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在北京市方誌館所著的《北京的一百張面孔》中,有一篇介紹清明節的文章,其中說到了一個與人們認知頗為不同的論斷,那就是:現代人清明節掃墓,已成慣例。但事實上,清明本與祭祀無關,它是古人慶祝春天已到,萬物繁茂、欣欣向榮而設置的節日。因從這一天開始,逐漸天明氣清,故稱清明。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清明,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而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本週就讓我們開啟清明話北京的系列話題,從多方面為大家講述有關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清明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其中規定“清明節,放假1天,也就是農曆清明當日,2008年,清明節正式成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01 什麼是插柳?

說到清明節,老北京有插柳的習俗,那什麼是插柳呢?所謂插柳,是受佛教影響,古人認為柳木能驅鬼,稱柳樹為“鬼怖木”,也就是讓鬼恐怖的木材的意思,所以人們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柳樹易活,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就是從這來的。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無論是賀知章的《詠柳》,還是韓愈的《早春》,柳樹,都是早春時節的勝景之木。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陽春三月,柳枝吐綠。柳,很早就被古人稱為“報春的使者”。此外,由於“柳”諧音為“留”, 古人常以折柳來表達依依不捨之情。隋代時,隋煬帝曾御書賜柳樹姓楊,柳樹還多了個“楊柳”的稱謂。

02 北京地區的柳樹從什麼時候開始種植的?

據《北京森林史輯要》記載: 一萬一千七百年前,柳樹已與松樹、櫟樹、樺樹、柿樹等混生於北京地區,它也是北京地區被記述的人工栽培最早、分佈範圍最廣的植物之一,它的栽培歷史已有兩千多年。

《北京植物誌》載:北京柳樹有旱柳、垂柳、紅皮柳、黃花柳、山柳、沙柳、蒿柳等,以旱柳和垂柳居多。柳樹的適應性強,隨處可種,多栽於水邊、路側,柳枝婀娜多姿,極富觀賞性。從一千多年前的遼代開始,柳樹一直被視為綠化北京環境的主要樹種,歷代多有種植。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遼會同元年,也就是公元938年,遼將幽州升為“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國陪都之一。燕京城設八座城門,“太宗令各城門外廣植樹木,安東、迎春、丹鳳諸門以植柳,開陽門、通天門、拱辰門諸門以植槐”。

金大定四年,也就是公元1164年,金世宗完顏雍“命都門外夾道重行植柳各百里”,金宮城之前,也是“馳道兩旁植柳”。到了元代,則在麗正門,也就是現在的正陽門,大前門內千步廊“旁近高柳,鬱郁萬株”,厚載門,也就是現在的地安門處有“雪柳萬株”,而瓊華島,也就是現在北海白塔山更是“山下萬柳”。

泰定四年,也就是公元1327年,又在瓊華島上植“花木八百七十本,以柳居多”。明代弘治年間,有大臣向皇帝進言:“京城渠路及邊境地宜多種柳樹,可以做薪,以備易州(今河北易縣)山廠之缺”。做薪,就是做柴火的意思。弘治皇帝恩准“京師廣植柳樹,定時砍伐”。清代曾在東長安街南到城牆的玉河(御河)“兩岸俱植柳,垂陰水面”。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巡視永定河時,特命直隸巡撫于成龍築新堤以根治永定河水患,廣植樹木於堤上以防堤潰,並建議多植柳樹。民國時期“京師植木多柳樹,易載易生”,“進京之官道兩側柳木成蔭,為路人歇憩之佳處”。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柳樹還是北京園林中的主要樹種,清代北京皇家園林圓明園、清漪園(今頤和園)、西苑(今北海)等都植有數量較大的柳樹為景。

柳樹具有易於栽植、成活率高、生長快、生命力強等特點,頗受北京人的青睞,早年間街巷、村落中多有種植,所以以其命名的地名也多,如柳樹衚衕、雙柳樹衚衕、柳蔭街、柳林村、東柳樹、大柳樹、大柳林、青柳巷、垂楊柳、萬柳堂、柳溝等。

乾隆皇帝對柳樹情有獨鍾,曾在清漪園、圓明園廣植柳樹。在南海子(今南苑)飲鹿池旁有兩株古柳,俗稱“南苑雙柳樹”。根深葉茂,枝條交錯,樹形優美。乾隆曾七次在陽春三月到此賞柳,並寫下多首贊柳之詩。其中寫道:“南苑雙柳樹,厥名亦已久。臨池弄清蔭,婉婉蓋數畝。歲月與俱深,麋鹿相為友。”後來雙柳樹中的一株枯萎後,他還特令南苑郎中派人在其旁邊又補植一株,以恢復原來的雙柳樹景觀。

現在,您去大興南海子公園,還可以看到公園特別立下的碑記。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03 老北京最佳賞柳之地在哪?

