出針,準確刺了百會、腦戶二穴,微微出了點血,皇帝頭痛立刻止住了。皇上對侍醫說:“我感覺眼睛也比此前看得更清楚了。”

為什麼說“一針二灸三服藥”?


(二)一次,孫思邈從山上採藥回家,路上看見有四個人抬著一副棺材往前走,鮮紅的血從棺材縫裡滴出來,後面跟著一個正哭著的老太婆。孫思邈趕上前去問:“老婆婆,棺材裡是什麼人?”老太婆說:“是我的女兒,剛死了幾個時辰。”孫思邈說:“請打開棺材讓我看看,好嗎?”老太婆聽後,立即問:“你是醫生嗎?她是因難產折騰了兩天兩夜。嬰兒生不出來,卻把她纏死了,難道還有救嗎?”“可以試一試。我看她流出的血,可能還有希望!”孫思邈說。老太婆聽後,馬上叫抬棺材的人一齊動手,把棺蓋打開。孫思邈仔細摸了摸“死者”的脈搏,感覺到還在微弱地跳動。於是他趕緊選好穴位,用特殊的捻針手法給她扎針。不一會兒,一個胖娃娃”哇哇“地生了下來,產婦睜開了雙眼。孫思邈把身邊帶的藥拿出來,向附近的人家要了點熱開水,給產婦灌了下去。過了一會兒,產婦完全甦醒過來。大家看到孫思邈一針救了兩條命,都稱讚他是神醫。

為什麼說“一針二灸三服藥”?


(三)宋朝年間,中書舍人朱新仲家一產婦過了預產期七天不產,家裡人急得不得了,便請名醫李幾道前往診視。李幾道說:“她的情況,百藥不能解決問題,唯有針法,可是我的醫術不到家,不敢輕率地實施,讓我想想辦法吧。”他從朱家走出來,適遇老師龐安常,便提及剛才之事。龐安常說:“我們一起去看看。”龐大夫端詳產婦後說:”沒有危險。”令家人以湯溫其腰間,龐大夫以手上下拍摩。孕婦頓覺腸胃微痛,生一男孩,母子平安。家人驚喜之餘問這是什麼緣故。龐大夫說:“嬰兒的手伸出了衣胞,小手揪住了母親的腸胃,不懂得解脫。所以,投藥沒有好處,剛才我隔著腹部摸到了小兒的手所在,針其虎口,兒既痛,即縮手,這樣就降生了。”家人聽著似乎覺得有點玄,令人將嬰兒抱來,一看,右手虎口,針痕尚在,大家無不稱妙。

針灸的起源

為什麼說“一針二灸三服藥”?


針灸學起源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傳說針灸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相傳伏羲發明了針灸,他“嘗百藥而制九針”(東漢醫學家皇甫謐記載於《帝王世紀》)。而據古代文獻《山海經》和《內經》,有用“石籛”刺破癰腫的記載,以及《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再根據如今在我國各地所挖出的歷史文物來考證,“針灸療法”的起源就在石器時代。當時人們發生某些病痛或不適的時候,不自覺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銳的石器按壓疼痛不適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狀減輕或消失,最早的針具:砭石也之而生,隨著古人智慧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髮展,針具逐漸發展成青銅針、鐵針、金針、銀針,直到如今用的不鏽鋼針。

為什麼說“一針二灸三服藥”?

相傳,華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是中醫針灸的發明人。伏羲氏不僅畫八卦,結繩為網,教民田獵,而且“嘗百藥而制九針”(東漢皇甫謐記載於《帝王世紀》)、“嘗草制砭”(南宋羅泌記載於《路史》)。砭就是砭石,即華夏民族最早的針灸。灸法的起源與為的發現和使用有著密切的關係,當身體有某種不適時,用以去烘烤得以減輕,繼而用各種樹枝作為施灸工具,逐漸發展到艾灸。


針灸學術思想的奠定

針灸治療方法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其學術思想也隨著臨床醫學經驗的積累漸漸完善。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醫學帛書中有《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論述了十一條脈的循行分佈、病候表現和灸法治療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經絡系統。《黃帝內經》是現存的中醫文獻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醫經典著作,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經絡系統,即有十二經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經別以及與經脈系統相關的標本、根結、氣街、四海等,並對腧穴、針灸方法、針刺適應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詳細的論述,尤其是《靈樞經》所記載的針灸理論更為豐富而系統,所以《靈樞》是針灸學術的第一次總結,其主要內容至今仍是針灸濱核心內容,故《靈樞》稱為《針經》。繼《內經》之後,戰國時代的神醫扁鵲所著《難經》對針灸學說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為什麼說“一針二灸三服藥”?


