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遊記——束河古鎮

束河鎮是麗江古城區的一個村鎮, 鎮中心與大研古鎮同為麗江世界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一大一小兩個古鎮有著相似的古街、古河、古橋和古文化,建築風格大同小異。相比之下,大研鎮比較繁華、商業氛圍重一些;束河鎮相對清靜,古樸。如果對歷史文化感興趣,尤其是想了解茶馬古道、茶馬文化,最好去束河看看。束河距離麗江城區僅7公里,有公交車、出租車相通,交通很方便。我們住的大研鎮鎮裡不通車,離公交站點遠,去束河是打車是去的。

位於古鎮東側的四方聽音廣場,是束河人舉行重大活動的地方。白天常有歌舞活動 ;夜晚可有篝火晚會。有詩句讚賞:“一匝蘆笙吹未斷,踏歌起舞月明中”。

麗江遊記——束河古鎮

(四方聽音廣場)

聽音廣場的西側是一條新近開發的“工匠一條街”。為了傳承民族文化,推動和創新手工藝品發展,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當地政府採取政策扶持、培訓輔導、資金幫扶等辦法招攬工匠名人開店興業。目前已有皮革、刺繡、書畫、紫陶、琺琅、銀器、剪紙、咖啡、東巴紙等幾十個傳統工藝入住工匠街。

麗江遊記——束河古鎮

(工匠街、商業街)

與大研鎮四方街相似,束河鎮也有個四方街。四方街位於束河鎮中心,有5條道路彙集於此,緊鄰商業街,是古往今來的重要集市。相比於大研鎮的四方街,束河四方街面積小一點,路面鋪設的礫石比較平整,周圍的古建築好像是經過統一設計的連棟二層商鋪,不僅商品琳琅滿目,房屋建築也頗具觀賞性。

麗江遊記——束河古鎮

(束河四方街)

束河鎮街道平坦,好像沒有上下坡道。路邊的房屋建築古樸典雅,“精品”古建築隨處可見,很有研究和觀賞價值。青龍橋、九鼎龍潭等景點很值得一遊。

麗江遊記——束河古鎮

(古街古河)

束河的住宿、餐飲、購物、休閒娛樂的地方並不少,只是沒有大研鎮那麼密集,清淨而不蕭條。客流相對少的原因主要是地域小、離機場、火車站稍遠。

麗江遊記——束河古鎮
麗江遊記——束河古鎮

(餐飲休閒)

茶馬古道博物館是遊客瞭解茶馬古道歷史文化的重要場所,博物館本身也是一組珍貴的古建築群。館內設有序言廳、史事廳、大覺宮壁畫、茶馬古道宗教文化廳、普洱茶文化展示亭、束河生活及皮匠展廳。

麗江遊記——束河古鎮

(茶馬古道博物館)

博物館記述了茶馬古道的起源、概念、發展歷程;保留著明武時代以來的珍貴的壁畫;回顧了了千年古道上發生的吐蕃南征、天寶之戰、滇茶進藏、茶馬互市等重大歷史事件;介紹了納西族和藏族人的宗教、文化、茶藝、生產生活等方面的習俗。

麗江遊記——束河古鎮
麗江遊記——束河古鎮

(大研壁畫)

我自以為看過《山間鈴響馬幫來》,騎馬體驗過茶馬古道就懂得了茶馬文化,其實差遠了!充其量是支離破碎的一知半解。參觀博物館之後,我覺得茶馬文化不只是道路運輸、茶馬互換那麼簡單,而且涉及到地理、歷史、經濟、政治、民生等更多領域的歷史文化。

飲茶是藏族人的生活習慣和嗜好,以青稞糌粑、牛羊肉和奶酪為主食的藏族人“可以多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地處北迴歸線山區的溫涼、溼潤的氣候,是普洱茶生長的必要條件;滋味醇厚、適合長期保存的普洱茶深受藏族人歡迎。漢人和藏人對茶與馬的不同需要是開發茶馬古道的起因;是不畏艱辛、生死與共的一代又一代趕馬人開闢了一條又一條茶馬古道。是文成公主進藏和親帶去了飲茶的習俗,而另一代唐王下令禁茶入藏,迫使吐蕃(西藏)王朝利用滇藏通道解決茶葉問題。

茶馬互市的商品由初期的茶馬增加到牛羊、牛羊皮、麝香、鹽、藥材、紡織品、瓷器甚至抗日戰爭時期的槍支彈藥。茶馬古道與芒康井鹽的發展密不可分,茶馬互市帶動了束河皮業的發展。茶馬古道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有利於民族團結和多民族國家的形成。

遊覽束河古鎮感覺與其他旅遊有所不同。與其說遊覽觀光不如說是參觀學習。6個小時的束河參觀給我上了一堂現實的地理和歷史課,加深了對茶馬古道、三江並流、滇藏地區乃至大西南的瞭解。藉此道一聲:再見束河!7天的麗江遊感覺時間不充分,還有白沙鎮、大理、瀘沽湖、香格里拉等該去的地方未去,留作以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