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娥子

高霞,山西万荣人,山西省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一个生活在大山里的平淡女子,喜欢在文字里寻找如梦的世外桃源,寻找一份宁静与淡泊,笑闻鸟语花香,静听流水潺潺,品一杯幽幽香茗,走进千年的唐诗宋词,以古老的墨香为伴,一份淡定,一份清幽,一份坦然。有部分作品散文及散文诗发表于报刊杂志及多家微信平台,小说《娥子》、散文《记忆里的碎片》分别荣获2015年全国征文大赛二、三等奖。

娥 子

娥子是个漂亮的小脚女人,没出嫁前,娥子的好看就在方圆几个村出了名,不要说那圆脸、大眼,也不提那小嘴、高鼻,单就那两条黑油油的大辫子,就不知道迷到了多少小伙子。娥子不但人长得好看,还做得一手好女红。有人这样形容她的绣活:绣花可闻香;绣果能解馋;蝶儿花间飞;喜鹊枝头闹。

俗话说:一家有女百家求。何况是娥子。因此,没等娥子长到十四五岁,她家的门槛就差点被说媒的给踢断了。可有钱的、有权的说了不少,娥子一个都没看上,独独看上了来她家做活的小木匠胜娃。

娥子的爹是七里八乡有名的正骨大夫,对宝贝女儿很是疼爱,总想给她找个有钱的婆家,一听说娥子看上了小木匠,当场就气得吐了血,可是任凭他怎样打骂,折腾了整整两年,都没把娥子嫁给胜娃的决心给折腾掉。于是,娥子十七岁那年,一顶花轿在阵阵喜庆的唢呐声中,把她抬到了埝下村胜娃的家里。从娥子嫁过来的那天起,埝下村就开始流传一句话:胜娃木工手艺强,娶了仙女当婆娘。

埝下村位于稷王山下,村里二十几户人家,散布在山里沟沟叉叉中,住的都是靠崖打的土窑。反正这里多的是山,随便找个崖厚实点的,崖前平坦的地方,只十来天工夫,窑洞就成了,不怕没地住。有能干的,像胜娃,还会把窑前围起来,给自己修一个院子,再安上一个木门。

胜娃比娥子大三岁,长得高大派场,是一个憨厚纯朴的山里人。能娶到娥子,他觉得自己是上辈了烧了高香,对娥子自然格外疼爱,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娥子。每次从外面做工回来,都要给娥子买一些小玩艺,还常常给她讲一些他听来的新鲜事。慢慢的,娥子从他嘴里知道了国民党、知道了共产党,还知道了稷王山下有一支专打日本鬼子的游击队。

不知不觉间,娥子结婚十多年了,这十多年里娥子也怀过几个孩子,但是每每三四个月时一不当心就滑掉了。在娥子快三十岁时怀上了她的第九个孩子,一家人对娥子是关怀备至,啥都不让娥子干,三个月过了,四个月过了,五个月也平安的过去了,眼见得娥子的肚子一天天隆了起来,全家人那个高兴劲自不言说,娥子的婆婆喜上眉梢照护着娥子的衣食起居,娥子的丈夫胜娃更是高兴得整天嘴里不是哼着眉户,就是吼上两句蒲剧,或者站在门前的山坡上大喊:我有儿子啦,我有儿子啦……大山里到处都是他的回声:我有儿子啦,我有儿子啦……

转眼,娥子怀孕七个月了。这时,日本鬼子到处搞封锁,搞扫荡,人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怀了孩子的娥子因为缺营养晕过去了好几次。胜娃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暗暗打定主意要到山外找点活干。正好这时候,有一家老主顾托人捎话来,说儿子要结婚,让胜娃过去给打套家俱。

胜娃去和爹娘商量,爹娘先是不同意,说现在世道这么乱,怕他出去有危险,可架不住胜娃再三恳求,只好答应了,让他干完就赶紧回来。

可是,娥子却死活不同意胜娃出去,她对胜娃说:“只要咱一家人在一起,日子就是再苦、再难,我也高兴。我不要你出去挣啥钱。”胜娃脸上堆着笑说:“只干六七天,以后我保证再不出去了。”

娥子脸一拉:“一天都不行,不准出去就是不准出去。”

胜娃害怕娥子生气,赶紧说:“好好好,不出去,不出去,在家陪你生儿子。”

