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偶遇刘禹锡,酒席之间即兴斗诗,各留一首经典,高下立判!

白居易偶遇刘禹锡,酒席之间即兴斗诗,各留一首经典,高下立判!


或许唐代文人天生就带着无与伦比的清执与疏狂,谁都能高临长安、对酒当歌,谁都可以在诗歌里称霸称王,谁都能凭一支笔,斩获世间的烟霞与盛唐的辉煌。他们将这些品质都扔进了字里行间,但他们本身却仍在尘世,仍受到世俗的制约。所以唐代诗人动不动就会被贬官、被降职,发配远方。

纵然如李白一般名扬天下的大诗人,曾与玄宗称兄道弟,为贵妃写过赞歌,但若一朝遭嫌弃,还是免不了被流放的命运。贬黜他乡,已经成了诗人们的家常便饭,而诗人反过来也可从中汲取动力,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

李白的《行路难》,柳宗元的《江雪》,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皆是此类作品。今天小解带来的是另外两位大诗人的名作:当被贬的白居易遇上被贬的刘禹锡,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白居易偶遇刘禹锡,酒席之间即兴斗诗,各留一首经典,高下立判!


唐敬宗宝历二年,被贬多年的刘禹锡由和州应召赶回洛阳,而被贬的白居易则是从苏州返回洛阳,他们没有提前电联,也没有写信邀约,纯属偶遇。相似的经历,相同的命运,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白居易与刘禹锡,不禁产生英雄相惜的情节,于是便安排筵席准备把酒言欢,一吐不快。

觥筹交错之间,二人你来我往、兴高采烈、心事大开,过度的酒精亦将诗情勾引了出来。白居易首先起笔,趁着酒劲写下了一首狂诗送给了刘禹锡。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偶遇刘禹锡,酒席之间即兴斗诗,各留一首经典,高下立判!


虽然此诗并非特别著名,但也不失为一首经典。一二句白居易首先描述了与刘禹锡饮酒的场面;三四句开始赞美刘禹锡的才能,表达了对其仕途不顺的同情与无奈;五六句将眼界拓宽至大唐文武百官,对比刘禹锡的不幸,更显凄凉;最后两句白居易说:刘禹锡你才能高,受点挫折也应该,只不过这二十三来,受的挫折也太多了!

这种安慰人的方式,让听者很是舒服!白居易这句话就相当于“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一段孟子经典语录,劝刘禹锡想开点,你厉害就该多吃亏,只不过你吃太多了!

白居易这首诗深深触动了刘禹锡的敏感神经,这白兄写得也太真实了,非常贴合自己的真实经历。受此鼓舞,刘禹锡饮酒一杯,挥笔回赠了白居易一首千古名作。

白居易偶遇刘禹锡,酒席之间即兴斗诗,各留一首经典,高下立判!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可谓经典,曾入选初中古诗词必背,小解记得很清楚,如今再读仍是少年滋味,尤其是“烂柯人”三个字,当时并不理解,而今是深有体会了。

这是一首酬答诗,刘禹锡不讲白居易的辛酸史,而是接过白居易的话头,着重书写自己的故事,有平铺直叙,有无限感慨,有哲学意味,还有从白居易那里得到的信念与乐观。

虽然在唐诗地位上,刘禹锡不比白居易,但相比较此两首诗而言,刘禹锡的作品流传更广,且水平应是更高一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