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孝敬公婆的好媳婦——劉建蘇

記憶中,她下身穿淺綠色的褲子,上件是粉紅印花布衫,綁著兩個牛角辮,跑起來一甩一甩。這便是我對初中同學劉建蘇的印象。

時光任冉,日月如梭。成年後我遷移到異地,對家鄉的人和事只有打聽才可知道一點點。聽說後來建蘇和同學貴拴結為伴侶。她跟著丈夫賣過油條,放過電影,經營過客車,養過豬,開過飯店。在村裡村外也算頭腦靈活的青年代表。

改革的征途大路朝天,命運也會來個小插曲戲弄人,正當夫妻倆齊心協力編織著建設家園美夢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丈夫在新項目投資中失利,公公、婆婆年老多病,自己兩個子女需要讀書上學,家庭所有負擔、責任一下子全都落在了劉建蘇瘦弱的身上。

往後的日子,田間地頭面向黃土背朝天的劉建蘇種田下地,洗衣做飯,侍候老人,照看孩子,平時減衣縮食,苦度時光。黑瘦黑瘦的臉龐兩鬢爬滿了銀絲,過去銀鈴般的笑聲不見了。苦日子何時能到頭?

“風吹籬笆雨洗窗,淚花泡月亮……挑水的媳婦誰願挑著黃水湯。”一個女人半邊天,一個女人怎麼來撐起這個家。建蘇歷經歲月滄桑,承受著常人不能接受的壓力,肩負著千均重擔,掙扎在淅河岸邊。

林州:孝敬公婆的好媳妇——刘建苏

她盡一個兒媳義務送走了重病的公公,盡一個妻子的本份感化著好強的丈夫,盡一個母親的責任教誨著子女讀書做人,盡一個淳樸農村婦女的能力,傳承著中華民族東方女性特有的傳統美德。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在劉建蘇倡導下,夫妻擠身林州建築百萬大軍行列,背上鋪蓋上山西,進工地,住工棚。頂著烈日炎炎的盛夏,冒著滴水成冰的嚴冬,苦幹實幹精神感動工友同仁。為改變家庭經濟捉襟見肘的現狀背水一戰,被山西公司老總髮現瞭解情況後,大膽將工程給他們。苦盡甘來,從此改變了劉建蘇的命運。

“幹一處工程,積一套經驗,佔一方市場,樹一座豐碑。”是劉建蘇他們的目標與理念。進度、質量,長城杯、魯班獎,多次榮獲各種獎項,所到之處有口皆碑。

致富不忘家鄉,在外難捨根本。先後為村裡文藝演出,組織活動,安裝路燈,拍攝電影等捐款捐物,對村裡貧困戶、病難中同學進行幫扶,不計其數。

“百善孝為先”,認識劉建蘇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位出了名的好兒媳,在公公去世後對待婆母更是和親孃一樣親,洗衣、端飯、洗頭、洗腳,定期給老人洗澡,婆母腰疼,捶背是她常做的事,定期到醫院給老人檢查身體,為了盡孝心方便侍候老人,把婆婆接到工地,起小灶專心為老人做可口飯菜。

婆婆王奶奶今年八十六歲了,兒媳建蘇還經常攙扶著到村裡走走,到大池附近轉轉,鍛鍊一下身體。王奶奶逢人就說:“俺家老三媳婦兒建蘇待我,比親閨女還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