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座金城山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題記

文 / 鄧四平

 

一山跨三縣。雞鳴三縣聞。

山勢雄偉,宛若金城千里。連綿起伏,固若金湯。秀美的風景與悠久的歷史交相輝映,一山的古韻今風與神奇的傳說彼此映襯,位於四川南充市蓬安、高坪、嶽池三縣交界地帶的金城山委實是一個值得遊覽觀光的好去處。

金城山,山如其名,山如一座金碧輝煌的城池。山高近千米,山上林木茂盛,四周懸崖峭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要。在空間意義上,金城山也許並非什麼名山;但在時間意義上,金城山確實又是一座不得不提的川北歷史文化名山。

小時候,常常聽老人們講起金城山建皇都的傳說。相傳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八大王張獻忠於成都稱帝,號稱大西皇帝,後兵敗成都,窮兇極惡的張獻忠盛怒之下命令手下將士一把大火燒了成都,然後率軍倉皇出城,一路輾轉流動作戰。為與清軍打持久戰,八大王張獻忠於是遣人另覓風水寶地新建大西皇城,但風水先生稱新建皇城之地必須要有一百座山,寓意九龍捧聖萬山來朝之意。派出去選址的風水先生一路輾轉歷盡艱辛,最後終於找到了金城山,認為金城山就是建皇城最好的風水寶地,但風水先生站在金城山上數山頭的時候,因一時大意,竟忘記了數腳下站立的山頭,數去數來都只有九十九個山頭,達不到建皇城一百個山頭的數量,因此只好悻悻而去。最後,八大王張獻忠又率軍一路逃亡,最後逃至西充鳳凰山時,被尾追而至的清軍肅親王豪格手下將士雅布蘭一箭射死。賊首張獻忠一命嗚呼之後,其麾下的殘兵敗將便四下倉皇逃竄,於是金城山也就永遠地失去了建皇城的機會。當然這只是傳說,究竟有沒有這回事情,在歷史的長河中,隨著時光的流逝,歲月的久遠,其實誰也說不清楚。但大家都寧願相信此事也許一定有過。從此金城山在人們的心目中也就倍添了無限神奇與神秘。

小時候,也常常聽從金城山上游覽過回來的人們喜形於色地談起,天氣晴朗,風和日麗,站在高高的金城山上,就可以遙遙地看見百里之外的南充嘉陵江大橋和美麗的南充城,由此不難想象金城山山勢的綿延與高遠。

二十多年前,當我師範畢業走上鄉村三尺講臺的時候,於一個春暖花開陽光明媚的春日,我帶上一群唧唧喳喳的孩子第一次徒步遠足,目的地就是我夢牽魂縈多年的金城山。從鄉場鎮學校海田場出發,到興旺鎮和平村,然後爬上一個名叫柑子窖的小山坡,再走上七八里崎嶇的山間小道,就到了一個名叫三岔路的地方。至今依舊清晰地記得三岔路的盡頭有一棵很大很大的黃桷樹,樹下不遠的荒地裡埋葬著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曾經震驚全國的滿門被殺的鄧彰週一家六七口人,黃桷樹下的房屋早已在當年的慘案中被一把無情的大火燒得個一乾二淨。冷清的山風呼嘯而過,只能看見路邊六七座孤零零的荒墳,讓人感到不寒而慄。據說此案至今依然是個未破的懸案。再從三岔口折向右,一路蜿蜒向前,也不知走過了多少時辰,才來到金城山的腳下。

走進一道斑駁古舊的寨門,突然從寨門後躥出一個穿得髒兮兮的胖胖的中年婦女,要向我們收取進山的門票,要每人繳納五角的門票錢方能允許進山。我們說我們都是慕名遠道而來的窮學生,請阿姨高抬貴手優惠優惠,經過苦苦求情,講好話講到幾乎磨破嘴皮,胖女人才終於非常不情願地答應半價優惠。我們四十多人一共湊了十多塊錢,交給了守門的胖女人後,她才慢騰騰地打開鐵門,讓我們進了山。我們便山呼萬歲一般歡呼雀躍著跑進了山中的林間小道。只見山中古木參天,嘉木森森。登上數十級長滿苔蘚植物的青石臺階,就到了一座名叫金城寺的廟宇。古舊的廟宇,青瓦,粉牆,穿鬥木結構的廟宇的廊柱那硃紅的顏色早已在歲月長河中磨蝕了往昔的容顏,倍顯斑斑駁駁,儼然一位往昔美麗的青春少女走進了步履蹣跚的風燭殘年。廟很大,大致有上下三進,裡面供奉有很多佛像。很是神秘。廟內也有廂房,住有穿著紫紅袈裟的和尚。因時間久遠,記憶有些模糊了。

