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華為後,北約發了一份超“心酸”的報告……

调查华为后,北约发了一份超“心酸”的报告……

早前,在美國的壓力下,德國總理默克爾絲毫不給面子地表示,不會將華為等公司排除在德國5G網絡提供商備選名單之外。英國也表達了相似意思。

在通過政治渠道施壓失敗的情況下,美國另闢蹊徑,動用了他們影響更大的北約組織調查華為。不過讓他們失望了,最終,北約在報告中得出了一條讓人“心酸”的結論:使用中國的5G關鍵設備可能有風險——但更有可能不用不行。

有一點比較有意思的,是媒體報道的角度。美媒引述這篇報告進行報道,著重筆墨強調了華為的“安全問題”,比如大西洋傳媒旗下的Defense One網站,開篇就稱:“該報告指出,從中國軟硬件製造商華為出進口下一代電信設備,存在相當大的風險”。

本人看到這裡,急忙去找了報告原文,結果在“結論”部分前2句就直白地點明:“關於華為的爭論核心並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至今為止,沒有公開證據表明,華為或中興的某種設備存在嚴重的技術弱點。”

北約認為:“(華為)根本不可能排除未來所有可能遭遇的風險,但這無關緊要,在這方面,中國的技術與其他的技術沒有什麼區別”。這句話的意思是,美國人實際上是找了一個無法證明的問題,向華為發難,其實所有通訊廠商都無法證明,他們的設備不會對其他國家的信息安全造成風險。

那麼,既然在技術上沒有安全問題,美媒說的“相當大的風險”是指什麼?

按照報告的說法,是“採購某一特定供應商的技術會產生一定程度的依賴”。很明顯,北約說的風險,只是怕在選擇某個供應商的技術後,會產生依賴性。然而這不只是華為問題,採用任何廠商的技術都存在依賴問題,報告這部分也沒有提到“華為”2個字。也就是說,無論怎麼看,美媒的報道都是被扭曲過的。

在報告中,北約認為華為有2點優勢——“華為顯然是全球唯一可以‘大規模、低價格’提供5G網絡所有設備的廠商,其競爭對手諾基亞和愛立信暫時沒有能力提供替代產品”。

根據報告,華為等中國通訊公司在全球5G標準上具有“肉眼可見”的優勢,在5G核心專利群中佔比很高。目前,中國佔據全球“5G基礎”產業專利的10%,華為佔比最高,中興其次。這是北約的數據,而在中國信通院的數據中,華為在ETSI網站聲明的5G標準必要準李數量佔全球17%,比第2名諾基亞多500餘件。

同時,在全球通訊標準組織3GPP中,華為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多。在最新一輪競選中,華為代表邁耶(Georg Mayer)擠下了高通的霍爾(Eddy Hall),成為SA工作組主席。

價格則是中國廠商的另一個殺手鐧。報告提到,“(中國廠商)佔據了75%的國內市場,給了他們無與倫比的規模優勢”。這點似乎有據可循,根據通訊新聞網站Light Reading的數據,意大利是歐洲頻譜拍賣價格最高的國家,達到每人每兆赫茲0.4歐元,是德國、愛爾蘭等國的7-8倍,運營商壓力巨大。

恰好,意大利也是和華為合作意願最強的歐洲國家之一。

另外,報告也提到了華為的“黑歷史”,包括2013年和思科的訴訟、2014年和T-Mobile的訴訟等涉及員工間諜行為的事件。但北約同時指出,“這不只是華為的事”,美國同樣封殺了中興、海能達、海康威視、大華等公司。言下之意,他們似乎是在暗示,美國的封殺針對不是“你幹了什麼”,而是“你來自哪裡”。

總而言之,整份報告強調了中國廠商的優點,又指出了華為的問題,但同時也幫華為作了辯解,壓力之下的矛盾心態一覽無餘,可以說非常心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