北京人自古有“三月看柳”的習俗。所謂“看柳”,就是初春柳樹染上新綠時,觀賞綠柳依依,婀娜搖曳的風姿,尤其是水邊堤上的垂柳,因為有水的映照,更顯得生機勃勃。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 天壇看松 長河看柳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老北京有“天壇看松,長河看柳”之說。長河北起頤和園昆明湖南側,經萬壽寺、高粱橋到西直門,入護城河後向東流至德勝門,最後注入積水潭。沿河兩岸綠柳密如簾幕,每到初春時節許多人到此看柳。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建清漪園之後,為了往來於皇城和西郊園林之間的方便,在治理、擴展長河的同時,又在兩岸廣植柳樹。他曾賦詩讚美長河沿岸的風光:“長河雨後波增漲,趁爽平明好進船。柳岸忽聞嫩簧響,始知覆育化成蟬。”早年間出西直門不遠就是橫跨長河的高粱橋,初春時節住在城裡的人們多到此看柳賞景。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焚燬破壞了西郊的皇家園林,長河沿岸的樹木也也很多被燒。光緒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乘龍船途經長河時,見到破敗之景,即命醇親王治理長河兩岸。從西直門外登船處的倚虹堂開始,一直到頤和園南面的繡綺橋洩水閘止,兩岸廣植柳樹。經過治理後的長河,綿延二十餘里,每到陽春,紅綠相間,柳暗花明,景色絕佳。

  • 柳堤春曉之西涯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柳堤春曉”為“西涯八景”之一。“西涯”即今天的什剎海,這裡的“柳堤”指的是前海的堤岸,清代時大堤寬約五丈,長約五十丈,把前海一分為二,兩旁都是老柳樹,當春風來臨時,堤岸上的柳樹呈現出一派新綠,如今仍是京城看柳的好去處。

  • 西堤煙柳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西堤煙柳”是頤和園西南部的一處景觀。西堤蜿蜒數里,有六橋點綴其間,其中“柳橋”之名出自杜甫的詩句“柳橋晴有絮,霧凇扮瑤臺”。初春時,堤岸上河柳輕拂湖面,婀娜嬌柔。清代時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等都曾到此賞柳。

  • 柳屏疊翠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柳屏疊翠”是“順義八景”之一,在順義老城東門外,早年間道路兩邊種著兩行綠柳。陽春三月,鵝黃色的串串柳枝在春風中婆娑起舞,層巒聳翠。

清康熙十三年順義縣令韓淑文曾寫詩讚嘆:“三月韶華次地催,綠條嫋嫋擁城隈。鶯啼陌上思獨曠,好付風流醉眼開。”

  • 柳蔭龍舟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柳蔭龍舟”是“通州八景”之一,清代時通州城東門外有黃(皇)船塢,為康熙皇帝巡視潞河時所乘龍舟的停放處。沿岸種植著許多柳樹,每到春季,綠柳成蔭,景色宜人。

04 老北京“春食柳芽”有啥講究

老北京不僅賞柳,還有陽春時節吃柳芽的習俗。《帝京歲時記勝》中便有“香椿芽拌麵筋,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的記載。《本草綱目》稱:“柳為本經下品,性味苦寒,無毒,可治療風水黃疸,瘡癰腫毒等症”。

柳芽是柳樹初生的嫩芽,顏色淡綠微黃,須在未開花絮之前食用。中醫認為柳芽味苦、性涼,可清熱、透疹、利尿、解毒,春食柳芽對人體大有裨益。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老北京吃柳芽的方式很多,其中涼拌柳芽是人們最喜歡的。柳芽採摘下來後,清洗乾淨,過熱水焯一遍,然後再用涼水沖洗乾淨,隨後放入大碗中,加入適量的鹽、醋和蒜末,也可放入少許的辣椒油,攪拌後即可食用。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柳葉餅也是一種時令美食。其做法是掐一把嫩嫩的柳葉兒,洗淨,汆水,切碎,放適量的糖,均勻地揉進麵粉裡,做成小餅兒,然後將其一個個貼到鍋裡,待一面熟脆後再翻到另一面煎烤,直到兩面都呈現出誘人的金黃色,就可出鍋了。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柳葉還可以泡水喝,俗稱柳葉茶,但要在未開花絮之前採摘。泡製時,要選用剛萌出的嫩芽曬乾,然後同茶葉一起用開水沖泡。春日之嫩柳葉將開未開,狀如雀舌,孕一冬之精氣,得春陽之普照,色香味形妙到極致。柳葉茶具有敗火除燥、爽神利氣、明目清心之功效。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據傳,戒臺寺內的僧人曾用柳葉和茶葉混合製成一種“延壽茶”施與香客,有一年春日,康熙皇帝巡視西山時駐蹕戒臺寺。僧人以“延壽茶”敬之,康熙皇帝品過後大為讚歎。此後每年春日,戒臺寺便派僧人到宮中為康熙泡製“延壽茶”。後來茶房的太監也學會了“延壽茶”的泡製方法,每年春天都採一些柳葉回去泡製“延壽茶”。

哪裡能聽:


清明話北京1︱清明居然和祭祀無關!!!


長按二維碼識別或推薦掃描,您就能天天收聽閱讀《徐徐道來話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