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45岁男子隐居深山养“稀罕物”,9年后收入数百万


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大学毕业之后,想尽办法到大城市去工作、生活。可是竟然有这么一个“傻子”大学毕业之后,不去大城市,回到乡下。1999年,25岁的魏树波大学毕业后,不少同学决定留在繁华的都市发展,可他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回乡的路。

回乡干什么?魏树波有自己的打算,要用自己的努力加行动,改变家乡的面貌。魏树波先是当农民种庄稼,种药材,到2003年他开始承包山林,他在山里植树造林30万株,2010年,他通过考察论证,决定做一件别人没做过的事:隐居深山养殖“稀罕物”:野猪。这里森林资源丰富,最高海拔800多米,落差达400多米,自然环境极其适合野猪的自然生长。

位于吉林省临江市苇沙河镇错草村的大山深处,散养的黑色山猪正自由地觅食。1999年,魏树波大学毕业后,不少同学决定留在繁华都市发展,可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回乡的路。这些山猪的主人名叫魏树波,今年44岁,在大山里养猪已8年


魏树波的这条路走对了。野猪不用圈养,直接散养在山林中,活动范围广,让它们以野生植物的果、叶、茎、根为主要饲料,自由采食;野猪饮的是安全无污染的天然山泉水,抗病力强、生命力旺盛。野猪肉质的味道远远比圈养的家猪鲜美,客户上门订购,完全不用担心销售。很快魏树波富了,魏树波记住了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魏树波想,虽然我还没有兼济天下的能力,但我可以用自己的行动,一花引来万花开。于是,魏树波于2011年6月,创办了临江市天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大规模养殖野猪。合作社既邀请村民入股,还安置了村里不少剩余劳动力,带领农民共同致富。魏树波说:“我是大山的儿子,我要守护好这片山林,并利用家乡丰富的资源,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让乡亲们都富起来。”

魏树波的这些母猪都已经是第二代、第三代杂交猪了,冬季户外冷,母猪暂时圈养一段时间

魏树波做得最成功的有一招:以猪制猪。他引进了松辽黑猪做种猪,与当地的母野猪进行自然结合,杂交出第一代山猪品种。还用这头公猪,在山林里,引来了上百头野母猪,生1000多头杂交猪。此举一举两得,解决了棘手多年的野猪损害庄稼的问题。图为魏树波的这些母猪都已经是第二代、第三代杂交猪了,冬季户外冷,母猪暂时圈养一段时间。图为魏树波家的茅草房已经近50年,他毅然选择留在这里养猪。

黑山猪体质强健,耐力极强,肌肉中红肌含量高,所以有“嚼头“”。黑山猪肉谷氨酸含量高于普通猪肉

魏树波每天固定时间召唤山上的猪回来吃玉米,猪已养成了习惯。魏树波也摸索出雪地散养猪的养殖方式。

近年来魏树波先后被评为“吉林省十大杰出农民”,“白山创业先锋”“白山市劳动模范”;“吉林好人”,“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称号。

合作社养殖的野猪,远销全国多地。合作社成员也由当初的6户增加到176户。客户对魏树波养殖的野猪赞口不绝,他们说:野猪体质强健,耐力极强,肌肉中红肌含量高,所以有“嚼头”,野猪肉谷氨酸含量,高于普通猪肉,深受顾客喜欢。尽管魏树波养殖的野猪获得了赞誉,但他不敢懈怠,对待野猪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还摸索出雪地散养猪的养殖方式。大山里没有自来水,每天都需要井中取水。


魏树波说:“我的生态养殖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在周边的山林里都可以进行。只要周边农户同意,就可以共同致富。到那时,我就可以建加工厂、冷库,带动更多的人致富,让我的‘生态梦’去圆身边更多人的‘致富梦’。”还有一点值得一提:2004年至2018年魏树波带动全村176户农民植树造林,种植苗木100多万株。图为魏树波推行的雪地散养野猪的养殖方式。

如今魏树波隐居大山养猪,一晃9年了。魏树波靠养殖野猪发了财,收入数百万,也带着村民一起勤劳致富了。魏树波也先后被评为“吉林省十大杰出农民”“白山创业先锋”“白山市劳动模范”“吉林好人”,还荣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读者朋友们,看了本期图文后,你有何感想呢?欢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