娥子听了这话,用手抚着隆起的肚子笑了。

第二天早上娥子醒来,家里却没了胜娃的身影,赶紧到院里一看,那些木工家伙也不见了。她腿一软就瘫在了院子里,放声大哭起来,一哭就是半天,谁劝都劝不住。

从那天起,娥子开始扳着手指头过日子。每天,太阳刚从东山露头,她就盼着太阳赶紧转到西山落下。

几天后的一个黄昏,弯弯曲曲的山道上,娥子的丈夫胜娃怀揣着工钱,肩上背着木匠家伙,嘴里哼着小曲,迈着欢快的步子,心急如飞地往家里赶,他想快快回家,看看他的娥子,看看娥子肚子里的小宝宝,一想到小宝宝娥子的丈夫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翻过一个山头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小村子了,就在这时娥子的丈夫胜娃听到前面传来阵阵哭喊声,胜娃不由得加快脚步,向前面跑去,刚转过弯,他看到俩个小鬼子在与一对小夫妻撕扯,一个抢过包袱在翻看,一个小鬼子在撕扯小媳妇的衣服,小媳妇的丈夫紧紧抱着小鬼子,喊着让小媳妇快跑,小媳妇哪里跑得脱,翻看包袱的小鬼子看到那个男人抱着小鬼子,丢了包袱用枪托在那个男人的身上猛砸。眼前的一幕气炸了胜娃。平时山上炮楼里的鬼子时不时地结伴下来骚扰附近的村民,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杀鸡抢粮,不是牵羊就是赶猪,村里手无寸铁的百姓只能把仇恨埋在心里,眼睁睁地看着鬼子们在村里胡作非为。今天一看这情景,胜娃不由心中怒火升腾,丢掉肩上的背篓,顺手抽出锛子飞快地跑过去,就往小鬼子的头上抡了过去。小鬼子听到脚步声,扭过头看到胜娃抡着家伙向他砸来,急忙丢了小媳妇拿起枪向胜娃刺了过来,胜娃一边喊着让小媳妇快跑,一边举起锛子再次向小鬼子的头上砸去。最终胜娃和小媳妇的丈夫在砍死一个日本鬼子的同时也被鬼子乱枪刺死。

娥子这边好不容易盼到了第七天。

天刚蒙蒙亮,娥子就起床了,她又是抹桌子,又是扫院子,不等太阳出山,她已经把早饭做好了。

娥子摆好碗筷后,走出大门,站在门口的土岭上往远处张望,山路弯弯曲曲,没有一个人影,唯有路两旁的树被风吹得摇曳着身躯。娥子看了一会,突然感觉有些心慌意乱,肚子的孩子也开始来回的翻腾。她把右手放到肚子上,轻轻地说:“儿子,不要着急,你爹马上就回来了。”

这一天,娥子不知到土岭上张望了有多少次,但每次都是怀着希望去,载着失望回。天擦黑时,焦躁不安的娥子终于看到山路上有了人影,但不是一个,而是好几个,他们不是在走,而是在跑,还有人喊着娥子的名字。

娥子赶紧迎上去,她看到几个小伙子抬着一个门板,门板上躺着一个浑身是血的人。仔细一看,正是胜娃。娥子发疯般地扑了过去,惨叫了一声就晕了过去。

等娥子醒过来,家里已经挤满了人。村里人听到消息都过来了。有人给娥子讲了事情的经过,娥子感到痛心疾首。

草草掩埋了胜娃后,娥子身体多病的婆婆大病一场,不久也随胜娃去了另一个世界。

娥子在极度的悲伤中也提前二十多天生下了她的第九个孩子,她给孩子取名报仇,小名九儿。

小说,娥子

这个原本幸福的小家庭在不到一月接连失去俩个至亲。看着年迈的公公和襁褓里嗷嗷待哺的婴儿,娥子后悔她没有看住胜娃,如果胜娃不去干这趟木匠活,这些不幸的事就不会发生。她更恨小鬼子,不是小鬼子残杀了胜娃,她的九儿怎会未出世就失去父亲?年迈的婆婆又怎会撒手人寰,丢下年迈的公公和她这对孤儿寡母?可是现在不幸已经发生,死去的不会再活过来,活着的还要继续生活,娥子含着眼泪强忍悲痛,把对小鬼子的仇恨深深埋在心底,从这一刻起,仇恨的种子,深深扎在了她的心底。

