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梅花:巧手剪出新世界,古老手藝煥新生

郭梅花:巧手剪出新世界,古老手藝煥新生

郭梅花生於剪紙之鄉孝義,自幼受母親啟蒙,後經專業院校深造,經過40餘年的執著探索,逐步形成了以民間剪紙為依託、以吉祥元素為符號、以歷史人文為題材,陰陽相間、紅黑交錯、視覺新穎的藝術風格。她從一個民間藝術家經過學院派的洗禮,成為新型的剪紙藝術大師。多年來,她的剪藝品廣受讚譽,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還將其譽為“梅花剪”。可以說,梅花剪紙是新時期遊走在傳統民俗和現代藝術中,被“雅”化了的民間剪紙藝術。

把剪紙融進血液裡

郭梅花出生在山西孝義的一個農村,從小跟著太姥姥、奶奶一起學剪紙,母親張金蓮是十里八村的巧手,經常幫著鄰里鄰鄉剪花樣、繡鞋墊、捏花饃……在她看來,這些都是民間很有意思的“玩意兒”,很是新奇。郭梅花從小耳濡目染再加上自己對民俗藝術的喜愛,從此便踏足於民間藝術這片深厚的土壤。起初,她跟著老一輩人學習民間剪紙,後來在母親的支持和引導下,開始自己剪剪畫畫。1980年,16歲的郭梅花初中畢業後,到縣文化館跟隨侯丕烈老師學習國畫、油畫、版畫以及相關的專業技能,在她的潛心學習下,自身的美術素養不斷提高。1982年呂梁地區藝術館組織縣美術骨幹搞藝術創作培訓班,郭梅花有幸入選。為提高培訓班能力,呂梁地區邀請省著名版畫家力群、胡有章、董其中老師進行輔導創作,郭梅花雖是培訓班年齡最小的,但她十分用心,積極吸取前輩們的經驗和方法,研究並在作品中注入自己的想法,創作出處女作版畫“虎虎”“迷”。在輔導期間,力群先生得知郭梅花從小就是孝義小有名氣的剪窗花能手,便一起合作剪紙《小八路》《織布圖》等,當時在一些報紙、雜誌上發表過,國外一些刊物也曾登過他們的作品。1983年,因郭梅花繪畫能力突出,文化館便留任她在文化站當輔導員,那時的郭梅花走遍了孝義的各鄉各戶,收集了許多的民間剪紙。後來在侯老師和學員們的多番努力下,於1984年出版了《孝義縣民間剪紙集》。

郭梅花:巧手剪出新世界,古老手藝煥新生

1986年,郭梅花順利考進山西省藝術學校,入學後主修版畫專業,經過深入地學習美術相關理論知識,基礎更加紮實。之後,郭梅花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在正規院校,她接受到繪畫創作方面的專業訓練。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與學院教育相結合之後,她的視野更加開闊,創作靈感被不斷激發。郭梅花說:“拿起剪刀,我的心裡就踏實。”可見剪紙已融進她的血液,成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郭梅花看來,版畫學習期的嚴密構思、嚴謹創作步驟,也最適合以觀念創新為特徵的當代剪紙藝術。如今,郭梅花以獨特的紅黑白代表色與傳統吉祥元素相融合,將木刻版畫中的“留黑”手法、“陽刻陰刻”手法與豐滿密集、蕭疏簡淡等不同風格(一起)融入到剪紙中來,形成一種只屬於自己的剪紙語言。

生於民間“花”開豔

郭梅花:巧手剪出新世界,古老手藝煥新生

山西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豐富的民間藝術寶庫,而郭梅花在成長的過程中,吸收到豐富的民間營養,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民間剪紙藝術風格。加之學院派的學習和專業訓練,她的作品與純民間的又有所區別,創作性極強,這樣純民間與學院派相結合後,造就了她藝術上獨樹一幟的成就。

從民間滋長起來的學院派專家郭梅花,一面將自己的剪紙藝術風格向國際性大師靠近,另一面在剪紙中進行大量的藝術創作。成套的剪紙作品和創意的想象,成為新時期民間剪紙創作的範本,相較於純民間的剪紙藝術,她的作品時尚氣息更濃。

“我的創作都來自我從小親身體驗的鄉村生活,”郭梅花在接受採訪時說,“希望通過剪紙的語言,把孝道、吉祥喜慶等中華文化傳統和鋤地、播種、收穫、蒸饃等漸漸消失的鄉村生活,表現出來給更多的人欣賞。”