走進山裡,沿著林間小道一路前行,只見林木參天,遮廕庇日,至今記憶猶新的有這樣幾個去處,一個地方名叫小西天,半山上一段峭壁,峭壁下有十餘平米見方的平臺,峭壁上有一段很是奇特的石頭暗道,若在暗道的一端燒紙,十幾米開外的另一端居然會神奇地冒出煙霧來。另有一個同樣很是奇特的地方名叫打子洞,距離地面幾米高的懸崖峭壁上天生一個尺餘見方的小石洞,據說,站立在數米之外的地方向石洞投擲石子,若石子擲進洞內,預示結婚後會生兒子,若石子擲不進石洞,則預示結婚後會生女兒。

走進金城山裡,方知山高林密峽幽谷深,甚至山外有山,一山連著一山,一峰連著一峰,連綿起伏,讓人不知身在何處,也讓人情不自禁地就想起了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先生詠廬山《題西林壁》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山裡最多的植物就是松樹,蓊蓊鬱鬱,遮天蔽日。參天的松樹距地數米的樹幹上生長著一種叫松菠蘿的松節,爬上樹去採摘下來,酷似廟宇裡和尚敲打木魚的棒槌,很是好玩。地下滿是樹上落下的松針和松果,踩在上面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讓人感覺到自己彷彿走進了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長滿松樹的山嶺上,建有一座銀光閃閃高大的鐵塔,膽大之人沿著鐵塔的扶梯蜿蜒爬至高處,據說就可遠遠地望見百里之外的嘉陵江大橋和秀麗的南充城。

很多年過去,對金城山記憶依舊深刻的地方還有一個名叫曬經石的地方。那是一個不但驚險的去處,而且還是一個有著迷人傳說的神奇之處。高高的懸崖峭壁之上,一方數平方米的山石與整個山體豁然分離,獨立於整個山體之外,突兀而出,中間一道天然的裂縫,深不見底。傳說那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師徒四人去西天取得真經返回途中,由於妖魔鬼怪作亂,取得的真經不慎落入水中,於是唐僧師徒四人便只好在此晾曬經書,因此得名“曬經石”。

距今二十多年時光過去,現在依舊記得的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的時候,金城山上的旅遊其實便得已開發了。那時山裡最當道之處,建有一座非常豪華的酒店,富麗堂皇得宛如藏在深山裡的皇宮一般,酒店的名字叫作“映山紅別墅”。當時有的遊人常常把別墅的名字念成“映山紅別野”。後來,金城山的旅遊不知什麼原因居然走向衰頹了,也不知那名叫映山紅別墅的酒店是否還像往昔山裡的映山紅一般紅火?想到這些,心裡禁不住徒添些許黯然和神傷來了。花無百日紅,盛衰終有期。也許世間萬物都難以逃脫這一冥冥之中的大道輪迴。

當然,金城山裡最大的自然奇觀當首推那漫山遍野盛開的映山紅。四五月春夏之交,整個山裡,到處鮮花怒放,即使在懸崖峭壁之上,那花也能頑強地生長與綻放,讓人情不自禁地感受到生命力的偉大與熾烈。映山紅是金城山的精靈。映山紅也是金城山的魂魄。映山紅更是金城山的生命與旗幟。年年燃燒。歲歲熾烈。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十多年前,當我被調到蓬安一所名叫天成小學的偏僻學校去教書的時候,每次回老家海田去看望風燭殘年的母親,都得走上將近三十多里的山路。從天成鄉場鎮的埡口出發,沿著蜿蜒的山間公路走到一個名叫興旺鎮蠶種場的地方時,步履匆匆之間,稍一抬頭,一座高大綿延的群山便如玉屏似的橫空矗立在我的眼前,莽莽蒼蒼,連綿起伏,山的堅定沉著,山的鎮靜無我,深深地震撼了我,那山便是金城山。在人生的旅途上,每每當我情緒低落甚至對未來感到無比的悲觀絕望之時,每次在回家的路途上只要一看見那山,我便常常情不自禁地就想起了著名詩人汪國真先生曾經寫過的一首詩:“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既然選擇了遠方,留給地平線的,便只能是一路風雨兼程。”

心中有座金城山,人生就沒有翻不過的坎。

這麼多年來,我就是這麼一路風雨兼程走過來的。

2011年12月6日記於蓬安

攝影作者:厚厚的冰 來源於三國源論壇 在此向攝影作者厚厚的冰致謝和致敬!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心中有座金城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