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鄉野

油菜花在花的大家庭中,是非常普通的一支。她沒有牡丹的華貴、沒有蓮荷的優雅,也沒有海棠的嬌美、也沒有臘梅的馨香……

所以,年復一年,她一直生長在廣袤的鄉間原野,過著平淡而又寂寞的生活,很少有人問津。

藍田鄉野 | 油菜花

在我國,油菜花的種植和繁衍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但記述、描繪油菜花的文字卻不多,特別是在浩瀚的唐詩宋詞的海洋裡,很少有像歌詠牡丹、梅花、荷花那樣多的詩詞華章。

藍田鄉野 | 油菜花

唐宋時期,很少有人題詠菜花,詩詞裡偶爾提到,多半是作為鄉村景緻或色彩的陪襯而出現一兩句。如唐人溫庭筠在《宿灃曲僧舍》中說:“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劉禹錫在《再遊玄都觀》中說:“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藍田鄉野 | 油菜花

秦觀在《行香子》詞中說:“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楊萬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說:“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等。

藍田鄉野 | 油菜花

到了明清時代,油菜有了大規模的種植,場景壯觀,開始引人注目,並逐漸出現在文人墨客的歌詠對象中。

藍田鄉野 | 油菜花

如清人孔尚任在《秦郵舟中望菜花》中有:“春餘湖上雙堤路,黃遍江頭萬里春”描寫油菜花場景的詩句;陳維崧在《沁園春•詠菜花》中有“縱非花非草,也來蝶鬧;和煙和雨,慣引蜂忙。每到年時,此花嬌處,觀裡夭桃已斷腸”的詞句;

藍田鄉野 | 油菜花

沈復在《浮生六記》的《閒情記趣》中,有與友人到蘇州城南賞菜花的描寫:“至南園,擇柳蔭下團坐。先烹茗,飲畢,然後暖酒烹餚。是時風和日麗,遍地黃金,青衫紅袖,越阡度陌,蝶蜂亂飛,令人不飲自醉”;

藍田鄉野 | 油菜花

顧祿在《清嘉錄》中也有記述賞菜花的情景:“南園、北園,菜花遍放,而北園為尤盛,暖風爛漫,一望金黃。到處皆絞縛蘆棚,安排酒爐茶桌,以迎遊冶。青衫白袷,錯雜其中,夕陽在山,猶聞笑語”;

藍田鄉野 | 油菜花

在《清嘉錄》中還提到楊韞華的《山塘棹歌》詩,其中有“北園春盡菜花香,野蝶飛來都變黃,歸棹齊門看落照,紅燈一道出山塘”也是描寫油菜花的。

藍田鄉野 | 油菜花

由此可見,此時油菜花已為文人所關注。但即使這樣,油菜花在很多人的眼中還是卑微的、俗氣的。

藍田鄉野 | 油菜花

如清人袁枚在他的《隨園詩話》中提到的詩人商盤(商寶意)的《菜花》詩,其中有:“小朵最宜村婦鬢,細香時簇牧童衣”詩句,意思是油菜花只適合村姑、牧童佩戴、玩賞;他的同鄉劉鳴玉(劉楓山)唱和詩:“半畝只邀名士賞,一生不上美人頭”,意思就是油菜花雖美,還是難登大雅之堂……

藍田鄉野 | 油菜花

其實,油菜花作為花讓人觀賞只是“副產品”,它的真正價值是結籽榨油,菜籽油可是居家生活不可或缺的必備食品。

藍田鄉野 | 油菜花

油菜花由表及裡,不僅有花的靚麗,還有果實的實用價值,這是其他名貴嬌豔之花不能比擬的。

藍田鄉野 | 油菜花

清代乾隆皇帝有一首《菜花》詩:“黃萼裳裳綠葉稠,千村欣卜榨新油。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閒花野草流”,他給了油菜花一個公正的評價,還給了油菜花“一身”為民的應有美譽。

藍田鄉野 | 油菜花

油菜花的花,雖花朵嬌小、淡薄,但色澤金黃,枝葉秀美。作為單株的花,她純淨、沉穩、不張揚,地地道道的山野村姑,生長在深山、曠野,雖花枝招展,也無傷大雅。

藍田鄉野 | 油菜花

但油菜花的美,更在於她的群體,一朵朵、一簇簇、一株株、一叢叢、一片片,浩瀚廣袤,燦燦如錦,閃閃似金,這是人們喜歡觀賞她的關鍵所在。

藍田鄉野 | 油菜花

油菜花是普通的花、是平凡的花,但她的連片無垠、株株相挽的群體很美。

藍田鄉野 | 油菜花

油菜花,在乍暖還寒的初春,她美了原野,也美了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