郭梅花:巧手剪出新世界,古老手藝煥新生

她的作品中既有民間剪紙單純、率真和樸素的特色,有著與現代藝術一脈相承的、向自然生命迴歸的本質,又附加著些許工藝剪紙中藝術的市民化、世俗化和剪紙藝術的商品化傾向,體現了大眾文化情趣在剪紙藝術中的審美關照。

近年來,郭梅花的作品曾兩次獲得全國最高獎“山花獎”以及“百花杯”“金鳳凰”等獎,她本人還獲得“新中國剪紙藝術家”等稱號。她獨創的“黑白紅剪貼剪紙藝術品的方法”獲得國家專利。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郭梅花多次赴英國、美國、日本、意大利、法國等地進行藝術交流、表演、講學、展覽等,其作品受到多國專家好評,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展,作品也多次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看得見的吉祥創意

郭梅花:巧手剪出新世界,古老手藝煥新生

郭梅花:巧手剪出新世界,古老手藝煥新生

郭梅花剪紙衍生品

郭梅花剪紙面臨著牆裡開花牆外香的尷尬,雖參加過很多世界級藝術交流展,也獲得了很多國內大獎,但剪紙還停留在展出這個階段,研討會的很多專家提出了“郭梅花剪紙”要定位成品牌,走產業化的道路。

2013年10月,郭梅花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美術館舉辦“紙上的舞動——晉之夢郭梅花剪紙藝術展”期間,得到馮驥才先生的邀請,參加了在天津大學舉辦的“我們的傳統節日”國際研討會。

郭梅花:巧手剪出新世界,古老手藝煥新生

郭梅花與馮驥才

“你的作品我很喜歡,既有傳統的元素,又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可以說,是新生代剪紙的代表,你一定要傳承好。”會後馮驥才對郭梅花說。郭梅花表示現在做剪紙這一手藝的都感到很迷茫,因為現代生活中的剪紙都被機械化了,不少作品失去了傳統的靈氣,尤其是受到現代繪畫的影響,因此傳承急需一個好的平臺。

“你可以嘗試多種形式傳承,要有創意,把剪紙藝術衍生到現代生活中,形成不同風格的剪紙衍生品牌,這也會更好地傳播與保護。你的名字就很好聽,為什麼不用梅花兩個字,我給你起個名字吧,叫‘梅花剪’如何?”郭梅花聽後笑了笑,覺得“梅花剪”三個字說得絕妙而且形象。

從那之後,郭梅花加緊設計,開始了剪紙衍生品的研發。以自己原創作品的吉祥元素為基礎進行了無數次的再創作,逐漸從布藝、陶瓷、絲綢等日常生活用品中尋找靈感,以剪紙衍生,創意出一系列的吉祥。這種吉祥包括傳統與現代的吉祥、生活與藝術的吉祥、視覺與心覺的吉祥,由吉祥衍生的系列“梅花剪”產品,是在倡導一種吉祥平安的生活方式,也讓剪紙的藝術體驗進人千家萬戶。

郭梅花:巧手剪出新世界,古老手藝煥新生

目前,郭梅花也正在探索把剪紙藝術應用到服裝設計和平遙推光漆上,並獲得了初步成效。“要讓剪紙這門古老手工藝重獲新生,關鍵靠現代藝人的創新能力,只有把最新藝術理念融入進去,才能推動剪紙藝術走向世界。創意讓吉祥看得見,衍生讓平安摸得著。”郭梅花說。

郭梅花個人簡介:

郭梅花,1965年生於山西孝義呂居堡村,從小受母親薰陶,自幼就喜歡民俗藝術,酷愛剪紙。1980年在孝義文化館學習繪畫、剪紙;1983年在孝義兌鎮文化站擔任輔導員;1986年考入山西省文化藝術學校;1989年到山西藝術科技研究所工作;1993年調入山西省電影學校,同年考入山西職工文學院;1997-1998年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現在山西藝術職業學院研究所工作;2013年由著名學者馮驥才先生命名,創立“梅花剪”工作室。

現為山西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傳承人、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主席、中國剪紙藝術家學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剪紙藝術委員副主任、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委員會常務委員、山西省民間工藝美術協會副主席、迎澤區政協委員,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詩書畫院聘為“民俗藝術家”。

彙編:秋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