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午餐後,前往第二個景點“西部影城”。“西部影城”位於銀川市西北的鎮北堡鎮,從沙湖到此不論是走高速還是國道大致都需要1個多小時。影視城緊鄰110國道,還未進入影城,坐在旅遊大巴上的遊客已經被不斷進入眼簾的各種西部特色的景區設計所吸引。停車場入口處兩側那16張獸皮就引起了大家的熱議:真是獸皮嗎?羊皮嗎?不是,哪有那麼大的羊,應該是牛皮。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影城西北的廣場除了停車場和紛繁的影城宣傳、展示元素外,還有一池水色幽幽的碧水。在來寧夏之前,我一直把寧夏想象成一個極度缺水的地方,上午遊覽沙湖後,印象雖然有所改變,但還是覺得沙湖應該是個特例。但看到影城大門前的這池碧水後,我覺得我的“寧夏觀”需要做出改變了。我對這池碧水的讚美之聲還沒落地,導遊就告訴我:這是影片《五魁》中的護城河。

“西部影城”是在兩座分別形成於明代和清代的古堡上逐步發展起來的。這兩座存在了數百年,已經被人遺忘了的古堡,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名噪海內外”,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著名作家張賢亮。1961年冬天,在寧夏賀蘭縣接受改造的張賢亮,偶然發現了鎮北堡的兩座明清古城堡,並以作家特有的敏銳眼光感覺到了其文化價值。1981年,導演謝晉籌拍由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改編的影片《牧馬人》時,張賢亮向謝晉推薦鎮北堡古堡作為外景地。隨著《牧馬人》一炮走紅,鎮北堡古堡也開始走進人們的視線。1993年,兼具文化眼光和商人睿智的張賢亮斥資鎮北堡古堡,開始打造“西部影城”。經過20多年的砥礪發展,如今的“西部影城”已經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影視基地。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影城的正門叫“知之門”,兩側門垛上分書著名作家張賢亮的手跡“旅遊長見識”和“行走即讀書”。張賢亮在中國作家中具有較高的書法造詣,其書法作品在文化圈內受到追捧。影城大致分為明城、清城和老銀川一條街三個部分,其中的銀川老街再現的是民國時期的風貌。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進入影城,首先是一條長約百米用草木搭就的長廊,名曰:葵花長廊。長廊裡陳列有大量在影城拍攝的影視劇劇照,構成一部影城的輝煌發展歷史。可惜這20年很少看電影,絕大多數劇照看上去都很陌生。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與長廊並行的即是清城的夯土城牆,雖然歷經近300年,依然雄偉而立。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縱觀整座古堡,主體部分應該是原構,角樓和城門部分顯然是後來恢復的。當地人把明、清兩座古堡習慣地稱為“老堡”和“新堡”。老堡始建於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新堡始建於清乾隆五年(1740年),兩座古堡都是為防禦賀蘭山以北各遊牧民族的侵擾而建立的軍事要塞。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從長廊轉而向西,可以看到影片《嘎達梅林》中的主要場景“塔林”。

