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生前錄音,唱《十五的月亮》,遺囑女兒墓前叫一聲爸爸

與新婚妻子度了一天半的蜜月,你堅決要走。母親老淚縱橫,親友苦口婆心,倔強的你死咬一個“走”字不鬆口。

妻子生小孩兒盼著你能在身邊,可是等到女兒過了滿月,也沒見到你這穿軍裝的丈夫。

母親聽說你要上戰場,打發兒媳婦來部隊看你,誰知來了兩天半你就把她攆走了。你這“薄情郎”啊,你到底想什麼呢?

你是穿了軍裝感覺自個出息了,要做那陳世美?還是為了當英雄就不顧了妻兒老小呢?還是你是個只知道衝鋒陷陣,不知道疼人的“感情缺乏症”患者呢?

烈士生前錄音,唱《十五的月亮》,遺囑女兒墓前叫一聲爸爸

戰爭是一個怪物。它總能把正常的東西變得異常,把本來抽象的東西變得具體。就說這愛情吧,本來情意長長,你儂我儂,卻非要搞得鐵石心腸,就像上面我們“控訴”的這位。

他並非薄情。1985年擔任突擊隊長奔赴老山陣地前對著錄音機給妻子唱了一首《十五的月亮》,他對著錄音機說:“攆你走不是情願的,我從心裡是不忍的。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我對你的愛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我也希望我們天天能生活在一起,恩恩愛愛。但是軍人有軍人的義務。戰爭是無情的,我若是在戰場上犧牲了,我只希望你不要過分悲傷。我是帶著對你的愛為祖國離去的。到那時,你帶著女兒到我墓前,讓女兒叫我一聲爸爸,我就滿意了。因為我還沒機會聽到孩子這樣叫過一聲!

是的,戰場上怒放的不只是炮火,還有綻放的玫瑰。穿越時空,當我們再一次回到40多年前的中越邊境,一層層撥開炮火的迷障,去體會那一代中國軍人的內心時間,或許會明白軍人為誰而生,為誰而死。

烈士生前錄音,唱《十五的月亮》,遺囑女兒墓前叫一聲爸爸

朱厚良,熟悉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人,或多或少都應該聽說過這個名字。“模範政治指導員”榮譽稱號這個軍人最崇高榮譽背後,是他熱血灑疆土的英雄事蹟,也灌注了他對家人的愧疚。

參戰前,朱厚良像護衛女神一樣護衛著他的愛妻,他曾輾轉千里、費盡周折到北京找最好的醫生為妻子治療眼疾。參戰後,他每每收到愛妻寄來的包裹,都是聞著、吻著,拿起來放下,再拿起來再放下,最後又分發給陣地上的兄弟。他告訴兄弟們,這是後方人民寄來的慰問品,不能給後方人民丟臉。

後來,朱厚良的愛妻得知朱厚良犧牲的消息後,當即昏死過去。朱厚良犧牲沒幾天,他的愛妻再一次給他生前所在連隊的陣地上寄來包裹和信件,只不過收信人不再是“朱厚良”,而是“朱厚良生前的戰友”。

那年,中秋朱厚良的妻子在給連隊戰友寄信寄包裹的時候,附了一首詩,部隊在朱厚良犧牲的陣地上宣讀了這首詩,我們摘錄其中,看看這位軍嫂寬闊的胸懷,感悟一下,他對丈夫以及前線戰士所付出的愛吧!

你用你堅實的腳步

揣著故鄉親人的重託

踏著那瀰漫著硝煙的焦土

你用你青春的鮮活的血流

灌注了南疆的杜鵑

灌注了共和國的火紅

你去了

是軍人的妻子哪能沒想過

在這感情的天平上

我們選擇了祖國

為了和平的太陽不落

……

這就是軍人的愛情,在那個特定的環境下,給予軍人巨大的鼓舞。當然,任何事情並非一帆風順的,戰場怒放的炮火帶著奪命的碎片,戰場怒放的玫瑰也帶著扎人的尖刺。

烈士生前錄音,唱《十五的月亮》,遺囑女兒墓前叫一聲爸爸

資料圖

“吹燈”不要緊,

只要愛情真,

八個沒談成

定有知音人。

這首模仿夏明翰烈士詩的詩,是一位軍事記者送給一名前線軍人的鼓勵詩。為什麼要送這麼一首詩呢?緣由是一位軍人坎坷曲折的羅曼史。準確的說這位軍人是一名偵察兵,打仗帶兵幹啥啥行,就是談戀愛卻坎坷奇多。他自己總結說,與“八”特有緣,80年入伍,當了8年兵,立了8次功,8次代理排長,被80年代的姑娘“吹”了8次燈。

