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皮影戏,竟然一千多年历史!

说起皮影戏

很多人联想到的是

一块白色幕布

一两个表演艺人

和在光源下的人物剪影


你所不知道的皮影戏,竟然一千多年历史!

皮影戏▲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皮影戏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呢


形成与发展


皮影戏又称“影戏”“灯影戏”“土影戏”,是一种民间传统小戏。皮影戏在我国不同的流行地区,有着不同的称谓。

北京称“皮影戏”

河北称“滦州影”

浙江称“皮囝囝”

福建称“皮猴戏”

广东称“纸影戏”

湖北称“皮影子戏”

东北地区称“边外影”“照条儿”

湖南、陕西、甘肃等地称“影子戏”

青海称“灯影戏”

山东称“驴皮影”

山西称“纸窗戏”“纱窗戏”等

皮影戏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宋代

皮影戏作为戏曲演出,始于北宋。到了南宋时期,京都开封城里有许多演出皮影戏的专业团体,每逢正月十五元宵佳节,都有演出活动。当时的皮影戏班社组织有“绘革社”。

元代

到了元代,皮影戏成为军队中的主要娱乐形式,并随蒙古军队传入波斯(今伊朗)和阿拉伯地区。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皮影戏已遍布全国,就连清代的王府和官衙中,也办起了影戏班。

清代中叶

但是清代中叶,清王朝禁止官员私养戏班,有的地方官禁止民间演出皮影戏,有的地方还称皮影戏艺人为“悬灯匪”。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皮影戏已经衰落,艺人纷纷改行。

建国前

建国前,皮影戏已经奄奄一息,班社廖廖无几,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皮影戏的演出活动活跃。

建国后

建国后,皮影戏艺术得到重生,从业者对其舞台和表演进行了改革,整理了传统剧目,新编了现代剧目。


根据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皮影戏形成了许多类别。其中,河北的“驴皮影”和山西的“牛皮影”较著名。


山西的皮影戏历史悠久,在民间流传甚广,分为南北两路。

“南路皮影”以新绛、曲沃、临汾、运城等地为代表,特点是小巧玲珑、刻工精细、色彩简练明快;“北路皮影”以广灵、灵丘、代县、浑源等地为代表,特点是形体略显肥大、刻工缜密且精细、色泽明快艳丽。


音乐与唱腔


皮影戏的唱腔受地方戏曲的影响,在不同的流行区域有所不同,它的音乐唱腔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以演唱戏曲、曲艺唱腔和民歌小调为主。

另一类则具有自己的风格,其腔调包括平调、悲调、花调、凄凉调、游阴调。


皮影戏在我国北方以滦州影为代表,其舞台语言以河北乐亭语音为标准,板式包括:快板、整板、慢板、散板等。

舞台与表演


皮影戏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它的表演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和音响艺术于一体,用灯光把影象映现在布幕上表现剧情。

在表演时,以驴皮、牛皮刻制的人物,加上布景和道具,造成影像,还有说唱和灵巧的操纵,使影像产生妙趣横生的戏剧效果。由于皮影戏表演中的局限性,只能通过正侧面的影像活动展开戏剧情节,夸张性强。艺人边操纵边唱,并配以音乐。


愿这项古老的非遗艺术

能伴随着现代人的创新而焕发新的生命力

你所不知道的皮影戏,竟然一千多年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