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盛大文学VP创办「庸和集团」,聚焦 IP 上游孵化,打通网文、漫画和有声内容

前盛大文学VP创办「庸和集团」,聚焦 IP 上游孵化,打通网文、漫画和有声内容

随着 “泛娱乐” 概念被腾讯在 UP2012 上提出后,围绕 “IP” 的商业化变现从网文一直延伸到影视与游戏。从网文“鬼吹灯”与“盗墓笔记”的影视化,到国漫“狐妖小红娘”与“一人之下”的动漫化与游戏化,成功案例大都有几个特点:头部IP,作品面世时间长,背靠巨头厂商。 对于初创团队而言,除了外采头部IP外,从0到1成功孵化一个新IP的难度愈来愈大。

36氪近期了解到的「庸和集团」是一家聚焦于 IP 的上游孵化的文创平台,其业务主要覆盖网络文学与动漫产业。成立4年,旗下拥有两个原创网文平台,一个文学分发平台,一个漫画CP团队与一个有声CP团队。:“暗夜文学”主打男性悬疑与灵异题材,“二层楼”主打女性都市情感,“笛笛阅读”为文学内容分发平台,“万画筒”为漫画CP,“情声”为有声CP。

目前包括“重生豪门”在内的十六部IP正在进行影视和游戏作品的开发,此外有60余部作品在与爱奇艺、优酷、昆仑万维及广州游爱等影视平台和游戏公司洽谈版权开发计划。

前盛大文学VP创办「庸和集团」,聚焦 IP 上游孵化,打通网文、漫画和有声内容

最新数据显示,庸和集团各个平台合计注册用户数2000万,拥有200万付费用户,共签约5000+全版权作品;财务上,庸和集团2017年整体营收4000万,其中文学付费阅读占比80%,漫画付费阅读占比10%,剩余10%为版权收益。2018年Q1庸和已实现1800万收入、200万利润,预计今年能实现8000万收入,净利目标1000万人民币。

前盛大文学VP创办「庸和集团」,聚焦 IP 上游孵化,打通网文、漫画和有声内容

融资历史上,庸和集团曾于2014年获得个人投资的天使,于2015年获得谦石资本与有米股份的Pre-A轮融资, 2016年获得上海擎承的A轮融资并于去年9月获得擎承资本与信元资本的A+轮投资。

庸和集团创始人周奕明为前盛大文学副总裁,曾分管起点中文网与小说阅读网,文章的后半段36氪将为读者梳理周奕明对IP产业的看法与Know How。

从腰部内容到肩部IP群

作为平台而言,头部作品永远是少数,大量作品都集中在于腰部位置。因此如何帮作品扩大影响力与商业价值,使之能够跨入肩部甚至是头部作品决定了作品对平台的粘性。

庸和集团的打法是以制作委员会的模式,基于不同的阅读场景在不影响主线的情况下将网文作品同期改编成漫画、有声内容与轻度AVG游戏,再通过游戏品宣的打法,在贴吧、天涯、腾讯动漫、快看、爱奇艺、喜马拉雅等多个平台扩大IP在不同阅读人群中的影响力。用周奕明的说法就是:用快速低成本的方式培育IP影响力,最大化提升IP上游企业的议价能力,核心在于“多阅读场景”与“低成本”。

“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这类享受了互联网红利的网文大V们与承载他们的网文平台的关系可用一个词来概括 —— 互相成就。如今,平台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庞大的流量更高的稿费与签约价格。与此同时,平台与大V的博弈也才刚刚开始。周奕明向36氪表示,越来越多的大V只向平台提供数字版权,相关的改编权全部把握在自己手上,所以越来越多的小工作室成立。平台想要对作品做改编,需要额外与作者谈判,这个过程为平台与大V都增加了大量成本。

在周奕明看来,平台应该一改过去的模式,从签作者转变为签作品,事实上,头部网文平台也正在这么做。由于签约模式的变化,平台在做推荐的时候能够从推荐作者改为推荐作品,完全以数据说话,从而发现有价值的文本作品。

看重付费阅读数据

孵化作品之前,找出质基有潜力的作品更为重要。

周奕明表示,在参考总体阅读量的基础上,庸和集团更看重付费阅读的数据。

付费阅读数据是初筛,二次筛选会交由公司自营的漫画团队、有声团队以及游戏团队做评估,针对有潜力的IP进行多阅读场景的开发。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文学IP拿了全版权,而漫画与有声内容研发团队皆为自营,因此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文字、图像以及声音版权全部隶属于庸和集团。

下一步,提升多阅读场景内容的生产效率被周奕明列进了今年公司的战略企划中。他表内容生产效率低是行业的最大痛点,尤其是漫画行业,除了将制作流程优化、分工更明晰、制作通用素材库外,也会考虑借助AI与机器学习的方式为生产赋能。

采访的最后,周奕明透露庸和集团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需求资金8000万~1个亿人民币,主要用作AVG游戏的制作以及建立自己的海外漫画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