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發如雪悽美了離別”到“你的笑像一條惡犬”,古風怎麼了?


從“ 發如雪悽美了離別”到“你的笑像一條惡犬”,古風怎麼了?

古風

有朋友問:都說《盜將行》、《涼涼》這些歌詞拉低了古風歌曲的標準,是這樣嗎?

“都說”,那就是大家都這麼認為了。可在那些音樂平臺,這些歌曲好像火得一塌糊塗呢。像我這種早就不聽流行歌曲的人,都能時不時聽到《涼涼》,旋律是極好的。《盜將行》則是前段時間聽了作者和一教授的罵戰,找了歌詞來看,頓時間覺得那個教授真是自降身份。這種胡拼亂揍的東西也值得批駁?教授果然都很閒。老老實實說,我覺得《涼涼》好聽,《盜將行》沒感覺。但是《涼涼》的詞沒關注過,所以不好評判,而《盜將行》的歌詞,純粹是垃圾。

但是能不能說這兩首歌或者類似的歌就拉低了古風歌的標準呢?那倒也未必。詩詞創作從來是百花齊放,或者說泥沙俱下的。垃圾代表不了所有作品,也不會拉低好作品的檔次。他們要不了多久就會把自己掃進垃圾堆的。

現代流行音樂作品和古詩詞不同,我們在鑑賞古詩詞的時候脫離了音樂的影響,只從文字來看作品。現代歌詞則更多地是和音樂共生長,作為聽眾首先接觸到的是曲子,音樂好聽才會去關注歌詞,音樂要是難聽直接就pass掉了,不會對歌詞和作者發生興趣。也就是說《涼涼》、《盜將行》至少在音樂方面是過了大眾的耳朵的,你才會進一步發現她們的詞是多麼不堪。

從“ 發如雪悽美了離別”到“你的笑像一條惡犬”,古風怎麼了?

古意

還有一種音樂,直接在音樂上就把人強姦,還自稱歌詞寫得多好,讓人去關注歌詞,這是捨本逐末。比如陳鴻宇的《雨好》,大家不妨一聽,曲調就像擤不完的鼻涕又粘又長,這種情況下,詞再好有什麼用啊?我寧可聽《涼涼》,至少耳朵清爽,不反胃。

現在有一種觀點,古風歌曲盛行應該是在為許嵩、方文山時代,感覺他們的水平比現在高,如今充斥網絡的自認古風的歌曲都是垃圾,拉低了古風這兩個字的層次。

許嵩和方文山可以算作中國風歌詞大陸和港臺的代表。

為什麼大家都會自覺地把許嵩、方文山作品和《涼涼》、《盜將行》這些東西區分開來?

一首好的歌詞,應該兼顧三個方面。第一,是韻律性。好的歌詞是能把握到歌曲的節奏,讓字、詞、句的停頓正好合上音樂的節奏,不但好換氣演唱,也悅耳。因為如今音樂的多樣性,做到這一點不難,隨便哪首好聽的歌,節奏感絕對是排在首位的。《雨好》就是個反例,在不該斷句的地方斷句,在不該黏連的地方黏連,難聽到反人類器官。

相對許嵩來說,方文山的詞流傳更廣,當然也是和周杰倫的音樂互相成就。方文山的歌詞似乎對文字本身的韻律有刻意的追求或天才的吻合。當然,這一點是無法區別好壞的,因為除了那些亂搞的外,基本上所有歌詞都是有韻律性的。《涼涼》有,《盜將行》也有。

從“ 發如雪悽美了離別”到“你的笑像一條惡犬”,古風怎麼了?

仗劍

第二點,那就是歌詞的傳唱性。現在這兩首歌詞傳唱度也算是非常高的,周杰倫的歌當年也是橫掃天下,所以這一點也無法區分好壞。

第三點,歌詞的文學性。為什麼大家都覺得這兩首歌拉低了歌詞欣賞的標準?文學性不夠甚至低下,讓人在對他們的音樂趨之若鶩的同時鄙視他們的詞作。

方文山們在創作歌詞的時候善於進行場面、景物的描寫,通過塑造可視感的畫面來表達情感的起伏波動。這是典型的詩詞“寫景抒情”的手法。“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裡”、“夜太漫長,凝結成了霜,是誰在閣樓上冰冷地絕望”,是不是超強的畫面感?

另外就是拆解意象,靈活運用比喻、詞性借代等修辭手法,表現一種新奇卻撲朔迷離的意境。“我溫了一壺鄉愁,將往事喝個夠”、“歲月在牆上剝落看見小時候”,這樣解構同樣也是寫詩詞的重要手段。而現在的這些所謂古風作者呢?只會拼湊辭藻,以為用了些古裡古氣的詞語,就古意自然來。糊弄些他們所謂的同頻、同好是可以了,因為同樣無知(對盜版抄襲都不以為然的人,用無知來形容都算是客氣的),但是在大眾文學修養普遍提高的環境下,這些詞作者文學水平的短板就格外明顯。

從“ 發如雪悽美了離別”到“你的笑像一條惡犬”,古風怎麼了?

煙雨

方文山寫的詞雖然有古意,卻在古意和現代意境中切換自如。“籬笆外的古道,我牽著你走過。荒煙漫草的年頭,就連分手都很沉默”,籬笆古道、荒煙漫草,都古意盎然,但“我牽著你走過”、“連分手都很沉默”立馬轉為現代表達和現代意象。這種來去無影的寫法自然就讓聽者順利地通過現代詞彙接收到了古代的意象。這就是水平。

綜上所述,曲子好聽,歌詞和律,傳唱接受度高,同時能真正融會貫通中國古代詩詞中的意境並通過歌詞形式傳達給聽眾,並引起大家的共鳴,這就是有深度的中國風歌曲。

對古意的真正吃透並化用是那些堆砌辭藻的歌詞作者是很難達到的,特別是那些沒有靈氣,只會抄襲,拒不接受批評,拒不承認錯誤的淺薄之輩。

為什麼?因為他們關於古詩詞的知識太膚淺,還只是停留在詞上面,而且還以自己的無知為榮。

從“ 發如雪悽美了離別”到“你的笑像一條惡犬”,古風怎麼了?

古風之美

記得有人說過,現在的古風作者是小學生。

這個“小學生”,不是指文憑,而是指古詩詞知識和文化素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