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三武一宗四次灭佛事件的原因,为何禅宗没事?背后是大智慧!

佛教的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的信徒众多,在东南亚一带还被列作国教,位列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在我国的发展,最早是由陆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新疆一带,当时的规模还比较小,并不普及。

直到东汉汉明帝时,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变:史料记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梦见了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

第二天早晨朝会的时候,汉明帝便把梦见的事情告诉了大臣们,询问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都知道,古人们对于梦,还是相当在意的,那时候梦往往会和仙、神之类或吉或凶的神秘元素相关联,所以,皇帝遇到这种事情可以说算是大事情了。

当时汉明帝手下有个博士傅毅就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便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过了四年,汉明帝在印度请回了两位佛学大师,当时为了纪念驼回大师和佛经的白马,便把修建寺庙命名为白马寺。两位大师便在这座中国第一座官办古刹里,译出了第一本汉译佛典《四十二章经》。说来,大多数人知道这本书还是从《鹿鼎记》里,韦小宝寻找的大清宝藏里得知的。

盘点三武一宗四次灭佛事件的原因,为何禅宗没事?背后是大智慧!

三武灭佛事件,指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

后人常常把后周世宗灭佛加上,合称“三武一宗灭佛”。

古人对佛不满这件事,古人和今天我们的理由是很相似的。那就是,当一部分商人把佛教看成一种产业时,信仰便成了廉价的提款机:

1、地区公司承包佛寺修建,然后雇佣一批假和尚,以旅游、佛教文化的噱头,一年几千万入账;

2、各种各样所谓的大师,借着佛的名头算命、保平安、看风水、卖手串佛珠。几块钱的东西沾上佛的名头,就是百倍、千倍的价钱,信徒在饱受其害后,内心对那些利用欺骗谋取财物的人,就会产生不信任感;

3、当一批假借佛的名义,娶妻生子、破坏清规的事情曝光后,假和尚的存在拉低了佛门的声誉。

我们从不同方面,来看待古代各位君王灭佛的原因区别在哪里吧:

1、魏太武帝

1、盖吴在陕西杏城领导农民起义军反抗北魏统治,规模达十万之众,魏太武帝在领兵讨伐起义军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寺庙与起义军有联系,竟然帮起义军藏着兵器,这自然不能被帝王所容忍;

2、寇谦之的新天师道得到太武帝的推崇,魏太武帝从信仰上就偏向道教;

3、鲜卑贵族信仰佛教,宰相崔浩为了实现用儒家思想治国的理念,就想要通过灭佛削弱贵族。

盘点三武一宗四次灭佛事件的原因,为何禅宗没事?背后是大智慧!


2、北周武帝

1、当时的朝廷连年征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金钱。此次灭佛,共有300万左右的僧人还俗,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可见佛教规模之大;

2、当时的佛教徒早已经丧失了对佛的虔诚,整日里游走于王公贵族间,借助各种咒术、仪式来显现“神迹”,谋取私利;

3、佛教徒享有特权,不用缴纳赋税。当时,发生了灾荒,可僧侣却不救济灾民,反而通过信徒渴求神灵庇佑的愿望,趁机暗示他们捐赠财物,还吞并了大量田地。

盘点三武一宗四次灭佛事件的原因,为何禅宗没事?背后是大智慧!


3、唐武宗灭佛

唐武宗在《废佛教书》中说:劳人力于出木之功,夺人力于金宝之饰;遗君亲于师资之际,违配偶于戒律之间。坏法害人,无愈此道!

1、佛教徒本身行为不端:唐朝时期,佛教昌盛,还享有各种特权,包括不纳税、分配土地的政策。那些僧人借助这一政策,大肆扩张、侵占土地。地主为了逃税,也修建寺庙,和和尚联合起来,用佛的名义压制百姓。和尚为了赚钱,还发展出借高利贷、有偿收容孤儿、末法时代提供庇护等等形式,有钱了,也不交税,很多人甚至不做善事,买些婢女来享受生活。

2、唐武宗信奉道教。

3、为了财政考虑: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

盘点三武一宗四次灭佛事件的原因,为何禅宗没事?背后是大智慧!


4、后周世宗

1、佛教徒不缴纳赋税,不提供生产,周世宗天然不喜欢这个宗教。

2、为了加强皇权对宗教的统治,彰显威严。

3、为了钱:民间的佛像、铜器,限五十日内交由官司铸钱,如果私藏五斤以上的,一律处死。总计,废毁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所,大量的佛像及钟、磬等法器被铸成通钱。

禅宗

接下来,我们谈谈佛门八宗的事情,它为何能区别于其它七宗,在灭佛浪潮中不衰反而发展壮大。

禅宗在佛门八宗原本并不太出名,因为它起步很晚,中国禅宗祖师达摩是在公元520年到527年才来到中国南方的。当时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梁的皇帝是梁武帝,一位信奉佛教的君王。

禅宗独特的地方就在于不依靠寺庙、经书,讲求“明心见性”。甚至认为佛在心中,不需要出家,更不需要依靠外物,行善积德、顿悟成佛也可。

回到唐朝灭佛的问题上,当时寺庙林立,以僧侣为中心,聚集着大批奴婢、土地、地主。禅宗独善其身,不依靠豪华奢侈的堂殿、经像、法物,除了朝廷规定给予僧侣的土地外,不再追求世俗化的利益,过上了耕织、修禅,自给自足的循环体系。

从各位禅宗大师到弟子皆讲求“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怀海大师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就结合至慧能大师开始,禅门所实践的“农禅”理论,汇编成《百丈清规》。

盘点三武一宗四次灭佛事件的原因,为何禅宗没事?背后是大智慧!


禅宗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灭佛浪潮中,以自身大智慧、大毅力,积极调整观念,令人由衷钦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