三天后,娥子强支着产后虚弱的身体开始下地烧火做饭。

一天中午,娥子的公公去地里干活去了,娥子收拾完家里的零碎活,回到自己窑里,进门不多会,就听到窑顶上传来“咚咚咚”的跑步声,紧接着又听到院里“嗵”的一声,似乎有人从窑顶跳了下来。娥子惊疑地打开窑门,就看见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正坐在院子的地上,一边挣扎着想站起来,一边急切地对娥子说:“大嫂,我是汾南游击队员,有鬼子在后面追我。”

娥子将小伙子扶进房间,一边让他上炕钻进自己的被窝,一边将自己头上缠着的布条缠到他头上,然后又将仇儿塞到他怀里。这一刻,在蛾子的心里没有了男女授受不亲,只有对游击队员的保护之心。刚做完这一切,就从大门外传来了踢里啪啦的脚步声和叽哩哇啦的叫喊声。没等娥子走到门口,院门已经被撞开了,十几个鬼子闯了进来,到处搜查。因为怕着风,娥子的屋子里蒙得严严实实的,门口还挂了一个厚门帘,一尺见方的窗户上当着一个用麦秸编的坐垫,屋子里面黑乎乎的,有股月婆子怪怪的味道。鬼子看到炕上躺着一个头上缠着布条的人,边上还有一个孩子,知道是个坐月子的女人,用刺刀逼着娥子问她有没有看到一个男人跑过来。娥子看着那明晃晃的刺刀,心里又恨又怕。但她很快镇静下来,用手指了一个方向说:我听见脚步好像是往那个方向跑了。

鬼子信以为真,急忙追了出去。

鬼子的脚步声渐渐远去了,游击队员从被窝里坐起来,满脸感激地对娥子说:“大嫂,真是太谢谢你了。”说完,下炕就要走,可是,只听“哎哟”一声,人一下子摔倒在炕底下。

娥子走过去,一看他的右脚肿得很厉害,知道他是刚才跳崖时把脚摔伤了,就对他说:“你这样子咋走,只怕还没走出村就让鬼子给逮住了。还是在我这儿把伤养好了再走吧。”

游击队员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我还有任务,必须马上走。”说完试图往起站,可试了几次,都站不起来,反而疼出一身汗来。

娥子摁住他说说:“这样吧,你在这儿养伤,我去帮你完任务,这总行吧?”

听了娥子的话,游击队员想了一会,然后抬起头——脸上写满了坚定,对娥子说:“好,大嫂,那就麻烦你了。”说完,他撕开上衣的领子,从里面取出一个小纸卷。他把纸卷递到娥子手里,严肃地说:“大嫂,这是一份很重要的情报,今天晚上必须送到后山的黄家坪,越早越好,鬼子明天对游击队有大行动。”

当时的稷王山一带活跃着一支打鬼子的游击队,队长叫秦胜武,很会打仗,他借着稷王山有利的地形,打了几次伏击,每次都打得鬼子屁滚尿流,灰溜溜地丢下几十具尸体逃窜了。因此,鬼子对秦胜武是恨之入骨,一直想找机会消灭掉这支队伍。这次鬼子集结了大批队伍,准备对游击队进行合围。

娥子把纸卷接过来,打量了一下自己的全身,飞快地解开头发,把纸卷小心翼翼地卷在头发里,然后重新扎成发髻,再在外面罩上发袋。

游击队员看着娥子的举动,满意地点点头,郑重其事说:“大嫂,你把情报送到黄家坪村西第三家,记住,这家门前有个石碾子,西墙跟有棵大槐树。你把信放在石碾子下的半块石头底下,然后在大门上拍三下,连拍三次,你就可以走了。”

娥子点了点头,说:“你就放心吧,我保证送到,不耽误事。不过,你在这儿不安全,我得把你先藏好。”

当时为了躲避日本鬼子的扫荡,家家都准备了藏身之处,胜娃也在自家牛圈的牛槽下挖了个暗窖。暗窖口堆着铡好的草、筛子等一些杂物。娥子把游击队员张强(这是她刚知道的名字)搀进暗窖,又把暗窖口精心地伪装好。

