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霧起時,我就在你的懷裡。這林間充滿了溼潤的芳香,充滿了那不斷重現的少年時光。霧散後卻已是一生,山空,湖靜。”站在中國現存的唯一“活著的”茶馬古道——霧裡村前,腦海中一下子就想起了席慕容的詩。中國國內有7條進藏路線,只有丙察察在人們的畏懼和嚮往中成了最後的傳說。在耗資18.2億後,“最危險最難走的進藏線路”丙察線早已改頭換面!霧裡村就處於丙察線公路對岸,石門關與秋那桶之間,背靠碧羅雪山,隔江與高黎貢山相望,村前有怒江水淌過。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不能不佩服給茶馬古道起名的人。要知道除了茶馬互市,這條路上交易的很大一部分商品還有鹽——想象一下叫“鹽馬之路”?你還能感覺到這其中的詩意嗎? 其實詩意原本就是不存在的,甚至路原本也是不存在的。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連接著霧裡村的正是我們為之嚮往的茶馬古道。遠遠望去,在江的對岸,一條人工雕琢出來的小道鑲嵌在懸崖峭壁上,就如被人用刀筆在綠色的石板上刻下一條重重的縫隙,古樸蒼勁。這條當年馬幫由滇入藏的必經險路,至秋那桶翻越碧羅雪山可前往瀾滄江邊的德欽,與滇藏茶馬古道匯合。如今是霧裡村人與外界聯繫的唯一通道。至於這條古道何時開鑿,已無從考證。我們的車開到三江並流之地的“三橋並存”處停下來,左邊的是老橋,中間是新吊橋,最右邊的是單孔混凝土大橋。朝紅老橋已殘破不堪,新橋巍然屹立。要進入霧裡村只能過中間的新橋再步入那條千年古道了。走走古道,感受一下當年馬幫的路,恰恰是我們此行的目的,更是我的盼望。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直到踏上那條路,才感嘆那是怎樣艱難的一條路。約兩公里的這條古道,完全是刀劈斧鑿,硬生生地從近乎90度垂直的懸崖壁上開出一條僅可容兩人交會的小徑,人行其中,如躑躅於巨大的岩石隙縫,下臨懸崖,滔滔怒江,奔騰不絕,令人生畏。據說,當年在巖壁上開鑿道路的方法是,先用火燒岩石,再澆上冷水讓其爆裂,然後才能鑿壁開通。初次走這樣的道路,大部分人自然是心驚肉跳。膽子大的卻不識危險,總想在碎石山路的邊緣走上幾步,試試膽量。當地的人甚至給我們講,走這樣的路不要大聲喧譁,不要喊叫,怕把山上的石頭震下來。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更幸運的是,我們遇到了渴望見到的馬幫。馬不很高大卻健壯,鬃毛油亮,你甚至可以感覺到馬蹄踏在石頭上的力量。馬匹還沒到,馬鈴聲已經早早地傳來。馬群中會有一匹馬頭上戴著漂亮的裝飾,紅絲纏繞,脖頸上掛著一串鈴鐺。當人和馬交錯的時候,照例是我們貼著巖壁,馬走在外邊,心裡會格外地緊張,總覺得那馬稍不小心就會踏在崖外一樣。但是再看趕馬人,悠然自信,輕鬆的狀態讓你忘記他們是走在懸崖之上。馬漸漸遠去,除了聽到趕馬人偶爾發出的吆喝聲,就是那最後消失在山谷間的馬鈴聲。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穿過懸崖邊撬開的千年一道,倘若出現了誤入油畫的錯覺,那便是到霧裡村了。2004年,著名導演田壯壯的紀錄片《德拉姆》以馬幫行走崎嶇艱險的“茶馬古道”為線索,講訴了沿途居民的生活故事,場景就選自這片廣袤高遠的天籟之地。無論是選址還是建築的藝術構造,霧裡村和奧地利、瑞士、德國的鄉間別墅比起來都絲毫不遜色。清澈見底的怒江江水裹挾著大片濃密的綠,一座座高腳木樓輕盈地錯落之間。祥和古樸的村落,炊煙升起,狗吠聲聲,讓人不忍心去闖入它的夢境。其實霧裡村是秋那桶的一個組,是典型的怒族村寨。霧裡村這一名字是驢友們按當地的口音加上詩意的想象起的,本來應該叫“翁裡”,意思是“一個像鳥窩的地方”,後來有人叫“五里”。因其經常雲霧繚繞,飄渺迷離,很有意境,畫韻悠悠,所以得名為“霧裡村”。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霧裡村民的生活,在我們看來可謂清貧,幾畝地和幾頭牲畜就是他們全部的財產,平時也就是上山砍柴、挖藥材,可以說是一個美麗而又貧窮的古村落。但有時候,也許我們眼中的幸福不一定是他們的幸福,他們可以沒有現代的電子設備,住得很簡陋,每天曬曬太陽、砍砍柴,養雞餵豬,自得其樂。想來,還是不要輕易去驚動別人的幸福!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在霧裡,我們看不到燈紅酒綠,浮躁喧囂;在霧裡,“久在樊籠裡”的我們彷彿經由時間隧道,找尋到兒時的自己,似乎真切地聽到自己的心跳。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記著怒江邊那條千年一道,是為了記住那一刻說不清楚的心境!是慶幸。因為終歸在遙遠的怒江大峽谷崇山峻嶺中還保留著這麼一段完整的千年古道,讓我們可以走在上面一步步地丈量,去體會當年馬幫行走的風雨。是留戀。因為社會的進步總要從原始狀態中走出來,靠馬幫的時代總會成為歷史。那麼能不能多留下一些它的影子,時間儘量長點。好讓後來的人知道前輩的艱辛和勤勞,知道這西南大地上曾經有過這樣的一條古道。沒有人,就不能有道路的出現。佇立在霧裡村口茶馬古道的靜止鏡頭裡,孩子走過了,大人走過了,騾子和馬也走過了,下一個走過的,會是誰呢?(攝影:笑笑她爸、獨自醉倒1234)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作者】王成,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總策劃,媒體撰稿人,樂途旅遊網超級靈感旅行家。工農商學兵貌似佔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詩和遠方。惟願我們在行走中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本文圖片和文字所有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署名,未經許可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請與作者聯繫。(微信:18612630430)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山間鈴響馬幫來,在耗資18億的丙察察遇上千年一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