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我鼓勵大家,成為一個冷淡的人

蘇琳剛剛失戀,難過得無以復加,卻恰逢單位年度聯歡,所有人都在狂歡,沒有人注意到她哭得紅腫的雙眼,更沒有人能夠體會她此時內心的悲涼,每個人都在唱著跳著,笑著叫著,唯獨蘇琳自己在默默舔舐傷口,體味疼痛。

這一刻,蘇琳感覺自己就像在另外一個世界,將所有人隔絕,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悲傷和孤獨。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有這樣一段話,“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不管中間的經歷有多麼不一樣,有的發光,有的慘淡 ,有的成功,有的平庸,但沒有人能擺脫孤獨,生命,從不曾離開孤獨,而獨立存在。

很多人不知道孤獨到底是什麼,很多人懼怕孤獨,尤其害怕黑暗中一個人的獨處,不同的孤獨痛苦背後,卻是一樣的無助。

蔡康永:我鼓勵大家,成為一個冷淡的人

01 孤獨不是寂寞,孤獨是一種境界

朋友肖文上大學時,整天無所事事,什麼都不想做。不想上課,不想實習,打遊戲覺得索然無趣,喝酒唱歌覺得沒有意義,天天琢磨怎樣消耗時間,一個人吃飯,聽歌,行走,形單影隻,獨來獨往,他在朋友圈稱自己的這種狀態,為“高貴的孤獨” 。

下面系主任的評論,一針見血:”你這不是高貴的孤獨,只是一個人的寂寞和空虛而已。“

孤獨不是寂寞。

孤獨是有事可做,是充實而忙碌的;寂寞是無所事事,是無法沉浸、無法聚焦一件事的失落

孤獨時的心境,是平和與自得,寂寞時的狀態,卻是無可慰藉的空虛。

孤獨,是自成完整體系,卻無法被別人理解的痛;寂寞,是空虛的心尋求消遣,卻不可得的悲。

孤獨更不是孤單。

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島》中,對孤單和孤獨有明確的標註:”孤單並不意味著孤獨,即使你身處人群裡,卻可能非常孤獨。“

人們往往將寂寞、孤單與孤獨混為一談,但它們卻有本質區別,寂寞、孤單會空虛、發慌,而孤獨則是充實而飽滿的。

寂寞是一種病,源於心靈的空洞、飢餓,得治。

孤獨是一種境,起於心靈的詩意棲居,為榮。

蔡康永:我鼓勵大家,成為一個冷淡的人

02 孤獨並不可恥,孤獨是一種榮譽

最近,蔡康永在接受採訪時,提到這樣一種觀點:”我鼓勵大家,成為一個冷淡的人。“

蔡康永:我鼓勵大家,成為一個冷淡的人

我們不需要被”合群“、”隨和“、”人緣好“等詞語綁架,有些熱鬧,我們不喜歡,就不必生湊,有些人際關係,彼此不合適,就不要硬融。不合群也許只是表面的孤獨,而合群卻要忍受內心的孤獨。

如果社交是出於寂寞,寂寞人組成的群體,只會更寂寞。

如果社交是出於功利,互為工具、互相利用,只是煙火濁氣。

社交,可能確實會為我們提供一些東西,比如人脈、機會,但是比起血濃於水的親情,情深意重的友誼,心心相印的愛情,它只是一種廉價的交往而已。

我們在孤獨中,才能更好的傾聽自己,在獨處時,才能卸下所有偽裝的面具,只剩本色和真情實意。

偉大的人,往往都是孤獨的。孤獨的人,不會是一潭死水,反而擁有極其豐富思想和想象力。

“孤獨若不是由於內向,便往往是由於卓絕。太美麗的人感情容易孤獨,太優秀的人心靈容易孤獨,其中的道理顯而易見,因為他們都難以找到合適的夥伴。”——汪國真《孤獨》

盧梭 ,連續6年,過著隱居生活,他孑然一身,沒有兄弟,沒有鄰人,沒有朋友,也沒有可與之交往的人,但他的思想卻並不貧瘠,相反,他在孤獨中完成了對自己的懺悔和救贖,架起了思想高臺,迸發了哲思的智慧,寫下了許多著作,成為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浪漫主義文學的開創者。

盧梭在自己的著作《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中,這樣寫道“唯獨在這些孤獨和沉思默想的時刻,我才是真正的我,才是和我的天性相符的我,我才既無憂煩,又無羈束。”

哲學大師康德,在冥思苦想中度過他孤獨的一生。蘇格拉底、梭羅、尼采,每個思想者,都是如此,在孤獨中醞釀,於孤獨中冥想,終成孤獨中的歷久彌香。

“不合群”“太沉默”沒什麼不好,孤獨是一種榮譽,我們獨自向前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那些智慧,只會來自孤獨。

蔡康永:我鼓勵大家,成為一個冷淡的人

03 孤獨不需要逃離,孤獨只需要享受

孤單的人也許不孤獨,但孤獨的人卻一定會直面孤單。

人們對孤獨的哀嘆,其實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對孤單的恐慌。如何面對孤單,也決定了你對待孤獨的態度。

葉銘在大學的生活費並不寬裕,但他卻經常請同學吃飯,朋友細細詢問後得知,原來葉銘寧願花錢請人陪自己吃飯,也無法忍受多次一個人吃飯的孤單。

朋友覺得這樣非長久之計,在一次約葉銘吃飯後,偷偷離去,想讓葉銘一個人,直面自己的怯懦。

知道只剩自己的葉銘出離憤怒,剛要揚長而去,朋友打電話來說“你就試試,自己一個人吃飯,即便孤單,又能怎樣?你承認孤單,迎向孤單,總會適應它的,一輩子那麼長,沒人永遠陪在你身旁,很多事,只能你自己承擔。

冷靜下來的葉銘,第一次認真思考了朋友的話,並嘗試去直面孤單。他發現,當他不再懼怕孤單,而是坦然承認它、接受它時,他竟漸漸喜歡上孤單的感覺,他會在獨處中與自己內心世界對話,會將孤單視為生活之友,也再不懼怕孤單時,撲面襲來的孤獨恐慌。

而葉銘自己,也學會了在孤獨中思考,在孤獨中成長,已然成為了一個,享受孤獨的思想者。

蔡康永:我鼓勵大家,成為一個冷淡的人

當你直面孤單,享受孤獨時你會發現,逃離孤獨之前,是迷茫,享受孤獨之後,才是成長。

孤獨是我們這一生,都離不開的朋友。它區別於寂寞、孤單,它高雅而壓抑,榮耀而低沉,但只要你學會享受孤獨,直面孤獨裡相伴的孤單,那麼你的人生,定不再迷茫、昏暗,而是充滿希望和陽光。

願你成為這樣的人:順境中怡然自得,逆境中心平氣和;努力迎向陽光,也可以安於黑暗;期待生命中一切美好,也享受那隨時陪伴的孤單。

未來一路同行,拍拍你身旁朋友的肩膀,先與它打個招呼:“你好啊,孤獨。”

蔡康永:我鼓勵大家,成為一個冷淡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