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探春是贾府的幸运儿吗?

《红楼梦》里贾探春是贾府的幸运儿吗?

(一)得此签者,必得贵婿

贾府的三姑娘探春是一朵带刺的玫瑰花,她精明干练,头脑冷静,有理家治世之才,可惜三姑娘在贾府大厦将倾之时被迫远嫁,“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从此,“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六十三回,群芳夜宴,探春掣得一支花签,探春的结局应该是嫁往番邦,做了王妃。原文如下:

宝钗又掷了一个十六点,数到探春,探春笑道:"我还不知得个什么呢。"伸手掣了一根出来,自己一瞧,便掷在地下,红了脸,笑道:"这东西不好,不该行这令。这原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许多混话在上头。"众人不解,袭人等忙拾了起来,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

日边红杏倚云栽。

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

贾府后来一败涂地,众儿女“风流云散”,有入狱的、有为僧为尼的、有被卖入青楼的、更有命入黄泉散手人寰的。各种惨状,令人不忍复读。

那么,远嫁和亲的探春是不是贾府众女儿当中最幸运的的人呢?她嫁为番邦王妃,会不会获得幸福呢?

《红楼梦》里贾探春是贾府的幸运儿吗?

(二)和亲最大的心理障碍:收继婚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可能会觉得嫁给异域的国王,做王妃,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会生活的很美好很惬意。但是真实的情况往往和我们的想象相去甚远。

和亲也叫“和番”,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众政治联姻。像汉代与匈奴、西域的和亲,唐朝与吐蕃的和亲。和亲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民族间友好关系和文化经济交流的作用。

和亲公主是指出嫁番邦的公主或皇亲贵女,这些女孩儿有的是皇帝的亲女儿,有的是皇族宗室女,有的是王公大臣女儿,也有个别的平民女子(宫女,被封为公主),统治者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促成了和亲,但是肩负着和亲使命公主们的人生却从此被改变了。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多朝代都有和亲的事例,和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和亲始于汉代,而和亲人数最多的,是我国的唐朝时期。据史料记载,唐朝先后嫁出去二十多位公主(不全是真公主)。对于公主们来说,和亲可不是什么美差。当时那先周边小国和部落相对与中原地区是落后的,环境恶劣,物质缺乏,生活习惯、语言文化也与中原不同。公主们从小在优渥的环境中长大,现在嫁到那么艰苦的地方,需要克服的困难可不是一星半点。

《红楼梦》里贾探春是贾府的幸运儿吗?

生活条件不好可以忍受,语言不通可以学习,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能无视的。最令公主们感到难以接受的应该算是原始的胡俗——收继婚制度了。

什么是收继婚制度呢?就是,“父兄伯叔死,子弟及侄等妻其后母”。

换成我们现代话就是:女性在丈夫死后嫁给其兄弟的行为、习俗,广义的收继婚也包括改嫁给夫家其他男性,例如亡夫的叔、伯、儿子(女方的亲生子除外)、侄、甥等。这周收继婚制度实在是与我们中原的传统文化宗族伦理观念大相径庭,让人难于接受。所以,很多和亲公主在夫君死了以后,上书母国,请求回归,然而统治者们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无情的拒绝了公主们的请求。

西汉的刘细君,本是西汉宗世女,武帝钦命为公主,将她远嫁乌孙国。两年后,乌孙国王病死,细君请归,武帝令:“从其俗,吾欲与乌孙共灭胡”,细君无奈,只能忍辱嫁给亡夫的孙子。后来,细君终于忧伤成疾,抑郁而终,终生不曾归汉。

《红楼梦》里贾探春是贾府的幸运儿吗?

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和平使者王昭君,也是同样的命运。十九岁的王昭君和亲嫁给了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三年后就死了,王昭君只好按照胡俗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不是昭君所生)复株累,两人生了两个女儿,不幸的是,这个复株累英年早逝了。“汉庭不令归”,昭君没有办法又改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孙子。

更夸张的当属唐代的咸安公主,她在短短的八年之中先后嫁给了夫家的四人。可怜的公主们就像老国王的遗产一样被转来转去,谁继承了王位,她们就是谁的王妃。这种风俗对于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的汉人来说,实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折磨。

对于和亲的认知上面,中原王朝与番邦部落也有偏差。我们的统治者认为将公主下嫁给那些“蛮夷”是与他们结亲,从而避免战争,,创造和平。可是,在那些相对落后的番邦外族看来,我们的美女和陪嫁的财物是给他们的“岁贡”。我们的好意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我们的公主也并没有得到特别的尊重于爱护。比如我们的文成公主地位低于尼泊尔的公主,就连公主带去的佛像都只能放在规模较小的小昭寺。(后来金城公主时期才挪到大昭寺)如果公主和亲的国家和母国起了战争,夹在两国之间的公主是最难受的,有的野蛮的部落甚至会直接杀了公主。

《红楼梦》里贾探春是贾府的幸运儿吗?

(三)贾探春得贵婿,她幸福吗?

从历代的和亲公主的经历来看,我认为远嫁的探春不会生活幸福,她的理家治世之才也不会有施展的机会。她最多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她这一去,“游丝一断浑无力”,和以往的和亲公主一样从此与父母家乡永别,一生都没能再回来,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随风而去,再没有半点消息。

再者,从著作本身来说,探春的结局也注定是一场悲剧,只有这样才符合曹雪芹对全书的整体设计:贾府一败涂地,子孙流散,直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探春的悲剧结局,早在《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时候就点明了。

第五回: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红楼梦》里贾探春是贾府的幸运儿吗?

又有警幻仙子让十二个舞女表演的十二支新制《红楼梦》词曲,其中第五支也是暗示探春结局的。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探春隶属太虚幻境薄命司,虽然嫁给番王,贵为王妃,也改变不了她的悲剧命运,她只能和其他的红楼女儿一起“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红楼梦中诸儿女的命运早已注定,没有谁是真正的幸运的。别忘了,警幻仙子点的香叫“群芳髓(碎)”。

《红楼梦》里贾探春是贾府的幸运儿吗?

【作者简介】烟雨江南,河北沧州人,喜欢文字,喜欢音乐。有作品在《沧州晚报》《燕赵都市报》《儿童王国》等刊物发表。

推荐: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