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三變”改革成效好,他們是榜樣!

貴州“三變”改革成效好,他們是榜樣!

農村“三變”改革,即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的簡稱。

資源變資產,就是將農村集體耕地、林地、草原、“四荒地”等資源性資產和房屋、建設用地、基礎設施等經營性資產的使用權,協商評估折價,通過合同或者協議方式,投資入股企業、合作社及其他經濟實體,取得股份權利。

資金變股金,就是將各級財政投入到農村的發展類扶持資金(補貼類、救濟類、應急類資金除外),在不改變資金姓“農”的前提下,量化轉變為村集體或農民持有的股金,集中投入到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按股分紅,利益共享。

農民變股東,就是農民自願以自有資金物資、設備、技術、勞動力、土地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資產股權、知識產權等資源資產協商評估折價,通過合同或者協議方式,投資入股經營主體成為股東,按股分紅獲利,實現增收致富。

現在我們來認識幾位農村“三變”改革的典型人物,看看他們在改革中生動的實踐和創造。

貴州“三變”改革成效好,他們是榜樣!

原貴州省委農村工作委員會專職副書記,省農業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楊興友以“大力推動農村‘三變’改革,激發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為主題作專題報告。

案例一

陶正學,盤州市普古鄉娘娘山聯村黨委書記、銀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農村“三變”改革探索者代表。陶正學原來主要從事煤炭產業和酒店行業,2012年以來為回報家鄉、助力脫貧,他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在當地黨委政府支持下,帶領村民轉型發展農業,牽頭成立銀湖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兩家生態農業旅遊開發公司,全力建設盤縣娘娘山生態農業示範園區,創新探索了“三變”改革發展路子。他們按照“園區+聯村黨委+支部(村委會)”“銀湖合作社+村級合作社+農戶”等模式,整合8個村耕地、林地、草地等資源10萬餘畝及財政扶持資金2252萬元入股農業園區,撬動社會資金1.2億元,引導2220戶農戶以土地、資金等入股,將分散的土地、資金、資源聚集在園區和產業平臺上,通過“三變”推動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實現村村有產業、寨寨有風光、家家奔小康。2016年,銀湖合作社產值達2個億,入股農戶平均增收4000元,幫助1472戶貧困戶脫貧,8個村集體經濟積累平均增加22萬元,同時帶動發展100餘家農家樂等產業,解決了1300多人的就業問題。娘娘山園區先後獲得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全省黨建扶貧示範基地、國家3A級旅遊景區等殊榮,陶正學本人榮獲了全國勞模和全國“十佳農民”等稱號,其先進事蹟被拍成電影《三變》在全國放映。

案例二

左文學,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塘約村黨總支書記,農村“三變”改革踐行者代表。塘約村原來是二類貧困村,經濟相對落後,基層治理困難。2014年以後,塘約村被確定為農村改革試點村,在當地黨委政府引導下,左文學帶領村支兩委和全體村民,成立了村級金土地合作社,探索“黨建引領、改革推動、合股聯營、村民自治”的發展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總結形成“塘約經驗”。其中“改革推動、合股聯營”的主要內容,就是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水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七權”進行確權頒證、摸清家底的基礎上,引導全體村民將4881畝土地分等折價、按500元一股入社,共入社5230股,通過“三權分置”、還權賦能、股份合作、統一經營,規模化發展特色果蔬、休閒農業等產業,同時組建勞務公司、建築公司等企業,實行多業態發展、全產業推進,實現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農民收入步步登高、村容村貌煥然一新。2016年村集體收入達到202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萬餘元,被評為“貴州十佳美麗鄉村”,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稱讚塘約為“新時期的大寨”,社會各界譽為“精神煥發的村莊”。塘約村黨總支被省委授予“全省脫貧攻堅改革先進基層黨組織”,左文學本人先後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創新獎”等榮譽稱號,其先進事蹟被作家王宏甲採寫為《塘約道路》一書公開出版、暢銷全國。

案例三

黃大發,遵義市播州區平正鄉團結村原村支書,農村“三變”改革推廣者代表。黃大發老支書“一輩子、一條渠”的奮鬥事蹟感動中國、廣為人知。為改變家鄉貧困面貌,他半輩子堅持帶領群眾在懸崖絕壁上鑿渠引水,艱苦卓絕數十載,在崇山峻嶺之間修建了長達9400米的“天渠”,終於引來一泓清泉,使當地農業生產得以發展,群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先後被授予“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等榮譽稱號。黃大發老支書雖然已經82歲了,但他的奮鬥精神歷久彌堅。隨著農村“三變”改革的推進,“大發渠”引來了金融活水。今年,作為貴州領軍民企的中天金融集團公司攜手團結村,複製“三變”改革經驗,成立兩家股份企業,通過“三變融合三產振興三農”模式,推進團結村振興發展。其中,成立貴州大發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由中天金融出資3500萬元、佔股54%,團結村以“大發渠”無形資產估值3000萬元入股、佔股46%;成立貴州大發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由中天金融出資4000萬元,團結村以土地使用權入股形式出資1000萬元,開展股份合作經營。在當地黨政支持下,通過中天金融幫扶團隊的專業化運作及村集體、合作社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推動了農村資源和“大發渠”等無形資產的開發利用,促進特色農業、鄉村旅遊等業態發展和經營方式的創新,相信必將收穫更加豐碩的果實。

啟示

一是“三變”是條好路子,“三變”改革不復雜,各個地方都可以搞;二是改革不分先後,先進經驗可以借鑑,後發地方也可以創造新經驗;三是“三變”可以有多種模式和路徑,鼓勵百花齊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