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你,適合上軍校、到部隊麼?該注意什麼?

這個問題也是經常會有孩子問我的,經常就是說,“老師,我比較內向,到了部隊能夠適應麼”?

其實我覺得有一點,大家對於內向的理解可能就有問題,我們現實當中經常說的內向,我覺得往往是多少有一點社交恐懼症類型的,不太願意多和人交往,一旦讓他拋頭露面,就會覺得很不好意思這種類型。

內向的你,適合上軍校、到部隊麼?該注意什麼?
關於內向的解釋比較準確的是,人的言語、思維和情感常指向於內者為內向 。

真正內向其實往往比較偏向於內省、安靜、自律,本身也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點,不能一概而論。

而且即便是前者的情況,也不用過於擔憂,我先講幾個真實的例子吧。

帶過的新兵

這個小夥剛來的時候,什麼都不大會,說話聲音也很小。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次吃飯的時候,因為米飯沒有蒸好,然後在那因為想家哭了起來。

而且他整體上軍事素質也比較弱,心理狀態上看起來也沒有那麼堅強。

內向的你,適合上軍校、到部隊麼?該注意什麼?

但是新兵訓練3個月後,人有了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口令也喊得響了,有問題也搶著答了,軍事素質雖然仍然有差距,但是看得出來每次都在努力地改變、積極地要求上進!

有一次師裡面的領導來我們這檢查新兵工作,剛好看到了他問了幾個問題,這小夥答得很好,營裡的領導都專門表揚了他。

後來這個小夥一直很努力,在部隊裡面入了黨,轉了士官,後來一直幹到三期才回去。家裡人每次給我們打電話,都說簡直像變了個人一樣。

曾經的教導員

我的這位教導員其實要說人也是非常內向的,不願意多說話,讓他去搞指揮、管理恐怕不行,當眾講話其實講的並不好。

但是人家卻也有特長,能夠坐得住,善於思考,文筆很好。

內向的你,適合上軍校、到部隊麼?該注意什麼?

於是長期從事文字寫作工作,當然這也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長期加班加點,有的時候還要搞通宵。

但是這種長時間的付出,也使他一步一步得到成長,後來到了大機關,一直幹到師職幹部。

以前的領導

這位還是比較有名的一位一定級別領導,具體名字我就不講了。

看他的回憶錄當中就提到,他剛當上連長的時候,在全連面前講話感覺講不好,人一多他就緊張、心跳加快、臉紅。

於是他故意把連隊拉到沒有燈光的地方去點名,讓大家看不到他,這樣點名講評就會自然很多,這樣當了幾年連長之後,慢慢地就鍛煉出來了。

內向的你,適合上軍校、到部隊麼?該注意什麼?

後來因為講的越多,歷練的越多,發言、講話講的就很順暢。

另外我還見過幾個被全軍表彰的典型,有的一開始應對媒體也不是那麼自如,後來參加一些訪談節目等等多了之後,慢慢地也就變得自然了很多,和當初一開始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

從上面幾個例子當中,我想可以得出這麼幾個觀點:

一是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

就像一個硬幣有正有反一樣,有外向型的性格,就有內向型的性格。不見得內向型的性格就不能有所建樹。

我們以前的領導人,也有一些是內向型的性格,這個在紀錄片裡面都講到過,所以沒有必要為這些事情而過於擔憂。

內向的你,適合上軍校、到部隊麼?該注意什麼?

而且我們各個層級的人都有過這種情況,戰士有、普通軍官有、將軍也有,包括很多發言、講話不錯的,不知道在下面做了多少準備、下了多少功夫。

有這種情況,很正常,不用過分擔心。

二是內向性格一樣會有發展

我們上述的幾個例子也都講了,有的幹到了師級,有的甚至幹到了將軍。應該說部隊是一個大的熔爐,一方面它能夠鍛造人,讓你脫胎換骨。

內向的你,適合上軍校、到部隊麼?該注意什麼?

