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偷走了你的感動

是誰偷走了你的感動

朋友給我講了一個在他生活中真實發生的故事。

前些日子,他開車去省城辦事,車至中途一處高速入口的地方,看見一個年輕的女人抱著一個寶寶在等車。那天剛好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有些陰冷,他心生惻隱,一個年輕的母親獨自帶著孩子出行,本來就是件不容易的事,碰巧天公不作美,又下起雨來,如果再把寶寶凍感冒了,那可真是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他減慢車速把車泊至那對母子跟前,開下車窗對那位年輕的母親說:“你去哪裡?我捎你一程吧!”他以為那位年輕的母親對他的行為即使不會感激涕零,至少也會露出欣喜和感動。

誰知那個年輕的母親,只是輕輕地抬了下眼皮,打量了一下他的車,然後問了句:“是返程車嗎?收多少錢?”他愣了一下說:“我不是返程車,不收你的錢,順道載你。”

不說這句還好些,說了這句,那位年輕母親的臉上,立刻露出警覺的表情,彷彿自言自語,又彷彿是問他:“不收錢?有這麼好的事?不會是想到了之後宰我一刀吧?或者另有所圖?”

朋友哭笑不得,本想跟她解釋,看她一個人抱個孩子在路上挺不容易的,想了一想,還是把這個念頭壓了下去,罷,不解釋已把自己的好心當成另有所圖,如果解釋了,會不會有越描越黑的嫌疑?

朋友跟我抱怨,你說現在的人除了抵禦防範,戴著有色眼鏡看別人,怎麼就不會感動了呢?我一片真誠,她怎麼就是看不出來呢?是誰偷走了她的感動?

我笑了,你的腦門上又沒有貼著好人的標籤,誰會相信一個陌生人?

他走之後,我陷入了沉思,各種虛假廣告如烽煙四起,各種騙術花樣翻新,防不勝防,一顆原本純真美好的心靈早已被重重戒心裹住,甚至麻木。

時光有如一隻神奇之手,撫過的地方,就再也回不去了。有多久我們都不曾感動過?小時候看電影,會隨著劇中的人物亦喜亦悲,淚流滿面,歡呼雀躍。現在看電影,演得再逼真,一想到那些明星的花邊新聞、炒作和走秀,頓時就會把那些醞釀了半天的感動毫不留情地擊潰。

感動這兩個字,彷彿成了稀有金屬,離我們越來越遠。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一對青年男女,隔著時空在網絡上戀愛了,濃情蜜意,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相互思念的苦楚折磨著彼此,兩個人終於決定走出思念的空間,把愛落實到現實中。

在和明信片上的風景一樣秀麗的小城見面了,兩個人執手相看,覺得對方就是自己朝思暮想、與自己心靈相契合的那個人。精神上的相悅自然會蔓延到肉體,在小城的小旅館裡,當兩個人拿出了各自準備好的套套時,都怔住了。兩個人錯愕地看著彼此,不是因為滋生出感動,而是因此浮想聯翩-----

都以為對方是自己的唯一,卻原來都是情場老手。兩個人懷著猜忌和痛苦,最後選擇了分手。

商品時代,物慾橫流,當“秀”這個字越來越時尚,越來越被嬌寵,浮躁就隨之而來。雜誌上的文章越來越煽情,卻再也騙不到讀者一滴眼淚。所謂的大片打造得越來越精緻,歸根結底都是票房鬧騰的。電視上的真情講述,其實我們也知道,那是給我們講述的故事,有斧鑿的痕跡。

有時候,我也會問自己,是誰偷走了你的感動?這個偽命題,我也答不上來,是時光?是缺乏信任?是虛假氾濫?抑或都不是,是我們缺乏一顆發現真誠的眼睛,缺少一顆充滿感動和溫情的心。

感動成為一種奢侈的情感需要,所以我們懷戀那些永恆的經典畫面:一對皓髮白首的老夫妻相攜攙扶,公交車上為老幼孕讓座的定格,年輕的情侶羞澀地看著彼此的眼神,稚嫩的小兒天真無邪的笑臉。甚至一株花、一棵草、一滴露,能體現出生命的律動和美好的東西,都曾經那麼真誠地感動過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