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这三个写诗用典技巧,诗歌也就有深度了

用典是诗歌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它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用典用好了,常对诗歌的主题展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会用典的诗人常这样写诗:

掌握了这三个写诗用典技巧,诗歌也就有深度了

把历史故事提炼成诗句。

《书愤》 陆游(宋)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蓑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或谁堪伯仲间。

把前人典藉中的句子,引用到自己的诗中。

《送人守嘉州》苏轼(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

其中,“峨眉山月半轮秋”是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诗行。

掌握了这三个写诗用典技巧,诗歌也就有深度了

把前人故事里的文句,缩简成一个词语用在句里。

《泪》 李商隐 (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这首几乎句句有典,永巷算是暗典,《史记·吕后本纪》中记载"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这不仅是泪了,这是宫廷斗争的血泪;湘江竹上是娥皇、女英的思夫泪;岘首碑前是老百姓对于羊祜的怀念之泪;人去紫台是王昭君的去国怀乡之泪;兵残楚帐是项羽英雄末路之泪;灞水桥边是文人离别之泪;末句用借代之法,青袍玉珂指寒士与富贵之人。

掌握了这三个写诗用典技巧,诗歌也就有深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