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的《反貪風暴4》,還是掀翻了古天樂的招牌

清明時節,寓意著天朗氣清,四野明淨。如此時令,卻刮來了第四場“不合時宜”的《反貪風暴4》(香港稱《P風暴》)。儘管林德祿導演抓住了熱門主題,又試圖用強大陣容為電影的口碑建起“防護林”。但最終,還是抵不住《P風暴》的爛劇本效應。

小心翼翼的《反貪風暴4》,還是掀翻了古天樂的招牌

不誇張地說,觀眾們是懷著踏青般的心情去電影院,不見芳菲,卻趕上了沙塵暴,落得個灰頭土臉,令人唏噓。主咖們的顏值和演技當然不至於就此埋沒。令人擔憂的,倒是對香港電影經典招牌的質疑,已經不是頭一遭。自春節檔撲街的《新喜劇之王》和《廉政風雲》後,又一部虛張聲勢的港片粉墨登場。不知觀眾心中的情懷,還能消費多久。

一、節奏帶崩,人設缺位

在導演中數風流人物,單就香港影視圈而言,不得不提杜琪峰的熱血風格,王晶的荒誕幽默,亦或者徐克式的天馬行空,麥兆輝的奇詭。至於說林德祿導演呢,則當得“穩重”兩個字。林導是從80年代一路走來,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他鏡頭下出現過悲情的風塵女子,也有落魄的舞男,有放蕩不羈的悍匪,還有風流倜儻的警官。不管角色形象如何豐富,其劇情總不會突破固有的模式。即使偶爾碰到《武狀元蘇乞兒》這種開放式的題材,展現給觀眾的,更多的也是演員的張力而非劇情的精彩。林導最突出的導演風格,就是這種“甘當綠葉”的精神:他可以把導演和編劇的作用在觀眾的心目中無限縮小,最終襯托出演員的偉大——哇,原來這種爛劇情都能秀出精彩,演員太棒了!

小心翼翼的《反貪風暴4》,還是掀翻了古天樂的招牌

《反貪風暴4》就是典型的穩重過頭,對於電影的總體印象,感覺就是一部二三十集的香港警匪電視劇,被強行刪減壓縮成一百分鐘的劇情梗概:倉促的犯罪入獄,敷衍式的背景回憶,毫無情節鋪墊可言。古天樂飾演的男主陸志廉,我們還可以強行解釋,說這是由於電影四部曲的緣故,不需要再詳細刻畫人物經歷。那麼反派富二代曹元元的形象交代,則是異常的草率了。林峰作為演員已經盡力,奈何劇本壓根就沒有給他安排入獄前的生活細節。導演對於反派的背景介紹,是採用一種倒敘的偵破方式,可惜表現手法是如此的枯燥無味。於是出現了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我們驚歎於林峰的演技,把這個富二代的扭曲、神經質表現的淋漓盡致,可我們不能充分理解:他為什麼扭曲,他為什麼神經質。影片中唯一的解釋,是曹元元口中那個不到一分鐘的“家庭冷暴力”故事,可這也正如他自己吐槽的那樣——太無聊了是吧。

小心翼翼的《反貪風暴4》,還是掀翻了古天樂的招牌

二、《P storm》or《Show storm》?扒飛機和肚皮舞更配哦

照理說,《反貪風暴》本應得益於時下熱門的題材,接地氣一些,但是由於服道化和臺詞設計上的過於精緻,反而喪失了本意,成為一場“作秀風暴”。讓人很容易產生這樣一種錯覺,時髦的囚犯們,比巴黎的時裝模特還要潮,更不要說隔著屏幕就能嗅到髮膠和粉底的味道。鮮奶、雞蛋、咖啡、橙食,好傢伙,如果沒有時不時的一場鬥毆為囚犯們找回自我,恐怕連觀眾都要懷疑自己看的是監獄還是療養院了。真是應了那句臺詞——做人生不逢時,不如去坐牢。

說到高潮部分的粗製濫造和後期剪輯的潦草,是這部電影的又一大特色。經費不夠,作秀來湊。且不論天壇大佛的扣圖有多麼違和,單說這被好萊塢玩爛了幾十年的扒飛機套路,港片居然又一次把它從廢品收購站淘了出來。而講到這場戲,就不得不提到那個溫柔中透著一絲邪魅的美男子——鄭嘉穎。按說,他的戲路有著無限可能,可是在《反貪風暴4》一多半的劇情中,他的存在感都被無限削弱。接近尾聲了,好不容易有一場直升飛機的熱血鏡頭,戲份卻全被存在感更低的周秀娜搶光了:在緊要關頭,正是廉政公署和反派富二代的決死之時,人們關注的卻並不是林峰和鄭嘉穎的打戲,而是激戰中不斷露肚子的周秀娜!據觀察,為了這場別開生面的“肚皮舞”,她的衣服在在撕打中上下襬動至少十次,林導可謂是“用心良苦”。可憐兩位大咖拼死拼活,周秀娜只秀秀美腹,就俘虜了觀眾的全部目光,何其不公。

小心翼翼的《反貪風暴4》,還是掀翻了古天樂的招牌

三、亦步亦趨,港片的個性去了哪裡?

拍一部反腐電影,這本是弘揚正能量的好事。但“港式反腐”應當有港片自己的特色:亦步亦趨不是出路。僵硬的臺詞和非黑即白的話劇式人設,更不是港片該學習的榜樣。好比說,京劇是國粹,可豫劇、粵劇、江南花鼓戲,蘇州評彈等等,同樣各有特色,未必都要一個腔調。港片越來越沒有“港味”,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我們不妨以阿祿這個小角色為切入,小角色才是看點。這個形象的成功不是在戲裡,而是在戲外。有人說,設計他是致敬《監獄風雲》中的發哥,但就角色塑造而言,我以為他是失敗的,間歇性的演技,持續性的尷尬。聽聽,“坐牢一個月,連房租帶吃飯能省將近一萬港幣,這才是香港青年應該為之奮鬥的出路。”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會知道這是屁話。這話是說給誰聽的呢?是說給觀眾聽的,但不是香港觀眾。

小心翼翼的《反貪風暴4》,還是掀翻了古天樂的招牌

可以理解,安排這句臺詞,是為了取悅某些地區的觀眾,他們急需提升自我優越感。對於港片這種“唱衰自己”的“自糾自查”,很多人都會樂見其成。還有,就是為了迎合某些人,某些希望港片“放低姿態”的人。過去的港片,太張揚了,太隨意了,太放肆了,這怎麼得了啊。所以說,阿祿這個人物形象,可以說是整個香港影視圈的象徵:他以前有些“不良記錄”,如今,他遇上了陸志廉這個“大哥”,就要跟著大哥混,追隨大哥的志向,希望大哥能帶他走進“廉政公署”這個大門。大哥是不會錯的,因為大哥是主角,主角永遠是偉光正的人設。阿祿就和如今的香港電影一樣,只能做配角。

喜歡原來的港片,以為他是條漢子,喜歡他的嬉笑怒罵。如今,見他走來,佝著腰,並著腿,整個一脫胎換骨的相。見到人,忍著疼,還要衝你擠出一副比哭還難看的笑容。人們恍然大悟; 哦,原來他也一刀割了那理想,做了精神上的宦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