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6市地標性建築,總有一款你熟悉的城市名片

所謂城市地標就是城市標誌性建築

它通常是一座城市最深刻的記憶

是一座城市的象徵和名片

對於地標有許多種分類

有歷史人文建築地標

比如北京天安門

有山川河流之地標

比如安徽的黃山

有現代化的摩天大樓地標

比如上海的上海中心大廈

另外還有城市代表性的雕像

比如蘭州的黃河母親雕像

咱們安徽各市有什麼代表性建築呢

咱們今天主要盤點的是十六市市區建築

注意是市區的地標

並且要具備一定的人文性

安徽16市地標性建築,總有一款你熟悉的城市名片

▌宿州市博物館,位於宿州市政務中心對面,建築風格充分吸納了漢文化元素,仿漢式高臺大屋頂規制,大理石外牆,正立面鑲嵌著取自漢化像石圖案的浮雕,莊重古樸。它代表著宿州深厚的人文,是宿州最有人文氣息的地標。

安徽16市地標性建築,總有一款你熟悉的城市名片

▌淮北電視塔被譽為“江淮明珠”、海撥高達462.8米的淮北廣播電視發射塔,播出信號有效覆蓋半徑達150公里。在晚上電視塔燈光絢麗,無疑是城市最耀眼的地標。

安徽16市地標性建築,總有一款你熟悉的城市名片

▌文峰塔位於安徽阜陽文峰公園內。據史志記載,因奎星樓不高,文星不太顯露,所以當地文風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696)於此建文峰塔,以振興阜陽文風。此塔為全磚結構,七層八邊形,高31.8米,各層有塔心室,一層獨為一室,北門為階梯入口,有盤旋梯道貫頂。一、三、五、七層四方有四券形門;二、四、六層,在南、西、東三面各有三門。塔為密簷樓閣式,每層疊澀出桅,有仿木結構的磚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簷。頂部起脊挑角,三疊珠式寶劍,由鐵製五叉剎杆貫串攢尖,造型樸素莊嚴。

安徽16市地標性建築,總有一款你熟悉的城市名片

▌亳州花戲樓原名歌臺,是一座演戲的舞臺,專門祭祀山西名人關羽的廟祠,同時也是明清時山西、陝西的藥商在亳州經營藥材的聯絡之地,因此稱"山陝會館","大關帝廟"。關帝廟主殿建於清順治十二年(1656),戲樓增建於清康熙十五年(1676),乾隆年間又增添了許多彩繪和雕刻,它以精湛的雕刻藝術、絢麗的彩繪而馳名中外;整個建築面積3163平方米,分戲樓、鐘樓、鼓樓、座樓和關帝大殿等幾個部分。會館之所以稱為花戲樓,是因為院中花戲樓色彩絢麗、美輪美奐。花戲樓是亳州最無爭議的地標建築。

安徽16市地標性建築,總有一款你熟悉的城市名片

▌津浦鐵路淮河大鐵橋位於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區,大橋始建於1909年11月,1911年5月建成通車。該橋為固定型桁梁橋,全長570米,津浦鐵路淮河大鐵橋是連通我國南北的一重要交通大動脈,是津浦線上僅次於黃河鐵路橋的第二大橋,是我國現存保存較完好的鐵路橋遺址。1982年被市政府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此橋見證了蚌埠的歷史,以它為地標無可爭議。

安徽16市地標性建築,總有一款你熟悉的城市名片

▌劉安(公元前179-前122),沛郡豐縣(今徐州豐縣)人,生於淮南。漢朝宗室、西漢時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文學家。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他曾招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編寫《鴻烈》亦稱《淮南子》,是我國思想史上劃時代的學術鉅著。劉安是世界上最早嘗試熱氣球升空的實踐者,也是中國豆腐的創始人。劉安對淮南文化影響非常之深,說到淮南就會想到劉安,說到劉安就會想到淮南。

安徽16市地標性建築,總有一款你熟悉的城市名片

▌醉翁亭位於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於北宋慶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命名並撰《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在中國滁州遠遠沒有醉翁亭出名,醉翁亭可以說是滁州的名片,作為地標建築無可爭論。

