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莊:學刻印,從吳昌碩入手,要像寫的那樣自然

陳子莊:學刻印,從吳昌碩入手,要像寫的那樣自然

刻印要刻得使人恍眼一看產生錯覺,象是爛釘子蓋的,不是刻的字;仔細看,刻的筆畫要象寫的那樣自然,才有趣。

陳子莊:學刻印,從吳昌碩入手,要像寫的那樣自然

齊白石印面

凡是印章刻得好的人,其字畫大都很好。只有字寫得好而不會刻印的,沒有會刻印而不會寫字的。有清一代書法很好,與清代印學發達有很大的關係。

陳子莊:學刻印,從吳昌碩入手,要像寫的那樣自然

齊白石印 身健窮愁不須恥(朱文)

陳子莊:學刻印,從吳昌碩入手,要像寫的那樣自然

此印為齊白石早期學丁黃印作品,約三十五歲前後臨作。

寫印一法很長功。對每一方印印面各字筆畫的多少、疏密,要能組織得攏,移得動。有此本領,然後可談書法金石矣。反之,如果把字抖不散,則成刻字匠了。

陳子莊:學刻印,從吳昌碩入手,要像寫的那樣自然

齊白石印 臣璜之印(白文)

陳子莊:學刻印,從吳昌碩入手,要像寫的那樣自然

早期仿漢印之作,約成於三十二歲至四十歲間

(問:初學刻印從較規矩一派入手可以嗎?)

學習刻印、寫字“從規矩入手”等於從呆板入手,一開始就受到束縛,以後手放不開。學刻印,一般說可從吳昌碩入手。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印章都刻得好。

陳子莊:學刻印,從吳昌碩入手,要像寫的那樣自然

齊白石印 我生無田食破硯(朱文)

陳子莊:學刻印,從吳昌碩入手,要像寫的那樣自然

此印為齊白石早期學丁黃印作品,款為友人黎鰈庵所刻。戊戌為清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時齊白石三十六

學習刻印的步驟是先於紙上摹寫,再摹刻,再仿刻(用其布白而易以它字),再創作。

陳子莊:學刻印,從吳昌碩入手,要像寫的那樣自然

齊白石印 時間:1898(戊戌)

治印的刀法,我認為只有單刀、雙刀兩種。過去有人講了正刀、側刀、飛刀、澀刀、朴刀等等許多名稱,那是故弄玄虛,嚇虎人的。至於說處理方法,單刀雙刀都要講輕、重、斷、續,輕如遊絲,重似崩崖,斷而還續,若續若斷。

陳子莊:學刻印,從吳昌碩入手,要像寫的那樣自然

齊白石印 印文:齊瀕生(白文)說明:早期學明人法,約刻於三十二歲至四十歲間

刀形(刀痕)有方圓,方刀來源於隸,圓刀來源於篆,既方且圓來源於八分書。

陳子莊:學刻印,從吳昌碩入手,要像寫的那樣自然

(邊款:齊大摹前人。說明:此印仿丁敬,齊白石三十二歲至四十歲為學丁黃階段,故斷此印約刻於三十二歲至四十歲間)

陳子莊:學刻印,從吳昌碩入手,要像寫的那樣自然

齊白石印面

(問:近來覺得自己刻的印總是無甚變化。)

未吸收營養即不能變。刻印要求組織嚴密,比畫更難。印面即是畫面。橫、直、斜是構圖原則,要和諧。要有強烈的音樂感,要有高低、抑揚、頓挫,要互相協調。每一筆也應有曲、伸、頓、挫,與畫面構圖相同。畫理通於刻印,藝術之理均相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