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幾次婚姻,色令他智昏,這一次,他在書中找到斷離舍的法子了

經過好幾次婚姻搗騰後,廣淵自以為自己明白了愛情和婚姻中的些許道理,然而,在一深山裡修定兩年後,他再次來到人世間時,一遇“情”字,還是感覺到危險重重,難以保持住原先那顆清醒的頭腦。

比如,有一次朋友聚會後,一個喬模喬樣的女子在微信上就對他實施了勾引,一開始他能頂得住,可偶爾不小心一落入那女子設定的話題圈套裡,他就發現自己完全有些不能自拔了,不能自拔中,他明知道那女子的可愛是她裝出來,演出來的,可那時的他自己就是不能出夢,不能斷舍離,不能停下,他寧願相信那個女子的可愛是真的。

到一個人時,他又剎那間即能站在局外觀清這一切,瞭然局裡的一切,偶爾,他還深為自己具備有這麼一雙明眼,慧眼而自豪。然而,到下一次飯局上,那個女子再次出現在他身邊時,他先前的理智瞬間又消失於無了,只那女子身上散發出的一種香水香就讓他有些把持不住,平日清醒時,他一聞到這種香就覺得噁心,唯恐避之而不及,而現在,這個裝可愛的女子一邊散發著邪香,一邊撩了他幾句曖昧情話後,他即刻便葷心蕩漾,覺得彷彿眼前的這個人就是仙女似的,——每每那時候,他特別的恨自己,恨自己的那種清醒定力太差,明知道那是“色令智暈”,“欲令智暈”,“高漲的荷爾蒙矇蔽了本心”的緣故,但自處局中時就是偏偏出不了局;自處幻中,也偏偏打不散幻。

直到有一次,他讀到同樣去深山修行過的林清玄先生的一段關於婚姻的評話,似乎才恍然略有所悟。

先生的原話是這樣的:

“一個人無論男女,在他20歲的時候,他的成熟只在生理。

在這個年齡段與他匹配的另一半,以全世界的人口計算,至少有30億人可以合格;

人到30歲的時候,情感與心理也成熟了,他這時候的婚姻選擇犯錯率就會降低很多;

而到了40歲,真正在靈性與價值觀上匹配的那一半,可遇而不可求。”

確實啊,廣淵讀後,還是覺得自己太年輕,自己現在頂多算生理的成熟,還完全達不到對很多事都能淡定不惑的層次,特別是在那種容易引起繁殖欲衝動的被誘惑之環境下。

找到問題的癥結後,他下起藥來就從容多了。無非是遠離那種有邪氣的人,遠離那種逢場作戲,矯揉造作的人,遠離那種可能被誘惑的環境......不立危牆之下,自然就不會有大的危險。還沒遇到那種與自己靈性和價值觀極相吸相近之人之前,獨自一人充實自己,盡心儘性揮發自己最大的生命價值,這不也是一種極輕易可得的至樂至足的人生活法嗎?想到此處,他內心不禁一片豁然。

上幾次婚姻,色令他智昏,這一次,他在書中找到斷離舍的法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