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代不如一代的荣国府中,贾兰为什么能成功?

红楼梦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人们的启示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教育方法的得失成败也是书中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小说的第一回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对贾府教育失败的批判,也是小说在宝黛爱情、家族兴衰之外的又一条线索,只不过这条线索比较隐晦,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一代不如一代这种批判是对贾府来说是恰当的,也是尖刻的。贾雨村对此并不赞同,原因是他认为贾家一贯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出现某些失误家长的教育态度乃至教育方法也是没有问题的。应该说,贾雨村的话是真实的,冷子兴的话也是准确的。那么,两人看法又存在这么大的差别,究竟是为什么呢?这里面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因素,那就是教育环境。换句话说,就是对一个人的成长起重要作用的外部条件。

在一代不如一代的荣国府中,贾兰为什么能成功?

三字经开宗明义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它强调了教育的外因作用。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走正路,成大才,可是又有多少家长在独自咀嚼着自己失败的苦果。甄士隐的《解好了歌》就明确指出了这一条:“训有方,保不住日后做强梁。”原因在哪里?主要在于富贵之家的客观生活环境。

人们经常说的一句世俗名言是“家贫出孝子”,就从反面验证了这个道理。富家子弟每日打交道的除亲人之外主要有两类:一是身边的奴仆,一是同学或玩伴。奴仆尤其是“家生子”,往往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大多也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他们就像宫中的太监一样,伺候好主子是他们的职责和本分。相当一部分私心之徒只知讨好主子以获得信任,根本不顾是非善恶。小厮茗烟给主子买来《西厢记》、《牡丹亭》等所谓“禁书”,带宝玉去袭人的家这样“不该去的地方”,仅仅是为了讨好主子,绝对不会是为了培养宝玉的自由解放意识。

其实,茗烟还算是比较本分的,比他坏的奴仆大有人在。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教坏了年幼主子,家长还全然不知。袭人所以受到王夫人和薛宝钗的器重,就因为她除了精心照顾主人的衣食住行外,还想到主人的行为品德的规范。

在一代不如一代的荣国府中,贾兰为什么能成功?

富家子弟的同学和玩伴也都出身富贵,互相濡染的内容更多的是声色犬马。所以,王夫人大刀阔斧地清理怡红院,贾政总是教宝玉会见读书人,目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净化宝玉的成长环境。但是很多富贵之家的家长养尊处优,毫无危机感,尤其是他们的教育意识远远达不到王夫人与贾政的高度,那教育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骄奢淫逸的生活之中,富家子弟所遇到的不良诱惑太多了,物质上的优裕和精神上的优越,带来的负面因素远远高于正面因素,因此这些纨绔子弟能够走正路的并不多,而真正成才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一代又一代的古人一次又一次地感慨“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即使发家的前辈有德有才,不是坑蒙拐骗的奸恶之徒,而能保住富贵的又能有几代?这是多少年的家族历史变革得来的血的教训。

在贾家,贾赦贾珍贾琏贾蓉一干人等都是教育失败的典型,不值一提。家事兴盛,他们享受吃喝玩乐且嫌不够,还要胡作非为,蛀空这棵福荫着他们的大树,难怪东府的焦大气愤难平。到了家运衰败,一个个树倒猢狲散,连自己的温饱都没有能力满足,光宗耀祖又从何谈起?全书只有贾兰是一个特例。他在贾家败落之后挂金印,披朝服,建功立业,为家族增光,为寡母争气。自然,教育功臣是他的母亲李纨。具体的教育情节,书中并没有正面描写,但只要我们细心分析贾府儿孙们的成长过程,就能找出贾兰的教育成功的原因。

在一代不如一代的荣国府中,贾兰为什么能成功?

同在一个屋檐下,贾兰的环境与这些纨绔子弟们看似一致,其实不然。

纵观红楼梦全书,大家都会发现全家人爱的焦点集中在贾宝玉身上,而忽略了贾兰。其实,贾兰是贾政这一支的长子长孙,父亲是正出,自已也是正出,母亲出身书香门第,外祖父曾为国子监祭酒,也许在财富上无法与四大家族抗衡,但在精神上丝毫也不处于劣势。

父亲贾珠生前循规蹈矩,是祖父祖母心中念念不忘的好儿子。无论从血统的角度讲,还是从亲情的角度讲,他的地位决不逊于贾宝玉。在这一点上,贾环是无法与之相比的。王夫人作为他的亲祖母,贾母作为他的亲太祖母。对幼年失怙的他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可是贾母的命根子是贾宝玉,王夫人的命根子也是贾宝玉,全家上下都看贾母的脸色行事,因此,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宝玉被全家人关注,贾环被全家人厌恶,贾兰被全家人忽略。

贾环被众人忽略,首先是他的年龄偏小,还没有正式进人家庭的社交圈子。比如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即使她的母亲身居管家婆的高位,众人竭力巴结,也没有人给她以较多的关注。

其次,是他母亲的淡出。她的母亲本来是贾政一支的长媳,婆婆不理事,儿媳妇当家责无旁贷,可是这个家庭并没有让她负责,而是让侄媳妇王熙凤打理。李纨每日只是与姐妹们做做针线,读读诗文而已。母亲没有权势,子女被人忽略也属正常。

再次,是他的性格使然。读遍全书,我们没有找到一处贾兰在长辈面前承欢膝下的情节,更不要提滚到祖母、太祖母怀中撒娇。在母亲面前他都没有这样做,更遑论别人。

第二十二回,他没有参加猜灯谜聚会,说是因为老爷没叫他,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可以说明在大家眼中他比较有个性。

在一代不如一代的荣国府中,贾兰为什么能成功?

