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英蓮被拐子拐賣

甄英蓮被拐子拐賣

整子2019-4-5

甄英蓮被拐子拐賣的情節,得從《紅樓夢》第一回的甄士隱遇見一僧一道,和尚的四句詩說起。

首先,吳梅村給甄英蓮的定義是“有命無運,累及爹孃之物”。

為什麼作者會對一個僅僅三歲的小女孩下了一個如此狠毒的定義?

因為“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嗎?顯然不是。因為“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點胭脂痣,從胎裡帶來的”嗎?顯然也不是。但不能說無關。

主要的原因是仕宦家族的女兒有其獨特的社會文化背景,也並非是邋邋遢遢的普通人家的女兒所相比。柺子下手擇人是相當有經驗的,如果自己不能養的話,即便馬上轉手,也能賣一個好價錢。

因而,象甄士隱這樣的家庭,女兒經常會成為柺子們的盯梢品。

還有一層原因就是來自於崇禎皇帝死前對他的一個公主說:"若何為生我家!"作者就是運用了這一說法來反襯甄英蓮的“有命無運,累及爹孃之物”。

這實際上就是喚起了作者對女人的無限同情和憐惜,也是寶玉被稱之為“情無限”的原因。

甄英蓮是首先出場的第一位女性,而且還僅僅是一個三歲的小女孩,主要就是描述了紅樓中的女人們身世大致相當,胭脂痣是她們命中註定的社會身份標誌。

和尚的詩歌:

慣養嬌生笑你痴,

菱花空對雪澌澌。

好防佳節元宵後,

便是煙消火滅時。

慣養嬌生,顯示的是父母對兒女的愛,以此來引導《好了歌》中“孝順兒孫誰見了”。和尚這首詩歌其實就是《好了歌》及其解注的一首引詩。

菱花,指菱花鏡。女人梳妝用的鏡子。

第57回,慧紫鵑情辭試忙玉,紫鵑在代替襲人照顧寶玉幾天後要回去,寶玉向紫鵑要她的一面菱花小鏡子,紫鵑只好給了他。

第28回,照不見菱花鏡裡形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

《清稗類鈔》記載:柳舊藏古鏡,蓋唐時物。鏡背鐫銘,辭曰:「日照菱花出,臨池滿月生。君看巾帽整,妾整點妝成。」徧徵名流題詠。查他山《金陵雜詠》一絕曰:「宗伯奩清世莫知,菱花初照月臨池。點妝巾帽俱新樣,不用喧傳鏡背詩。」

雪澌澌,指滿清入關,滅明朝,滅南明。意思指女人們本身的命運就已經非常不好,戰事一來,悲上加苦。

後人把這句詩句裡的“菱花”解讀為後來的英蓮更名為“香菱”的原因,因而是指香菱的伏文,這種解釋是相當膚淺的。

儘管後文較為符合英蓮在元宵節被人拐走,房子被燒燬的情節,事實上是描述明朝滅亡之前眾多得力大臣投降清朝的情況,含意於“被拐走”。

英蓮被霍啟弄丟之後,霍啟直尋了半夜,至天明不見,那霍啟也就不敢回來見主人,便逃往他鄉去了。

第四回中,根據門子的描述“這一種柺子單管偷拐五六歲的兒女,養在一個僻靜之處,到十一二歲,度其容貌,帶至他鄉轉賣。”

這裡有一個詞語非常重要,“單管”二字。說明古代也同今天一樣,人口販子是有一個集團性活動的組織。

柺子拐來的女童養大以後,賣到哪裡最賣得起價錢?就是賣給教坊妓院。教坊裡的媽媽會調教那些女孩,因材施用,唱戲地唱戲,彈琴的彈琴,做針線的做針線,接客地接客等等。

薛蟠就是幹這個行當的人。

為什麼明末時期人販子活動猖獗呢?主要有二個原因:第一個,因為權臣爭寵獻媚造成。第二個由於演劇的發展,需要很多女子充當角色,勞動力缺乏,可就業的崗位很多。

很多文人名士都有家班,像冒闢僵,李漁,秦松齡,尤侗,阮大鋮,曹寅等等。買賣人口,買賣戲子在當時社會見慣不慣,但吳梅村對此打心底裡有點反感,不大支持。

秦淮教坊妓院的裡的女人也是如此,不是罪臣的家屬就是人口販子販賣過來的,也有從外地過來的妓女,因為這些女人也像文人趕考一樣,追求著自己的“功名”。

《紅樓夢》以甄英蓮被拐的事情說起,就是鋪開了整個文本的真實線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