晉代醫學家皇甫謐潛心鑽研《內經》等著作,撰寫成《針灸甲乙經》,書中全面論述了臟腑經絡學說,發展並確定了349個穴位,並對其位置、主治、操作進行了論述,同時介紹了針灸方法及常見病的治療,是針灸學術的第二次總結。


為什麼說“一針二灸三服藥”?


唐宋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繁榮昌盛,針灸學術也有很大的發展,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其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中繪製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圖,並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應用。到了宋代,著名針灸學家王惟一編撰了《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考證了354個腧穴,並將全書刻於石碑上供學習者參抄拓印,他還鑄造了2具銅人模型,外刻經絡腧穴,內置臟腑,作為針灸教學的直觀教具和考核針灸醫生之用,促進了針灸學術的發展。


為什麼說“一針二灸三服藥”?


元代滑伯仁所者的《十四經發揮》,首次將十二經脈與任、督二脈合稱為十四經脈,對後人研究經脈很有裨益。明代是針灸學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名醫輩出,針灸理論研究逐漸深化,也出現了大量的針灸專著,如《針灸大全》、《針灸聚英》、《針灸四書》,特別是楊繼洲所著的《針灸大成》,彙集了明以前的針灸著作,總結了臨床經驗,內容豐富,是後世學習針灸的重要參考書,是針灸學術的第三次總結。


為什麼說“一針二灸三服藥”?


清初至民國時期,針灸醫學由興盛逐漸走向衰退。公元1742年吳謙等撰《醫宗金鑑》,其《醫宗金鑑·刺灸心法要訣》不僅繼承了歷代前賢針灸要旨,並且加以發揚光大,通篇歌圖並茂,自乾隆14年以後(公元1749年)定為清太醫院醫學生必修內容。

為什麼說“一針二灸三服藥”?

針灸曾被廢止

清代後期,道光皇帝為首的封建統治者以“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荒謬理由,悍然下令禁止太醫院用針灸治病。1840年鴉片戰爭后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加之當時的統治者極力歧視和消滅中醫,針灸更加受到了摧殘。儘管如此,由於針灸治病深得人心,故在民間仍廣為流傳。針灸名醫李學川公元1817年寫出《針灸逢源》,強調辨證取穴、針藥並重,並完整地列出了361個經穴,其仍為今之針灸學教材所取用。民國時期政府曾下令廢止中醫,許多針灸醫生為保存和發展針灸學術這一祖國醫學文化的瑰寶,成立了針灸學社,編印針灸書刊,開展針灸函授教育等,近代著名針灸學家承淡安先生為振興針灸學術作出了畢生貢獻。在此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明確提倡西醫學習和應用針灸治病,在延安的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開設針灸門診,開創了針灸正式進入綜合性醫院的先河。


為什麼說“一針二灸三服藥”?

建國後針灸的復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十分重視繼承發揚祖國醫學遺產,制定了中醫政策,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發展中醫事業,使針灸醫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50年代初期,率先成立了衛生部壚的針灸療法實驗所,即當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的前身。隨之,全國各地相繼成立了針灸的研究、醫療、教學機構,從此以後《針灸學》列入了中醫院校學生的必修課,絕大多數中醫院校開設了針灸專業,針灸人才輩出。幾十年來在繼承的基礎上翻印、點校、註釋了一大批古代針灸書籍,結合現代醫家的臨床經驗和科研成就,出版了大量的針灸學術專著和論文,還成立了中國針灸學會,學術交流十分活躍,並在針刺鎮痛的基礎上創立了“針刺麻醉”。針灸的研究工作也不單純儀在文獻的整理,還對其治病的臨床療效進行了系統觀察,並對經絡理論、針刺鎮痛的機制、穴位特異性、刺法灸法的高速功能等,結合現代生理學、解剖學、組織學、生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以及聲、光、電、磁等邊緣學科中的新技術進行了實驗研究。臨床實踐證實了針灸對內、外、婦、兒、骨傷、五官等科多種病證的治療均有較好的效果。

為什麼說“一針二灸三服藥”?

針灸走出國門

針灸作為一門古老而神奇的科學。早在公元6世紀,中國的針灸學術便開始傳播到國外。在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已有120餘個國家和地區應用針灸術為本國人民治病,不少國家還先後成立了針灸學術團體、針灸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著名的巴黎大學醫學院就開設有針灸課。據報道,針灸治療有效的病種達307種,其中效果顯著的就有100多種。1980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43種推薦針灸治療的適應病症。1987年,世界針灸聯合會在北京正式成立,針灸作為世界通行醫學的地位在世界醫林中得以確立。

2010年11月16日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為什麼說“一針二灸三服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