他的羅曼史和英雄史一起登上了媒體,之後的一兩個月,全國各地100多位姑娘信心給他,或大膽或羞澀地向這位軍人示愛。有一位姑娘很大膽,來信直截了當:XXX同志,我愛你,愛你在八次吹燈的打擊下沒有消沉、頹廢,而是更加頑強的生活、工作、戰鬥,你是一位真正的軍人。我愛軍人,不僅喜愛他們有著整潔的軍容和風度,更愛他們對祖國對人民有顆赤城的心。

後來,這位普通軍人的婚姻大事引起來時任成都軍區政委萬海峰的關注。萬政委叮囑他:你這個“吹燈兵”不能再吹了!

吹不吹的不是政委說了能算的。愛情這個東西誰也擋不住,誰也送不來。

烈士生前錄音,唱《十五的月亮》,遺囑女兒墓前叫一聲爸爸

讀家書的女兵

古人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那你說戰場上的情書能抵多少金呢?

有一位年方20歲的東北姑娘給一位前線戰士寫信,說,我們都正值青春妙齡。我有一個要求,希望我們經常通信,讓我們之間的友情得到發展。我很喜歡軍人,明瞭說吧,我不要求男方的相貌,只要不妨礙“市容”就行,更不挑剔他家在農村還是在城市。

戰士收到姑娘的來信欣喜萬分,因為沒有什麼東西能比“理解萬歲”更能動人心魄的,有一位理解軍人的戀人對於軍人來說,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可是戰士知道戰場上犧牲隨時都可能發生,這樣會給姑娘帶來痛苦,所以戰士回信告訴姑娘同意保持書信聯繫,但是婉拒了戀愛的要求。

姑娘不死心,依然一封封地寫信,可是好久沒見迴音。終於有一天她等來了戰士的回信:戰爭是無情的……也請原諒我的無情……或許姑娘能料到戰士給她的回信,但是她卻不知道,戰士此去不返。

有時候軍人看似無情,愛卻博大。當然,我們的軍嫂以及愛軍女孩愛的同樣博大。

烈士生前錄音,唱《十五的月亮》,遺囑女兒墓前叫一聲爸爸

那年部隊即將開往前線,軍人此去生死未卜。

在離別的車站,中年妻子給丈夫的小包裡裝滿高級香菸、糖果,還有壯行的酒,年輕的妻子依偎在丈夫懷裡依依不捨,有著說不完的悄悄話。

有一位妻子得知丈夫出征的列車經過自己所在的城市,她抱著孩子等了五天五夜,好不容易等到列車進站,她從窗口把孩子遞給丈夫抱一抱,看一看。

看著眼前的一幕幕,有一位軍人心裡酸酸的,他看著別人的老婆都來送行,難捨難分,自己的老婆卻不知道去了哪裡。到了火車站集結暫歇,他依舊耿耿於懷,一個人躲在院牆旮旯裡生悶氣,這時突然有人告訴他,他老婆給他送夫妻肺片來了。他不信,因為上級明令禁止單個家屬到火車站送行。結果再一看,確實是老婆來了。他最愛吃夫妻肺片,老婆為了給他做夫妻肺片錯過了集體送行的時間。

老婆看到迎面走來的他悲喜交加,委屈地哭著說,你們男人都走了,我去辦公樓一個人沒有,回家屬區一個人也沒有……我們可以想象這位軍嫂當時的心境,那是一種複雜的心境,遺憾、害怕、未知……交織的心境。

有些家屬含淚送丈夫,送到門口就不送了,她們說,不遠送了,送遠了怕你不想家。每每想到這個場景儘管有些悲壯的味道,但是我覺得還是幸福滿滿的。“持其踵為之泣”,這是男人的一種福分,也是軍人的一種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