娥子耐着心等到下午公公从地里回来,把九儿交给公公,说自己有事去娘家一趟。为了不让老人担心,她没说去干啥,只说有点事,可能回来迟一点。

这时天色已经暗下来了,弯弯的月亮爬上了树梢。

娥子趁着月色沿着沟槽的小路疾步往后山走,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把情报送出去,让游击队员多杀几个鬼子,给胜娃报仇。

黄家坪位于稷王山的后山,离埝下村大概有二三十里路,但要翻过一个山头。山上沟壑纵横、野草从生,荆棘长得有一人多高,山上时常有野狼野猪出没。这样的路,白天走都让人害怕,何况是晚上。

娥子刚开始顾不得害怕,她只顾低头在蒿草丛中穿行,急急的脚步声惊飞了几只野鸡。突然,远处传来了几声野狼的嗥叫,娥子心里一颤,恐惧慢慢涌上了心头。她四下张望了一下,没有看到异常,为了给自己壮胆,她从路旁的树上折了一节树枝,小心翼翼地往前走。等翻过山头,她发现自己全身几乎都被汗浸湿了。

到了黄家坪村,娥子很快找到了地方,看四下没人,按照张强说的把情报放好,然后走到门口,使劲拍了三下,连着拍了三次。拍完后,她转身走到一个隐蔽的地方,把自己藏起来,然后盯着门看,只见那门先是开了一个缝,有一个人伸出脑袋四下看了一会,然后慢慢走出来,走到石碾子旁取走了情报。

娥子抬头看了一眼天上的月亮,长长出了一口气。

等娥子回到家时,天已快亮了。

两天后,娥子听说在稷王山的黄土沟附近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鬼子从三路里、安邑、夏县调来了大队人马,我们的队伍被鬼子团团包围,在大队长秦胜武的巧妙安排下 ,队伍突围了三次,大部分游击队员冲出鬼子的包围圈,掩护大部队转移的五十多名游击队员,在子弹打完后,与鬼子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四十多名英勇的游击队员为掩护大部队顺利突围,在这次激烈的战斗中长眠于黄土沟。鬼子也在这次战斗中丢下了几十具尸体。

游击队在大队长秦胜武的带领下,带着大部队安全撤离了。娥子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在暗窑养伤的张强,张强一听,高兴地握着娥子的手说:“大嫂,这都是你的功劳,我一定要在秦队长面前给你请功!”娥子脸一红,抽出手走了。

娥子来到胜娃的坟前,对着坟头轻轻地说:“胜娃哥,你知道吗,我给你报仇了。”说完,她的眼圈红了。

小说,娥子

转眼,张强在娥子家已经养了八天伤了。

其实,在娥子回来的第二天,张强就要走,可他刚一动,脚就疼得受不了,只好留下养伤。好在娥子家是独门独户,家里一般没有外人来,所以很安全。

娥子自小跟着爹耳濡目染学了一些正骨医术,此时派上了用场。刚开始,张强不好意思让娥子给他看病,但娥子说:你只要不怕以后走不成路,我就不管。一句话说的张强害了怕,乖乖地把脚伸到娥子面前,红着脸任她摸、捏、推、按。

这天,张强再也待不住了,就和娥子商量着回部队。娥子看他的脚伤已无大碍,就答应了。

半夜时分,娥子到大门外转了一圈,看四下里没有人,然后咳嗽一声,这是她和张强定下的暗号。张强听到咳嗽赶紧走出来,急急地走了。

娥子转身回了家,并关上了房门,她没有想到的是,在不远处,有一个人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这个人叫王三赖,三十多岁,是个光棍。他爹娘死得早,从小就没有人管,成天东游西逛,靠偷鸡摸狗过日子。村里人念他是个孤儿,也不为难他,抓住了,顶多骂两句就过去了。

这天晚上,三赖刚从村民家偷了一只鸡出来,兴冲冲地往家走,快到娥子家的时候,忽然看到娥子从家里出来了,他赶紧躲在阴暗处,想等娥子回去了再走,可是他看到娥子却来回在门口转悠,他感到奇怪,心想:这女人是不是在梦游啊?后来,当他看见一个男人从娥子家走出来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娥子在会野男人。

