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控糖方法都是錯誤的,你還在繼續嗎?


這些控糖方法都是錯誤的,你還在繼續嗎?

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2017年中國糖尿病患病人數達到1.14億,並預計2040年中國糖尿病患病人數可增加至1.51億。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率僅15.8%。而且更讓人不安的是,就算接受了接受降糖治療的患者中,血糖達標的患者僅49.2%。

為什麼?因為他們在用錯誤的方法控糖!

最常見的幾大控糖誤區!

用餓肚子來控血糖

很多糖友為了控制好血糖避免引發併發症都不敢吃飽,捱餓把血糖降下來。餓肚子確實能把血糖降下來,但到底應不應該餓肚子呢?

這些控糖方法都是錯誤的,你還在繼續嗎?

專家解釋,經常餓肚子,會造成營養缺乏,這也會導致臟器功能的衰退,從而引發併發症。有兩類糖尿病患者易出現併發症,一類是長期高血糖患者;一類是血糖相對穩定,但病程較長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相對穩定還會引起併發症,其實根本原因就在於營養缺乏。而節食,恰恰是營養缺乏的元兇。

如老人體重在三個月內下降5%或半年內下降10%,或者連續一個月以上飲食明顯減少三分之一,小腿逐漸變細,而且小腿圍小於31釐米,就要考慮營養不良的風險了。此時可以根據情況讓醫生調整藥物,避免營養不良與慢性病發生惡性循環。

用家務來代替運動

很多人每天早晨一起床或者晚上要走一兩萬步,但是吃完飯就躺著,這是不對的。餐後30分鐘到1小時是血糖較高的時間段,在這個時間適當活動(比如散步或者原地踏步做做家務)30分鐘,可以起到很好的改善餐後血糖的作用。雖然做家務有一定的控糖作用,但其體力消耗可能不夠,不能替代運動。

這些控糖方法都是錯誤的,你還在繼續嗎?

對於糖友,提倡每週5天中等強度的運動,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次持續30分鐘,放在餐後1小時左右進行。同時運動要達到微微出汗、能說話但不能唱歌的程度。運動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相信偏方

有的人堅信控制血糖,要控制飲食,就鑽牛角尖一天吃5斤黃瓜。或者用其他蔬菜代替,效果不見,還出現了其他疾病,適得其反。

用不健康飲食控糖還只是各種“根治”偏方的一環,各種鼓吹能根治糖尿病而不用吃藥的神藥也不少。家裡的長輩可能情願亂吃也不願規範服藥。

憑感覺用藥

《注射降糖患者的給藥方式負擔研究報告》發現,七成患者認為血糖控制達標難點在於“不方便”。

得了成人2型糖尿病的患者,根據病情有不同治療方式,然而吃藥成了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因此,影響患者血糖達標率的關鍵點之一在於他們是否能堅持規範治療,即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不僅能使血糖控制更佳 ,而且可以大大減少患者住院次數和住院天數,降低急性併發症的風險 ,減少醫療支出。

2018年8月發佈的《糖尿病患者的注射給藥方式負擔研究報告》中指出,對於口服降糖藥控制不佳的患者,90%的患者對每天起始注射降糖治療有顧慮,其中 “每天打針不方便”和“害怕打針、針頭恐懼”是主要顧慮,32%的注射用藥患者因為注射複雜考慮過放棄治療。更有72%的患者認為注射方式的不方便影響了他們遵照醫囑按時完成注射治療, 89%的患者認為未能按時注射影響了血糖控制效果。

可見,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高頻次的給藥方式極大地降低患者用藥依從性,是造成血糖結局差的關鍵因素之一

如何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其實並不可怕,只要及時發現、積極治療,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糖尿病實際上是一種身心的疾病,臨床上除了控制好血糖外,做到以下這幾點也很重要:

這些控糖方法都是錯誤的,你還在繼續嗎?

【營養均衡,科學飲食】

蔬菜、肉類、主食注意搭配食用,能夠減輕胰島負擔糾正紊亂的代謝,把體重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並且控制血糖在正常的範圍。

【制定合理的運動】

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減輕體重,還能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抵抗;改善血脂水平和心血管功能;有利於疾病預防和心理健康。

【學會自我監測】

這些控糖方法都是錯誤的,你還在繼續嗎?

能夠有效監控治療效果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堅持監測,控制血糖長期達標;有利於調節飲食、運動和藥物劑量之間的平衡;有利於預防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發展。

【積極的接受糖尿病教育】

積極的糖尿病教育可以幫助獲得正確的糖尿病知識,轉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糖尿病的能力,包括學會科學飲食與運動、正確檢測血糖、規範注射胰島素等等,以達到早診斷、早治療、早達標、早獲益。

【保持樂觀健康的心理狀態】

積極的面對生活、擺脫不良情緒,可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提高治療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