第四,是他的相貌因素。全书并没有说他的相貌丑陋,也没有称赞他的相貌俊美。而贾宝玉屡屡因为相貌而得到众人的宠爱,就连他母亲的反对派也因此而喜欢他。邢夫人曾因喜爱而摩挲着他的头,赵姨娘也对马道婆说,宝玉“长的得人意儿,大人偏疼他些儿也还罢了”。贾环相貌猥琐也是他不讨人喜欢的原因之。而贾兰可能相貌平平,至少不那么可爱。

我们可以举一个旁证,邢夫人喜爱摩挲宝玉之时,他与贾环就站在旁边,按说他的年龄更小,邢夫人的喜爱对象是他才对。

种种忽略对贾兰构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幼年丧父,母亲守节,这个小家在大家庭中没有什么特权,比如玫瑰露、茯苓霜、茉莉粉这类新奇的东西,即使某些有脸的奴才都能够享受,贾兰通过正常的途径也得不到。贾环找芳官索要,引发了一场毫无意义的主奴吵架;赵姨娘教唆彩霞偷窃,导致了一场捉贼闹剧。而李纨与贾兰总是远离这些是是非非,因为李纨守节需要自持,贾兰作为一个有志气的孩子需要自重,这种自尊自重意识是贾兰性格成长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情节中,贾兰的自重是虚写的,而在正月猜灯谜的聚会中,没有被叫,贾兰就不去,这个自重是实写的。

作为一个孩子应该喜欢热闹,没有召唤也会跟着母亲前去,更何况以他的身份完全有资格参加,但是贾兰宁可留在冷冷清清的房中也不去,我们从中看到的是贾兰的志气。这个细节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众人对他的忽略。所有的人都到了,只有他不在,贾政因为不常参加这类聚会,才发现了他的缺席,而贾母王夫人乃至熙凤、宝玉都已司空见惯,可见大家平日里对他的忽略。

与之相反的一个情节就是贾宝玉在王熙凤生日之时出城祭奠金钏,以贾母为首的家人乱成一片,见到他回来又不忍责罚,反而怕他心里不舒服而百般哄他,难怪金钏的妹妹玉钏讥诮他为“凤凰”。贾兰何曾得到这样的待遇?因为贾兰是富贵圈子中的“另类”,又是是非圈子中的“编外者”,对家庭看得就会比较透彻。“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往往是身在其中的人。贾兰的智力与修养促进了对人际关系理解的加深,也同样会促使他更加自尊与自重。

在一代不如一代的荣国府中,贾兰为什么能成功?

另外,母亲的委屈也是激励贾兰自强的动力。母亲因为守节,远离了家庭的是是非非,也成为了家庭中无关紧要的人物。王夫人选择侄媳王熙凤管家,就等于否定了李纨的能力。尽管老太太嘴上也说很疼李纨,但是在上上下下的势利人眼中,李纨没有什么利用价值。王熙凤大权在手,门庭若市,多少人挖空心思去行贿讨好,而李纨的居住地总是冷冷清清的。对王熙凤假公济私、玩弄手腕媚上压下等行为,李纨应该有感觉,她的阅历、她的身份、她的准局外人的处境使得她比别人看得更清楚,可又无法说出来,只有一次借着平儿被打这个事件用玩笑的口吻真话戏说,也算是她不露痕迹地发发牢骚。当宝玉被打时,王夫人心疼哭泣,由大哭“苦命的儿”想起了贾珠,李纨的委屈如开闸的洪水倾泻而出。之后,所有的人都只去关心宝玉的伤痛,探望者络绎不绝,哭了半天贾珠的王夫人,注意力也早已集中在宝玉一人身上。全家人只有李纨独自在默默地咀嚼痛苦。如果说这些痛苦还有一个人能体会到,那就是她身边的儿子贾兰。我们推测,不离左右的贾兰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的委屈。在那个封建时代,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若想扬眉吐气,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教育儿子成才。这是惟一的希望。这一切,都会促使贾兰自强。

与贾兰经常出入在一起的是贾环,他们两人的处境也近似,都是不被大家看重的。本来贾环也可以像贾兰一样自尊自强,可是他缺少一个像李纨那样大派正气且有教养的母亲,在赵姨娘那小气世俗加邪恶的性格影响下,他自甘下流,使得人人侧目,连同胞姐姐探春都要远离他。

在富贵圈子中,只有懂得自尊自强的人才能拒绝种种不良诱惑,才能使富贵生活的条件发挥正面作用。纵观贾家荣宁二府的富家少爷们,做到自尊自强的人惟有贾兰一个,这就是贾家败落而贾兰成功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