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细节解密》之 一南一北两座名刹,留下两大谜团

《水浒细节解密》系列正在继续,本期第七十九回!

最近咱们的水浒细节解密,一直跟列位读者听友们,聊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涉及的诸多僧道内容。上一期大锤讲了《水浒传》中折射出的佛寺在两宋时期世俗化以及开展多种经营牟利的历史,本期大锤要具体说一下,《水浒传》中两座非常著名的同时也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寺庙,以及作者施耐庵在这两座名刹[chà]上分别留下的千古谜团。

《水浒细节解密》之 一南一北两座名刹,留下两大谜团

咱们先说北面的名刹,这就是《水浒传》中浓墨重彩描写的五台山文殊院。在书中多处情节和重点人物与五台山文殊院结下了不解之缘,著名的比如鲁智深、宋江,情节则有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以及宋江问卜五台山等等。

而且之前大锤也说过,在这些情节中,作者还重点描述了五台山文殊院的世俗化进程,比如租赁店铺门面及向民间商贾[gǔ]放贷等等。

《水浒细节解密》之 一南一北两座名刹,留下两大谜团

历史上的五台山先后曾有过文殊院或者文殊寺六七个。应该说作者施耐庵在描写五台山文殊院时是下过功夫的。

比如书中描写文殊院的建筑布局时曾经写道:“钟楼与月窟相连,经阁共峰峦对立。”这是描写文殊院内钟楼与经阁是相对的,这是典型的唐宋时期佛寺的布局,而到了明清之后,佛寺的经阁已经不再采取这种布置方式,转而布置在寺庙后部。因此施耐庵在这类细节描述上,是非常准确的。

《水浒细节解密》之 一南一北两座名刹,留下两大谜团

但是同时,施耐庵对五台山文殊院的描写,却也有很多值得推敲甚至可能是错漏的地方。比如说,在《水浒传》中,五台山僧人更多是一种世俗化的姿态出现,又是搞房地产又是搞多种经营,并且很通晓世俗工作,而且五台山的僧人虽然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战斗力,但是在鲁智深的映衬之下显得战斗力不强。

而实际的历史中,在梁山好汉活动的北宋末年,五台山最出名的并不是文殊院,而是五台山抗金的壮烈故事。比如五台山僧人真宝,他在女真金兵南下的时候,就带领五台山僧众奋起反抗,并曾经受到过北宋末代皇帝宋钦宗的接见,后来参加太原保卫战,与金兵在五台山激战数日,战败被俘。

真宝被俘后,金兵曾威逼利诱,真宝回答:我已许宋皇帝以死报之,不可食言。于是真宝坦然就死。真宝死后,五台山仍有僧人仍旧坚持抗金活动。可以说,历史上梁山好汉活动时期的五台山僧人的刚烈勇武之气,施耐庵并没有去描写。

《水浒细节解密》之 一南一北两座名刹,留下两大谜团

为什么这些五台山僧人与梁山好汉活动相接近的历史事实,在施耐庵笔下并没有直接体现出来呢?后世有学者推测,真宝等人的抗金事迹可能是被施耐庵融入了鲁智深的故事中,不过考察鲁智深的事迹,这个说法也缺乏有力的证据,显然施耐庵拥有更好的驾驭历史真实资料的能力。

尤其是对比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坐化之后,宋江请径山住持大慧禅师前来处理这个细节。因为施耐庵笔下的这位大慧禅师确实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南宋著名僧人,施耐庵考虑到这位高僧在佛教内部的地位,专门安排他从径山寺赶来出来鲁智深的坐化事宜,就是为了让鲁智深的坐化具有更强烈的神圣性。这个安排是非常贴切的。显然,施耐庵更熟悉杭州等地的寺庙和著名僧侣。

《水浒细节解密》之 一南一北两座名刹,留下两大谜团

施耐庵对于五台山僧人的虚写,究竟出于何种原因,这个谜团至今尚未解开。

而与北方五台山文殊院对应的,就是南方杭州六和寺。这也是一座在《水浒传》后期故事中有关键性作用的寺庙。梁山好汉鲁智深在此坐化,武松、林冲等人都在这个寺庙活动。

这里大锤插一句,从《水浒传》对诸多江南寺庙的描述来看,作者施耐庵的江南背景非常浓厚,如果说五台山寺庙施耐庵可能没去过的话,那么《水浒传》中出现的灵隐寺以及六和寺、金山寺等江南寺庙,其细节则与历史上的这些名刹高度符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后世学者关于施耐庵以杭州等地地方背景来写作《水浒传》的推测,是有一定道理的。

《水浒细节解密》之 一南一北两座名刹,留下两大谜团

不过问题也就出在这个六和寺上。书中描写,梁山好汉征伐方腊之后在杭州六和塔一带驻扎休整,而六和寺就在六和塔附近。而根据历史记载,北宋时代确实有六和塔存在,塔高九层,就毗邻钱塘江,当地人视之为镇江潮之塔。

不过这座九层六和塔,却被明确记载毁于北宋末年的方腊战乱,而且当时毁坏得非常彻底,文献记载六和寺和六和塔一并都毁于兵火。直到后来南宋高宗统治时期,六和塔才重新建造,重建的六和塔是七级的,而这已经是梁山好汉活动时代的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水浒细节解密》之 一南一北两座名刹,留下两大谜团

因为六和塔六和寺在杭州当地非常有名,后续建筑及僧侣活动仍有延续,宋元时期人们对六和塔的掌故也是很了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作者施耐庵如果具有杭州写作背景,他是不可能不知道六和塔的这一段毁灭和重生历史的。

然而,在《水浒传》中表现得对江南寺庙非常熟悉的施耐庵,明明可以有其他的寺庙可以安排,比如书中出现的灵隐寺、净慈寺、径山寺等等,但是他却安排鲁智深、武松和林冲等好汉都住进了这座在当时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六和寺内,甚至还安排了鲁智深在六和寺的最后奇遇等情节。

《水浒细节解密》之 一南一北两座名刹,留下两大谜团

为什么施耐庵非要选择一座当时并不存在寺庙,作为鲁智深、武松、林冲等人的最后归宿?这正是《水浒传》留给我们后世读者的又一个谜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