同時另一方面,它也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能指揮管理的是人才,能搞維修操作的也是人才;

戰場上衝鋒陷陣的是人才,在中軍帳運籌帷幄的也是人才;

軍事素質過硬的是人才,妙筆生花的那也是人才。

不同的人才會有不同的崗位,會有不同的發展,這個沒有必要橫向去比較。

找準自己的位置,找準自己的方向,這才是最關鍵的。

三是要找到自己的優勢所在

也就是說我們要學會揚長補短、揚長避短。一方面不能因為自己這方面有差距,就置之不理了,自己要全面地認識自己,看清楚自己的長處在什麼地方,不要盲目地和別人對比。

內向的你,適合上軍校、到部隊麼?該注意什麼?

我們不少人看別人這個很風光,那個怎麼樣,就會覺得我怎麼和別人差距那麼大呢,別人能夠做到的為什麼我做不到,其實這個是沒有必要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便無用之材亦有無用之用。

我們得客觀的認識自己,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找到自己的優勢堅持下去。

另外,對於這樣的孩子們,我還有幾點建議。

別人真的沒有那麼在乎你

有時候我們會很在意別人的想法,我這麼做了別人會怎麼樣看我,我這句話沒說好別人會怎麼想我。

其實別人沒有那麼重要,在乎你的人真的沒有那麼多,你自己在乎自己就可以了,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想法。

內向的你,適合上軍校、到部隊麼?該注意什麼?

而且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自己首先喜歡自己、重視自己、尊重自己。陳果老師有一堂課說的是“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就是這個意思,我只要沒有傷害別人、打擾別人,又怎麼樣呢。

要嘗試培養自己的鈍感

我們經常批判一本書,叫做厚黑學,其實黑這個咱們暫且不論,我覺得“厚”還是確實有用的。

我記得有一期圓桌派上,馬未都老師說過,我們要培養自己的鈍感。就是當一個事情來了之後,不要那麼敏感,什麼事情都瞎想、瞎琢磨,那是對自己沒有意義的。

換句話說就是把自己的臉皮磨得厚一些,可能就能夠更加地適應這個社會,能夠適應我們的生活。

內向的你,適合上軍校、到部隊麼?該注意什麼?

因為反過來想一想,我們的文化中更多的說的是要含蓄、要內斂,可是有時候我們還確實要敢於站出來表現自己,確實要努力地去爭取一些東西,而不是每次都躲在後面、離得遠遠地看著機會離自己遠去。

不過反過來說,想變得鈍感一些,我們還是要多站出來去鍛鍊,“萬事無他,唯手熟爾”就是這個概念,練得多了,潛移默化地就變得鈍感,就會熟練和自如了。

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所謂核心的競爭力,是這個單位離開了你,就會缺少一些東西,其他人難以頂得上去的能力。

我記得有一句話說的挺好,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等等,就是說你要有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比如我們第二個例子中講到的那位領導,人家的核心競爭力是自己的文字功底,一個單位難以替代,真正懂得的人應該知道,能夠做到這一點是極為不容易的。

但是他們卻能夠堅持下去,爬格子、白加黑、5+2,靠著不斷地吃苦和付出,鍛造了自己過硬的文字功底和思維功底,這就是別人難以替代的。

內向的你,適合上軍校、到部隊麼?該注意什麼?

當領導看到一篇文章需要打磨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什麼,就是交給誰誰誰把把關,僅此而已。

再或者你有特殊的技能,我記得以前的時候我們單位的一位一級軍士長(兵王),只要是裝甲上的裝備,他聽一聽就能夠知道什麼問題,廠家多次都要挖他,外面也多家要聘他。但這些能力的獲得,沒有千錘百煉、

總之,我們要努力地完善自己,但另一方面也要學會逐漸地接受自己。

花有千萬種、樣式各不同;一年四季時、花開有早晚。僅此而已,不要羨慕別人的綻放,只是你的精彩還未到來!

如有關於報考軍校、入伍參軍及後續發展相關的問題,歡迎關注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