明城是以老堡為基礎又稍向南擴展構建起來的,在影城三個部分中面積最大。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明城的大門是一座具有濃郁西部特色的仿磚土結構的月亮門,熟悉影片《紅高粱》的遊客,一定會覺得似曾相識。穿過月亮門,是一塊被叫做“聚寶盆”的天然窪地。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之所以叫聚寶盆,是因為這裡聚集了影城的“五寶”:張賢亮的書法作品“聚山川雄豪之氣,集影視藝術之寶”、“影人回家”活動鐫石勒銘碑、明代青石魚缸、圓明園建築構件臺壁和用九國文字書寫的“中國電影從這裡走向世界”照壁。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狹義地理解“中國電影從這裡走向世界”這句話,這句話指的應該是電影《紅高粱》從這裡一飛沖天,奪得中國電影界的第一個世界級電影大獎;廣義地理解這句話,這句話說的應該是影視城見證了中國電影從這裡一步步走向世界的風雨歷程。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除了殘存的夯土城牆,明城裡其實並沒有任何明代遺蹟,城裡的建築主要是各攝製組拍完影視劇後留下的外景。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義馬場”是電視劇《汗血寶馬》中為死去的汗血寶馬豎立的牌坊。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長坂坡街”是影片《大話西遊》終結版《越光寶盒》的場景,也是一處典型的漢代民居群落。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警察大院”是電視劇《大漠蒼狼》中的場景,沒看過,所以不可能有任何印象。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這座“比武臺”屬於影視劇中的“通用”場景,在不少影視劇中都出現過。因為看電影不多,許多讓一些遊客大驚小怪的電影場景全然引不起我的興趣。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在明城裡轉了半天,只有影片《紅高粱》裡的酒坊和影片《牧馬人》中許靈均、李秀芝的“新房”讓我長時間駐足。這兩部電影我都看了不止5遍,裡面的場景實在是太熟悉了。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月亮門”是明城的標誌性景觀,原以為是“老堡”的遺蹟,實際上卻是著名美工師楊綱為影片《紅高粱》設計的主要場景。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攀進月亮門,環顧四周,500多年前的夯土牆差不多都已經頹圮,僅存的一些殘垣斷壁也大多搖搖欲墜。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殘牆外,一排騎馬將士銅像在獵獵戰旗的映襯下,更顯威武雄壯。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在明城和銀川老街之間,有一座被命名為“天地同流”的現代風格藝術塔。這座塔有鎮北堡西北影城董事長張公輔發起建造,每塊塔磚上都寫有一個無償獻血者或捐獻造血幹細胞者的名字。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老銀川一條街由兩條“丁”字交叉的小街組成,臨街除建有“覺民學社”、“《大公報》寧夏分館”、“寧夏銀行”、“明恥樓”、“懷遠樓”、“寧夏省國民政府”、“寧夏省立寧夏中學校”、“餘鼎銘公館”、“寧夏省立第一中阿學校”等知名度較高的歷史建築外,還有各種特色小店穿插其中。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徜徉其間,彷彿回到了相去並不遙遠的民國時代。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第一眼看到“覺民學社”,很自然地以為這應該是一個進步團體。但轉念一想,進步團體會把自己的招牌明晃晃地掛在外面嗎?經請教“百度”,才知道這“覺民學社”實際上是寧夏的最有名的秦腔班社。寧夏1929年建省,1933年1月馬鴻逵出任寧夏省主席。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明恥樓於1935年由馬鴻逵主持修建,是寧夏第一家高級賓館,主要接待國民政府的高級軍政人員。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懷遠樓建於1936年,是時任寧夏省政府主席馬鴻逵專門為接待蔣介石和宋美齡而修建的維多利亞式小樓。明恥樓和懷遠樓的原建都在今銀川市中山公園內,均已不存。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馬鴻逵官邸,也就是當年的“寧夏省國民政府”辦公樓的原建是寧夏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因其位於銀川市中心的中國農業銀行院內,不便向遊人開放參觀,所以在老銀川一條街上以1:1的比例照原樣進行了複製。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建於1934年的“寧夏省立第一中阿學校”,開設有“女童班”,在當時伊斯蘭世界還不主張讓婦女受教育的年代可謂開先河之舉,體現了寧夏穆斯林思想的先進。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大門兩側掛著“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部”和“國民軍聯軍總政治部”兩塊牌子的建築叫“餘鼎銘公館”,是北伐期間馮玉祥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部和總政治部在寧夏的駐地。餘鼎銘是馬鴻逵父親馬福祥手下的幕僚,1917年曾任寧夏縣(今賀蘭縣)知縣。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從銀川老街到清城,需要穿過兒童樂園和生態農業觀光區。兒童樂園裡有一個項目叫“小豬運動會”,以一群可愛的小豬賽跑為看點,吸引了不少孩子和我這種童心未泯的老同志。可惜的是,我趕到現場時,前一場比賽剛剛結束,下一場還需要等候20分鐘。我沒有時間等待,就想從旁邊的柵欄上跨過去,走一點捷徑。結果前腿過去了,後腿卻卡在了柵欄上;多虧及時拉住了旁邊一位男士,才沒當眾出醜。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清城的古城堡保存的比較完整,城門、甕城的基本結構還都清晰可辨。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甕城的內城門是許多影視劇的取景地,而那些在這裡取過景的影視劇,或者在國內外獲得大獎,或者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收入,因此這座內城門被稱作“幸運門”。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為討吉利,不少遊客都在這裡留影,以求也能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與明城裡各種場景雜亂無章、隨意建設不同,清城裡的的建設顯然是經過仔細規劃的,戲臺、繡樓、錢莊、醫館、皮影作坊、武館應有盡有,甚至還有大煙官、賭坊、豆腐坊、土地廟,更像是一座完整意義的城。從這一點來判斷,清城的開發應該是在明城之後。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繡樓是電視劇《絕地蒼狼》中的“聚賢樓”,但其充滿豔粉味道的“花滿樓”匾額和只穿了條肚兜的彩塑小姐,把個繡樓弄得如青樓一般。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喬家錢莊”是電視劇《喬家大院》的一個重要場景,裡面現在還保留著喬家的“資產”。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張賢亮紀念館”位於一座四合院內,張賢亮早年曾經在這裡居住過。紀念館中的展覽,按照時間順序,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實物等形式,展示了張賢亮的身世、作品和創建影城的經歷。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追憶、緬懷這位文化大家、成功商人的平臺。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銅鏡長廊是拍攝影片《越光寶盒》時搭建的場景,美工師利用平行鏡面互相折射成像的原理營造出了特殊的視覺效果。走在其中的人會有“眾目睽睽”的感覺,都會不自覺地端正自己的姿態,調整自己的表情。

暢遊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

與那些基本上全憑美工師的想象所搭建的場景不同,清城裡的這座戲臺卻是美工師按照山西臨汾縣魏村牛王廟戲臺的模樣仿建的。山西臨汾縣魏村牛王廟戲臺始建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據說是我國保存下來的最早的戲臺。

過去遊覽過一些影視外景地,但像西部影城這種規模的影城還是第一次遊歷。我們要感謝張賢亮先生,是他化腐朽為神奇,讓已經被歷史遺忘的古堡枯木逢春;我們還要感謝那些在幕後工作的美工師們,是他們引領我們穿越歷史,讓我們可以領略那些不可能重現的從前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