这件事情比一下子给三赖五只鸡还让他兴奋,原来,三赖一直垂涎娥子的美貌,胜娃死后,他曾试探过一次娥子,却被娥子骂了个狗血喷头,还差点挨了打。

等娥子进了家门,三赖才从隐身处走出来,慢慢踱步到娥子家门口。他冲着门“啐”一口说:娥子,我还以为你真是个贞节女呢,没想到,也是个不要脸的贱货。胜娃这才死几天,你就憋不住了。

第二天早上,娥子正在哄九儿睡觉,忽然听见门口沸沸扬扬的,她放下九儿出来,看见门口围了好些人,人们看见她,都像看怪物一样。她奇怪地问:“怎么啦?”有人用手指了指她家的大门。她扭头一看,差点气晕过去:大门上,一只男人的破鞋正冲着她晃悠。娥子一把扯下破鞋,冲着人群大声喊:“是谁干的?有本事你站出来?”

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答应,娥子走到土岭上,使劲地把破鞋扔到山沟里,然后谁也不理,扭身回家,大门在她身后“砰”的一声关上了。大家窃窃私语慢慢走开了。

从那天起,村里没有人愿意和娥子说话了,人们看见她就像躲瘟疫一样。就连原来和娥子相好的姐妹见了她也躲着走,她们不理娥子,也不准自己的男人理娥子。

有一天,娥子抱着孩子去给公公做饭,意外地发现门在里面关着,任她如何地叫唤,里面就是不开门。她慌了,开始用力地拍打,这时里面传出了公公无力地声音:“你走吧,我们家没有你这个媳妇。”

娥子一怔,赶紧说:“爹,您别听外人瞎说,我没有那做那种事。”

公公说:“我老啦,管不了你啦。我只求你把孩子带好就行了,毕竟他是胜姓的血脉。”

眼泪一下子溢出了娥子的眼窝,她扑嗵一声跪在了地上:“爹,请你相信我,我不是那种人啊。”

屋里一片寂静,半晌也没有人说话,门依然紧紧地闭着。

娥子站了起来,无助地看了看怀里的孩子,转过身,踉踉跄跄地往外跑。她一直跑到胜娃的坟前,跪倒,对着坟喊道:“胜娃哥,我冤枉啊。”说完就大声地痛哭起来,她怀里的九儿也“咿咿哑哑”地哭了起来。

其实,有很多次,娥子都想说出真相,可每次当她要说的时候,耳边就会响起张强临走时的一席话:“大嫂,我在你这儿养伤的事,对任何人都不能讲,一旦走漏风声,不但你和孩子要遭殃,而且还会牵连全村的人。”所以,任凭别人如何地说三道四,她也只能把真相烂在肚子里。可如今,连家里人都不再相信她,她真觉得得心灰意冷了,心想:与其这样窝囊地活着,倒不如到阴曹地府去找胜娃,到阎王爷跟前诉说冤枉。可转眼一想:自己死了,孩子咋办,这么小就没爹没娘,长大了只怕也和三赖一样。

一会工夫,娥子的脑子里转了无数个念头,最后她终于拿定了主意:以后不管别人咋说,为了孩子,自己一定要挺直腰杆活下去。于是,娥子把脸上的泪水擦干,对着坟包坚定地说:“胜娃哥,你放心,我一定会把九儿带大,让他长大了多杀鬼子给你报仇。”

可是,没等九儿长大,就传来了日本鬼子投降的消息。消息传来,稷王山里像开了锅一样,沸腾起来,鞭炮声、锣鼓声,响彻天空,人们兴奋得彻夜难眠。

这一天,娥子家突然来了两个着军装的男子,一个不到三十岁,另一个大约四十多岁,刚一进门,那个年轻人就大声喊:“大嫂,大嫂,秦队长来看你了!”

娥子闻声从房里走出来,仔细地打量着这两个人,只觉得那个年轻一点的有些面熟,可一时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疑惑地问:“你们是……?”

“大嫂,我是张强啊,这个人就是汾南游击队的秦队长。”年轻人做完介绍,又对身边的人说:“秦队长,这位就是我给你提到的帮我送情报,给我疗伤的大嫂。”

秦队长快步走到娥子跟前,举起右手给娥子敬了个礼:“大嫂,感谢你冒着生命危险给我们送来了情报,避免了游击队员的巨大伤亡。”

娥子被他的举动弄得不知所措,只是使劲地在衣襟上擦着双手,嘴里喃喃地说:“我……我也没做啥。”

有看热闹的人好奇地问张强:“娥子啥时候给你们送情报了?”

