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的“大管家”

作者 馮春霜

對鄒平市人民醫院的很多職工來說,說起手術室就說到馮春玲,說起馮春玲自然也就說到手術室。馮春玲自1993年來到醫院,就一直在手術室從事護理工作,是目前手術室年資最老的護士,也是目前臨床一線年齡數一數二的副護士長。馮春玲見證了26年來手術護理事業的發展和手術室建設的進步,也書寫了無數與手術護理事業血水相融的情感故事。

有條不紊,管好手術間的最大利用率

在採訪中,無論是護理部的領導,還是已經退休的手術室老護士長,無論是已經調出手術室的老同事,還是和她配合工作10多年、20多年的麻醉醫生、手術醫生,說起馮春玲,脫口而出的話都是:踏實、工作有數、讓人放心、老黃牛、盡職盡責、任勞任怨……整個採訪中,沒有人說出她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就是說她能夠把每天的手術、人員、設備、培訓安排地井井有條;說她如何能把千頭萬緒的工作調整地有條不紊;說有什麼工作交給她就放心。張瑞敏曾說過:“能夠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公認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認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26年來,馮春玲用實際行動證明,她就是這樣一個不簡單的人,就是這樣一個不容易的人。

這幾年,隨著鄒平市人民醫院專業水平的快速提高和新技術的不斷髮展,手術量大幅度提高,但近10多年來,手術室卻因為空間的限制沒有相應擴大,為保證病人病情和群眾健康的需要,就得從手術間的利用率和手術人員的工作強度上下功夫、找空間。早上8點,前臺的馮春玲已經處於“戰鬥狀態”了。為了保證早上8點的手術能夠儘早開始,手術室每天都是7點50分交班,交完班後,她就在前臺開始安排第一拔手術如何接病人、怎麼安排手術間。等7個手術間全部到位手術開始後,不到半個小時,她就要巡視一遍,根據手術進度,做第二拔手術病人的一系列安排。這期間,還要安排新送進來的手術通知單的手術時間,協調急症手術能儘快手術,催促某些未到手術醫生及時到位,安排加班護士替換餵奶護士,補充空缺物資,指導年輕護士設備使用,到手術室外做手術患者家屬安慰工作……做為採訪者,我不用說陪著她工作一兩個小時,就是單純站在前臺聽她接電話、協調人員、登記手術單的20多分鐘裡,就感覺頭暈腦脹、心慌不適了,而她,儘管聲音有些沙啞,卻節奏不變,熱情不減,用她的話說:一天20多臺手術,哪個環節掉鏈子,都會影響全天手術的安排,所以哪一點也不能懈怠。她還用了一個形象的數字,只要是上班,在手術室這巴掌大的空間裡,一天下來,怎麼也得一兩萬步。

護理部副主任、手術室護士長張秋玲說起馮春玲就由衷的佩服,她說:“無論手術量有多大,急症有多急,她總能協調醫生做好手術間的安排;無論是業務學習,還是應急預案演練,她總能安排協調好時間和人員保證學習;手術室每週的衛生大掃除,無論工作有多忙,她也總能見縫插針安排人把衛生搞好,確保環境衛生與安全;無論受多少委屈,她總能轉頭就笑,不影響任何工作。”“總能”這個詞,真切的刻畫出馮春玲忙而不慌、急而不亂的性格特徵和條理分明、遊刃有餘的管理能力,上至領導,下至同事,都首肯她“踏實會幹,讓人放心”的優點,也難怪無論醫院手術量增長有多大,幾乎沒有手術醫生為手術安排不上大動肝火。

創新培訓,管好護理隊伍的專業成長

鄒平市人民醫院副院長、護理部主任宋翠華把手術室稱作是“沒有硝煙的戰場”——病人處在麻醉、手術狀態,病情極易發生緊急變化。麻醉科副主任梁玉壽稱手術室是“核武器庫”——外面看似風平浪靜,其實手術間內是暗波洶湧。因此,手術室護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就顯得猶為重要,護士的培訓也就成為重要的管理內容。

做為管理者,面對近幾年低年資護士比例逐漸增長的團隊現狀,抓思想、抓業務、抓質量、抓安全、帶隊伍,這些工作就時刻裝在她心裡。不同於臨床科室只是單純專業疾病護理,手術室需要面對各類外科疾病手術的配合,手術及麻醉意外的處理,輸血、輸液反應,甚至停水、停電、停氧、停負壓吸引及無影燈、各類手術設備異常的緊急處理,長時間手術病人壓瘡防護等特殊情況的處理等等。因此,在護理部培訓、外出學習等外圍學習培訓的基礎上,科內的業務培訓就要涉及內容範圍廣、切入角度準、掌握要求高,才能滿足手術護理工作的需要。為此,馮春玲帶領大家頭腦風暴,想出了在常規全科業務培訓之外,實行“導師制”,一對一高年資護士帶低年資護士,從基礎器械辯認到高精尖設備的使用,從簡單的手術配合到高難度手術的配合,全程帶教,大大解決了全員培訓不針對、不個性化、速度慢、效果差的問題。同時,她還善於發現護士性格優點與專業特長,積極鼓勵、安排有專業特長的年輕護士、外出學習回來的護士們講課,帶動護士進行創新,幫助她們樹立自信,感受職業價值。在長期持續嚴厲、嚴格、嚴謹的科室培訓和管理下,手術室成長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護理隊伍,培養出兩名手術室專科護士,創新體位墊、手術肢體保暖套等多項發明。

做為老護士,每當開展新手術,引進新設備,她總是第一個刻苦鑽研、全面掌握的人;每當有同事生病、家庭中有特殊事情需要請假,夜間手術需要加班,她總是第一個替換的人;面對新同志,她覺得自己是老同志,需要多幹點;面對老同志,她覺得自己是年輕人,更需要多幹點;每當有手術醫生髮脾氣訓斥護士時,她總是跑過去幫助溝通,關心愛護……因此,無論老少,說起馮春玲,總是說她熱心熱情,願意幫助人,不怕吃虧。但當她個人有事、有困難的時候,卻總是自覺的儘量克服,不影響工作。2018年,馮春玲父親車禍意外,在醫院ICU、外科等多個科室住院,同事們都勸她找個單間,多休休班去守護父親,但她卻從未利用自己是醫院職工的身份為兄弟科室增添麻煩,也沒有請假影響工作。這給領導和同事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也對她這種總是先人後己、毫不利己的精神所感動。

有個詞叫“紙短情長”,而對於刻畫馮春玲來說,做為採訪者,卻覺得“紙短話多”,說不完,寫不完。比如她是位長跑達人,比如她每年都設定一個新的目標,比如她女兒受她影響成為一名醫學院的學生……在大量的採訪中,我內心逐漸描繪出這樣一位“鄰家大姐”的形象:任勞任怨,熱情善良、樸實大方,為人低調,工作能力強,讓人願意交往,讓人願意信任,讓人願意和她一起工作,讓人願意和她做朋友。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會成為一名讓人“心服口服”的“管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