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孟州農家女鄭水紅她待婆婆似親媽

她,看上去是個誠實的農家女,一米六多的身材,久經風霜的膚色,笑容滿面,說話靦腆,穿戴樸素,都說她是裡裡外外一把手,在眾人眼裡她是一個大能人,做過生意,跑過藥材,家裡地裡處處都有她壓不垮、頂得住的身影,不服輸的任性。她侍候五年多植物人的婆婆猶如親閨女,她用自己的言行詮釋著一個“好媳婦”的聲譽,她的愛老孝道事蹟在鄉鄰被傳為佳話,她就是河南省孟州市會昌辦事處大宋莊村農家女---鄭水紅。


河南孟州農家女鄭水紅她待婆婆似親媽


鄭水紅在給婆婆喂水喝

說起鄭水紅還要從五年前說起,那時她和公公婆婆在一起生活,哥嫂分開另居,姐姐有了家,每天忙於公務,家裡僅有公公婆婆、老公和兩個孩子,婆婆在家是個頂樑柱,也是個閒不住的老太太,公公張相連由於心臟不好剛做過手術,老公誠實不問閒事,在附近的單位打零工,婆婆伺候著公公,料理著家務,全家人關係融洽、和睦相處、甜甜蜜蜜的小日子過得還算富足美滿,201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禍給這個家庭造成難於承受的災難。五月的一天,68歲的婆婆劉玉茹,騎著車子出去辦事,被一輛機動車連人帶車闖個正著,當時不省人事,拉到醫院經過腦顱手術搶救,最後落個植物人的後遺症。婆婆變成了不知飢飽、不知冷熱、不知世事的冷凍人,媳婦鄭水紅終止了一個月能收入一兩千元的藥材生意,全心撲在照料婆婆的身上。婆婆的不幸好像是塌去了半個天,無疑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天大的事總要有人扛著,鄭水紅思索著,姐姐、哥嫂都有自己難於脫身的事業,只要他們忙裡抽閒能當個幫手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思前想後,鄭水紅就毫不猶豫地承攬著侍候婆婆的重任,


河南孟州農家女鄭水紅她待婆婆似親媽


鄭水紅摟著婆婆解大手

婆婆出院後,兒媳們雖然都很孝順,但都對侍候植物人的老人束手無策,鄭水紅主動擔起了侍候婆婆的重擔,這一擔就是五個多春秋,五年來,鄭水紅和婆婆睡在一個床上,喂藥餵飯、擦屎刮尿,熱了她給婆婆擦身子、扇扇子,冷了她給婆婆生爐子、灌熱水袋,精心料理,倍加關照。婆婆因為失去知覺,飢渴冷熱、屙屎拉尿,都需要鄭水紅親手操作。家裡的房子破爛不堪急需修繕,兩個學生在城裡上學也需要照看,為了孩子們能吃個按時飯,她就把婆婆拉到城裡的房子裡來生活,一來能照顧好婆婆,二來能讓上學的孩子下學有個按時飯。在城裡那些日子,因為住在樓上,水紅每天揹著婆婆上下樓,讓婆婆在外邊曬曬太陽,吸收一下新鮮空氣,婆婆比較胖,每次下來都累的她氣喘吁吁,為了婆婆能早日康復,水紅一再堅持著,想讓婆婆的康復奇蹟出現,期盼、心願總不能按照人的意志來實現。


河南孟州農家女鄭水紅她待婆婆似親媽


鄭水紅摟著婆婆解大手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五年來,水紅堅守著自己的諾言,不管自己怎樣勞累,都要陪伴婆婆度過人生的晚年。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不離不棄,相依為伴。每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給婆婆做早餐,把做好的飯再用豆漿機打碎磨細,然後抽進針管裡,一點一滴輸進婆婆的嘴裡,午餐她選擇有營養的飯菜再進行粉碎打漿,照樣用針管抽著喂婆婆,一日三餐從未耽誤過老人的餵養,鄭水紅用她的言行擊破了多年留下的世俗偏見。

顱內腦細胞損傷,顱壓增高,婆婆經常出現昏迷、抽搐現象,五年間,婆婆又相繼做過三次手術,每次手術花費都在十幾萬元,公公吃藥需要錢,婆婆的後續治療、服藥需要錢,兩個學生上學需要錢,光憑著丈夫打零工來維持現狀遠遠不夠。鄭水紅從小就養成了能打敢拼的性格,生活再艱難也要往前過,哥哥嫂嫂和姐姐家裡也不富裕,再接濟也填不滿每天花錢這個無底洞,小日子還要過,婆婆的病還要繼續治療,咱是農民,還要在土地上做文章。近幾年來,鄭水紅為家裡經濟上有個寬裕,承包土地六七十畝種植藥材,她起早貪黑忙碌在地裡,還不時想著家裡躺在床上的老婆婆,真是身在地裡心在家,一心想著老媽媽, 在最繁忙的一個月裡,鄭水紅廋了二十多斤。經濟上有了好轉,她就到醫院進行諮詢,看婆婆吃什麼有營養,看服什麼藥能治婆婆的病,只要是對婆婆的病治療有效果她捨得花錢、毫不吝嗇。親朋好友看到鄭水紅憔悴的面容就勸她:“婆婆已經是這個樣了,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投入的再多恐怕也無濟於事。”鄭水紅笑笑說:“婆婆也是媽,只要有一點點希望我絕不會放棄對婆婆的治療,我要盡到做兒女的一片孝心。”