张强一五一十地把那次的事情经过给大家讲了一遍,最后,十分动情地说:“要不是大嫂,别说我这条命没有了,就是汾南游击队都很有可能在那次袭击中遭遇灭顶之灾。”

人们这才知道,原来那天晚上,三赖看到的人是被娥子救了的游击队员张强,而不是什么野男人。

秦队长对娥子说:“我们已经过研究,决定对你进行奖励,请问你有什么要求吗?”

娥子两眼早已浸满了泪水,她哆哆嗦嗦地说:“我啥都不需要,只要把啥都说清楚了就行了。”说完,用双手捂着脸,呜呜地哭了起来。

秦队长和张强不明就里,低声问跟前的人:“发生什么事了?”

有人把这两年发生的事简单地他们讲了一下,他们这才知道娥子受的委屈,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尤其是张强,没想到自己给娥子惹来这么大的麻烦,他抬起手在自己的脑袋上打了几下后说:“大嫂,这些年让你受委屈了。”

娥子哭得越来越凶,似乎要把这几年的委屈全部哭出来,有人忍不住跟着抹眼泪。

秦队长走过去拍拍娥子的肩膀说:“大嫂,放心吧,以后不会让你再受委屈了。日本鬼子被我们赶跑了,咱老百姓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娥子抽抽答答地止住了哭,不好意思地冲着秦队长笑了一下。

娥子的事迹就像风儿一样,很快传遍了稷王山,于是,很多人都知道了埝下村有个叫娥子的抗日女英雄。

娥子再一次成了方圆几里有名的人物。

小说,娥子

抗战胜利后,好多当年的游击队员随着大部队南下了,这之后全国陆陆续续解放了,娥子也好几年没有那个游击队员张强的消息。

日子在一天天的日出日落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娥子的公公也离开了人世。有一天,从遥远的南方某个城市来了一封信,信上写着希望当地帮忙寻找十里文村一个叫娥子的人。信里写了当年娥子的故事。娥子的名字对娥子来说,已经是很遥远的记忆了,这个名字只伴随她到十二岁,此他嫁给胜娃后,她的名字就是胜娃屋里的,胜娃走了之后她生了九儿,她的名字就是九儿妈,九儿婶,九儿奶了,这些称呼是根据不同人的年龄辈分来唤的。

这之后,每年的中秋节和过年,都会有一笔钱从遥远的南方寄给娥子。娥子的这些钱,帮助了村里好多遇到困难的家庭,孩子上学啦,家里有个病人急需钱啦,只要进了娥子的家门,娥子不会让你空着手走的。几十年来不管是本村的还是外村的,谁家孩子吃得不合适肚子疼啦,人们不当心脚扭啦,都会找到娥子家,娥子每每也都会热情的给你捏捏揉揉。这些娥子从来不会收钱的,大人们过意不去,有的拿上俩个鸡蛋,有的家里蒸了包子会打发孩子给娥子送上几个。娥子也从来不会让人空手回去,她留下人家的包子会给人家拿回去两个鸡蛋,她留人家俩个鸡蛋,会给人家换成饼干或者点心之类的东西。

日子就在这日出日落寒来暑往间从身旁溜走,在一个寒冷的冬季,在一个雪花飘飘的早上,娥子毫无征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人们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个个痛哭流涕唏嘘不止,他们都在念叨着娥子的好处,后悔没有在娥子走之前看看她,娥子下葬的前三天全村人都来给她烧纸送行,尤其是在娥子下葬的当天好多的外村人从几里地外赶来送娥子最后一场。送葬的队伍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绵延一里多路

两年之后,在一个阳光灿烂百花盛开,蜂蝶翩翩起舞桃花纷然绽开树梢上的午后,村子里来了两辆小汽车,从车上走出来六七个穿着洋气的城里人,他们簇拥着一位满头华发的老者,一路打听找到娥子家,娥子的儿子九儿带着这群城里人来到娥子的墓前,为首的那个满头华发的老者,领着那几个人拿着铁锨先把娥子坟上的杂草清理干净,又培了些新土,然后齐刷刷地跪在娥子的坟前,恭恭敬敬地摆上祭品深深地将头磕了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