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褚時健:人生需要積澱方能圓滿,年輕人不可急功近利

褚時健,中國菸草大王、褚橙創始人,71歲入獄、74歲二次創業、85歲成億萬富翁,是中國最具爭議性的財經人物之一。

2019年3月5日,91歲生日後不久,褚時健在雲南玉溪病逝,一段商業傳奇落幕。


致敬褚時健:人生需要積澱方能圓滿,年輕人不可急功近利


褚時健一生締造了雲南紅塔和褚橙兩大成功事業,這段廣為流傳的評價最能代表他的一生: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這個人站在頂峰的時候,而是看這個人從頂峰上跌落低谷之後的反彈力。

褚時健曾對多個向他請教創業經驗的年輕人說過這樣的話:“年輕人現在不過二三十歲,人生歷程還很長,要20年見成功。也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做大事業。困難多,搞好一點,信心就大一點,只有這樣走,一步一步來。比如橙子,只要一公斤能賺一分錢,上萬噸就能賺多了。你想心急,就做不成。”

當下的年輕人,都存在這樣的通病:太過於急功近利了,為了成功的榮耀,哪怕是犧牲健康和幸福也在所不惜。可是,再天才的年輕人也突破不了人本身的成長侷限、經濟規律和商業邏輯。


致敬褚時健:人生需要積澱方能圓滿,年輕人不可急功近利


成功,必然是由經歷失敗之路才能取得的。這也告誡我們,做事即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思想,同時每一件事情還要仔細完成,細節決定成敗。

褚時健是雲南玉溪人,1928年出生於雲南的一個農民家庭,中國最具爭議性財經人物之一,紅塔集團原董事長,“中國菸草大王”。

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第二年,51歲的褚時健任瀕臨倒閉的玉溪捲菸廠廠長,憑藉大膽進行技術改造,從國外引進一流設備,學習國外種煙技術,教授當地農民菸草種植知識,改革創新產煙體制與管理,使得雲南香菸暢銷中國,在全球知名度頗高。

1999年,褚時健因貪汙和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被判刑入獄那年,褚時健71歲。

2001年,褚時健減刑為17年有期徒刑,次年保外就醫。73歲的褚時健對改革開放“把脈”精準:特色農業、互聯網是未來趨勢,他與妻子下決心承包荒山開始種冰糖橙。

種上果樹後,褚時健不停地改進種植方法,為了保證個個橙子甜,他嚴格規範到每棵樹上掛多少果,乾旱時期如何澆水等,而這些需要褚時健和技術人員挨家挨戶跟果農溝通,手把手教技術,還要跟他們解釋為什麼不是越多越好。


致敬褚時健:人生需要積澱方能圓滿,年輕人不可急功近利


從開始種植到打出“褚橙”品牌,褚時健用了整整10年。十餘年後,褚橙年產10000噸,利潤超過6000萬元,這種好吃的“勵志橙”伴隨著老人的故事,風靡全國。

2012年11月,褚橙開始在電商平臺售賣,並進入北京市場,售價高達15、16元一斤。2013年,褚橙的銷量達到一萬噸,創收過億元。經歷一番牢獄之災,種了十年橙子的褚時健,再創奇蹟,成為最傳奇的企業家之一。

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規律。

褚時健認為,現在年輕人的知識面、信息量比我們那時強多了,但年輕人的特點還是一樣:把事情想得很簡單。


致敬褚時健:人生需要積澱方能圓滿,年輕人不可急功近利


許多人急急忙忙地往前走,卻往往是欲速而不達,這都是因為忽視了常識的力量。

松柏、銀杏,都是長得很慢、很穩,生命力特別地持久。做人做事,何嘗不是如此。

人這一輩子,沒有誰是順順利利、無憂無慮地過完的,在漫長的歲月裡,總會遇到這樣那樣地困難和挫折。

幸福從來都是來之不易。人生在世,做人和做事總是一體的,不要幻想自己有不勞而獲地運氣。

要知道,厚德載物,所有的好運氣,都是無數辛勤奉獻結出的果實。


致敬褚時健:人生需要積澱方能圓滿,年輕人不可急功近利


傳統中國的智慧告誡我們命與運是互動交織的,擁有一切,也可以一無所有。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開始決定結果,命運是多種變量的結合,你若是太急了,就像從春天一下子跳到了冬天,無疑是非常不值得的選擇。

年輕人應當向褚時健前輩學習,從不斷的失敗中總結經驗,總會成功的。

致敬褚時健前輩,從“煙王”到“橙王”,一代傳奇終落幕。

年輕人應當拋棄急功近利,著眼未來,而又腳踏實地,小百建議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做適當的改變:

1、對外部環境的分析

遇到困難不光是自身的問題,還有外部環境的問題,是不是與別人的利益形成了衝突,或者與對方感覺不對等這些客觀因素從一定程度上會對你形成阻力。

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繞過障礙,迭擇別的方法,或者適當的讓利於對方,天下來而熙熙無非是為了利也,舍小利,安民心,達到事情的圓滿成功才是最重要的。

2、自我挖掘

深入分析自我的人格特徵,建立自我的情緒表,對情緒波動大的時刻和情緒亢奮的時刻記錄下,並且進行深入分析,瞭解原因,並建立對策。

比如你急功近利,這肯定是你人格特徵問題,其實本人也一樣,經過仔細分析以後,其背後真正的原因是給自己定的目標太高,在行動前沒有認真準備,在事後沒有認真總結,社交圈太窄,做事情太過認真、執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