安徽16市地標性建築,總有一款你熟悉的城市名片

▌六安皋城中心廣場位於六安市市中心,被譽為“經得起後人點評和時間檢驗的中心公園”,廣場主要雕塑“燎原” ,高33米重約35噸。內湖、涼亭、綠草、樹木、噴泉等錯落有致,廣場大氣、雅緻。六安近年來打造大別山紅色文化,以此廣場為地標正合城市發展之意。

安徽16市地標性建築,總有一款你熟悉的城市名片

▌安徽廣電新中心位於合肥政務文化新區,緊鄰天鵝湖中心景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省宣傳文化系統建設規模最大、投資總額最多、功能最齊全、技術設備最先進、國內一流的廣播電視建設工程。合肥發展之快是國內少有的,新廣電中心正是合肥高速發展的印證。

安徽16市地標性建築,總有一款你熟悉的城市名片

▌振風塔,坐落於安慶市迎江寺內,原名萬佛塔,又名迎江寺塔,後取名“振風”,有“以振文風”之意。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開始興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年)建成,是長江沿岸古塔之一。該塔除具有佛塔的功能外,還具有導航引渡的功能。安慶作為文化之鄉,又是沿江城市,振風塔最能代表安慶。

安徽16市地標性建築,總有一款你熟悉的城市名片

▌銅陵長江公路大橋於1991年12月開工建設,被稱為“皖江第一橋”。1995年12月26日建成。該橋全長2592米,其中主橋1152米,引橋1440米,為主跨432米的雙塔雙索麵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橋塔為H形塔。銅陵長江大橋位於安徽省銅陵市,是安徽省境內400公里長江上的第一座跨江公路大橋,總投資4.5億人民幣。橋名為國務院總理李鵬所題。此大橋修成後,快速的刺激了銅陵的發展,打通了其南北道路,它見證了銅陵的發展,作為地標是實至名歸。

安徽16市地標性建築,總有一款你熟悉的城市名片

▌蕪湖中江塔,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續建落成。中江塔巍然聳立於青弋江與長江交匯處的江堤上,半依鬧市半偎江,古人譽之為“江上芙蓉”,是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塔鎮兩江,表現了蕪湖通江達海的地理位置,作為中國重要的港口城市,此塔意義非凡。

安徽16市地標性建築,總有一款你熟悉的城市名片

▌南湖公園三匹馬,是馬鞍山地標性的雕塑,有的市民說三匹馬分別代表著馬鞍山的馬鋼、十七冶和市商業具有著一日千里、日益騰飛地千里馬精神。也有市民認為這與“聚山納川,一馬當先”的馬鞍山精神相互輝映。

安徽16市地標性建築,總有一款你熟悉的城市名片

▌謝朓樓位於宣城市區中心,系南齊著名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面積1100平方米,高9米,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江南四大名樓,是中國傳統詩歌文學的一個地理標誌和文化聖地。1998年5月,謝脁樓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安徽16市地標性建築,總有一款你熟悉的城市名片

▌池州秀山門外的杏花村,原只不過是幾間“淪為荒煙野草之中”的茅舍酒肆,毫無名氣可言。正是杜牧的詩名和他這首千古絕唱,才使杏花村名播青史,飲譽天下。明代名士福建福清人林古度七絕,抒出了千百年來池州人民因杏花村而自豪之情。詩曰:“郡樓高出秀山門,古蹟今時不可論。杜牧當年有名句,獨唱城外杏花村”。此地標既展現了池州作為旅遊城市的魅力,又體現了池州生態環境之美。

安徽16市地標性建築,總有一款你熟悉的城市名片

▌屯溪老街座落在黃山市屯溪區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長1272米,精華部分853米,寬5至8米。包括1條直街、3條橫街和18條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餘幢徽派建築構成的整個街巷,呈魚骨架形分佈,西部狹窄、東部較寬。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橫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匯流之處,所以又被稱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 ,是中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築風格的古代街市,2009年,屯溪老街與北京國子監街、蘇州平江路一同當選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屯溪老街見證了徽州文化以及歷史,它最能代表黃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