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喝懂普洱茶


七步喝懂普洱茶


喜歡喝茶的茶友對於普洱茶肯定都不陌生,但是對於怎麼喝懂普洱茶,不一定所有茶友都知道。以下談談喝普洱茶的七步曲。

第一步:看茶

看工藝。餅茶外形均衡統一,外緣規整緊實,表明製作工藝成熟穩定。

04年以前,靜電除塵的機器還未大量應用,茶的雜質靠人工篩選,餅茶中會出現雜質的現象;自從有了除塵機器,正規廠家的產品一般不會出現雜物。

區別生、熟茶,從色澤著手。熟茶色澤黑褐;生茶根據年份,由墨綠色(年份短)→棕褐色(年份長)過渡。

第二步:摸茶

摸緊實度。茶體疏鬆的,同等儲藏條件則陳化速度較快;茶體緊實的,則陳化速度稍慢。

撬茶看內外。看灑面,茶體表面撒上一些等級較高的茶葉,賣相更好;一口料,指整個緊壓茶都是一個等級的茶葉,內外一樣,並非金玉其外可能敗絮其中。

第三步:聞幹茶

聞,顧名思義,用鼻子細細聞感覺。

普洱茶越陳越香,但存儲不當,如將普洱茶與其它一些雜物胡亂堆放在一起,就會串味,吸附有其它異雜味。如,產生水悶味、草蓆味,煙燻味、黴味,調料的各種刺激性味道等等。

當然,普洱茶在製作的過程中,工藝發生失誤也會產生各種異味。

總之,有異味的普洱茶絕不是好喝的茶,喝有異味的茶,會令人產生不愉快的感覺。

第四步:開湯聞香

取茶6-8克,洗茶1-2泡,公道杯倒出茶湯後,聞杯底香。

可能的是:有的茶杯底無香味,有的若有若無,有的香氣飄散,有的直澈肺腑即為高銳。

比如,景邁的古樹茶,香氣彰顯,持久飄逸;冰島的古樹茶,淡雅清香悠遠如絲,只能品味而無香感。

還有些氣味,則是製作出現失誤導致的。比如青草味,是因為鮮葉炒得不是不熟導致的。鮮葉炒時欠火候,則顯現生青味。不排除有些茶友就喜歡這樣的香氣。


七步喝懂普洱茶


喜歡喝茶的茶友對於普洱茶肯定都不陌生,但是對於怎麼喝懂普洱茶,不一定所有茶友都知道。以下談談喝普洱茶的七步曲。

第五步:開湯觀色

熟茶紅褐色,全發酵的產物;生茶依陳期,變化繁複。

生茶色澤,由最初黃綠向最後酒紅演化。大概如下:

1~2年湯色黃綠,如兒童稚氣未消;3年左右湯色金黃;3~5年湯色橙黃;5~8年湯色橙紅;8~15年湯色石榴紅;15~30年湯色寶石紅;30年以上是為酒紅,有如佳偶天成。

第六步:開湯品氣味

開湯品嚐時,若雜味盈口,一定有問題。一般異雜味有:

煙味(工藝中炒或者烘乾時柴火的生煙襲擾)、糊味(工藝中弄糊了)、炒青味(曬青毛茶是炒乾的而非曬乾)、烘青味(曬青毛茶是烘乾的而非曬乾)、紅茶味(新摘鮮葉沒來及曬乾,捂了造成葉梗發紅)、水悶味(工藝中被雨水淋溼)、黴味(儲藏不好產生髮黴現象)。

其次品層次。不同的茶品,香氣層次、變化不一樣:

變化單一(只有一種單薄的香氣)、豐富(有多種香氣)、有層次(同泡茶湯由熱至冷產生多種不同的香氣)、變化多樣(不同泡茶湯產生不同的香氣)等。

還要品香感。不同的茶品,香感有區別:

下沉、高揚下沉(香氣含蓄不張揚)、內斂(香氣豐富而且協調持久)、高揚(香氣尖銳且持久)。

第七步:開湯品味道

苦澀是普洱茶的基本味道,俗稱“不苦不澀不是普洱”。

感受不同滋味:酸味(加工失誤會產生)、苦澀(基準味道,品飲苦或澀感化得開否,快不快)、鮮甜(不同茶區茶葉品種)。

湯感,指茶湯含於口中的感覺。有:貧乏(湯質如若無物)、薄(湯質些許感覺)、厚(湯質厚重)、飽滿(湯質充盈)等。

水路,茶湯由口吞嚥至胃中的感覺。有:粗糙(舌面感覺有毛刺)、滑(舌面感覺柔順)、絲滑(舌面感覺溜順,難以挽留)等。

喉感:發乾(喉部有乾燥感覺)、甘甜(回甜)、潤(如雨露滋潤,甘甜猶在)等。

回味:無、短暫、持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