河南孟州農家女鄭水紅她待婆婆似親媽


鄭水紅在承包的田裡撒肥料

河南孟州農家女鄭水紅她待婆婆似親媽


鄭水紅忙裡抽閒也要把莊稼管理好

五年多來,鄭水紅沒日沒夜的陪護在婆婆身旁,身貼身、心連心,晚上和婆婆睡在一起,半夜醒來先看婆婆屙尿了沒有,又要給婆婆翻身,還要換取身下的墊片,又是洗又是檫,婆婆有一點呻吟她就會立即起來,觀察婆婆的身體熱不熱、冷不冷、嘴幹不幹。老人餵食後躺在床上不能活動,經常出現便秘,每天晚上鄭水紅按時給婆婆插克塞露,接著就是抱起婆婆進行大便,她不嫌髒不嫌累,五年如一日,成了鄭水紅操作的老程序,老公公張相連看著兒媳婦每天疲憊的身影,背地裡不知流過多少淚,他逢人就說:“要不是俺水紅這樣孝順,俺老伴早就命歸西天了。”


河南孟州農家女鄭水紅她待婆婆似親媽


公公張相連在訴說好媳婦鄭水紅

鄭水紅不但對老人孝順,在家裡遇到再為難的事從來不攀不推,大度、寬容、吃虧是她的做人標杆,她總是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我的付出也是代表我們全家人的愛老情結。每次從地裡回來,她一進門第一個事就是先看看婆婆有沒有異常,然後就是打掃衛生,使房內空氣清馨無恙,五年多屋內院外的忙碌,使小院落修飾的井井有條、整潔有序,房子裡常年保持著無異味、很清新。晚飯後,她知道婆婆到了該休息的時間,她就不厭其煩的給婆婆渾身拍打按摩,一年四季她沒讓婆婆受一點冷熱,身上更沒有生一點褥瘡。2016年春節前,婆婆又犯病住院,鄭水紅日夜守護在病床前,眼敖紅了,嗓子冒火,馬上就要過年了,家裡還要準備年貨,婆婆的病情不見好轉,醫生也感到束手無策,親友們也無能為力,這時鄭水紅大膽做出一個破天荒的決定,把婆婆拉回家。逢年過節農村都流行一個團聚的習慣,讓老婆婆回家過年也是一種喜慶,婆婆來到家裡後,鄭水紅跪前爬後精心護理,就這樣,老太太自從那次出院後,兩年來再也沒有進過醫院,並且,能吃能睡,精神狀態比原來好多了。


河南孟州農家女鄭水紅她待婆婆似親媽


鄭水紅在給婆婆洗衣服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婆婆的健康身體裡不知滲透著多少鄭水紅的心血,她的執著情操和尊老情懷裡包含著多少心酸淚水啊。婆婆雖然不會說話,但她心裡始終保持著婆婆就是媽的濃厚情結。村裡的人都出去旅遊爬山,水紅也拉著婆婆去看景點,神農山、龍門、世紀廣場、豐潤園,每到一處都留下婆婆的身影。看到這種場面,有人在一旁竊竊私語:“拉著一位不會表達又失去理智的老太太圖個啥,對她再好也不會承個人情。”面對熱嘲冷諷鄭水紅越加親近婆婆,“我就是讓不會說話的人來體驗大自然的美景,這是我婆婆,她是我家的一個寶,對她好是做兒女的一點孝心,人人都要老,都需要子女的奉獻和關愛,這是做兒女的義務和責任。”鄭水紅如是說。


河南孟州農家女鄭水紅她待婆婆似親媽


鄭水紅推著婆婆在洛陽龍門景區

鄭水紅尊老愛親的言行也感激著左鄰右舍,也感激著家裡的孩子們,她的女兒每次回到家裡,看到媽媽給奶奶檫屎刮尿,她也挽起袖子參與其中,幫助媽媽給奶奶喂藥餵飯,洗刷拖地樣樣活兒都搶著幹。這就是愛的傳遞,這就是愛的奉獻,這就是社會的正能量。

五年多的繁瑣生活,鄭水紅有時也難免流露出傷感和心酸,回想起五年來的坎坷之路,在夜深人靜時也是泣不成聲、滿面淚花。孃家還有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常年身體不好,有時住院自己也不能前去照看,最為難的是婆婆身邊離不開人,這種血脈的互牽讓她非常虧欠對親生母親照看的內疚,不過還好,孃家有姊妹7個,她就把母親的照料委託給了孃家的姊妹們,為了自己婆婆的安危,她只能舍親割愛。


河南孟州農家女鄭水紅她待婆婆似親媽


鄭水紅推著婆婆在旅遊

五年多的默默操勞,練就了鄭水紅不屈不撓的秉性。冬去春又來,花開花又落,她對植物人婆婆的堅守給出了響亮的答案:一切為了婆婆,為了婆婆的一切,婆婆就是媽。五年裡,無論是節日還是廟會,再熱鬧的場面看起來對鄭水紅無緣,她能捨去一切也不願離開迷茫世事的婆婆。村裡不少人說:“水紅為了婆婆真是付出的太多太多了,像這樣的好媳婦太少太少了。”鄭水紅的回答更是令人敬佩:“歲月無情,婆情無價,無論生活怎樣變遷,我將對婆婆的精心照料一如既往,在婆婆有生之年,我要盡到做兒女尊老、愛老、敬老的責任和義務,那怕是十年二十年,我將無微不至、不離不棄,陪伴婆婆走完她的人生之旅。 ” (記者 杜利勇 通訊員 喬望鍵 攝/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