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王名將張亭賓,擂臺和商場的大贏家

散打王名將張亭賓,擂臺和商場的大贏家

張亭賓,1983年出生於江蘇徐州。7歲習武,2000年進入江蘇省散打隊,2003年進入國家散打隊。十年間,他從散打新人成長為全國冠軍、亞洲冠軍、國際武術搏擊爭霸賽級別冠軍。2006年,他選擇退役,轉身開啟新的征程:創將亭賓體育。如今,他打造出集全民健身、青少年培訓和頂級搏擊賽事於一體的產業鏈。

散打王名將張亭賓,擂臺和商場的大贏家

張亭賓

他,年紀輕輕就對訓練有深刻的認識?

“霹靂手”打過哪些經典比賽?

他的體育公司越做越大,其中的奧秘何在?

這些疑問,本文給您答案。

散打少年

徐州,古稱彭城,這裡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從彭祖立國,到項羽定都、劉邦故里,無數英雄的故事流傳至今。楚漢雄風造就了這裡的尚武精神,好武任俠的基因在當地代代相傳。

7歲時,張亭賓就跟著父親學習一些民間武術。1995年,他投到劉兵門下學習散打。

當時武館條件還比較差,飯都是自己做,包括武館壘牆、蓋房子、和水泥等“基建”工作也都是師父帶著大家一起幹。在那個物質還很匱乏的年代,師父為了讓武館更好地維持下去,後來又建了一個農場,師兄弟分工協作

,“有餵狗的、餵鴨子的、打掃豬圈的······”他說自己當時負責擠牛奶,“哈哈,現在都拿這個當玩笑了。”也許當時很苦很累,但現在回憶起師兄弟們親如一家、打成一片的場面,他還是覺著挺懷念的。

散打王名將張亭賓,擂臺和商場的大贏家

劉兵師父(左)與張亭賓

後來,他進入江蘇省隊。省隊環境更好,訓練更系統,似乎步入“快車道”的張亭賓,卻在這時聽到了一個噩耗。

“2000年,參加江蘇省散打王比賽的時候,也是在徐州,師父過來跟我說:‘家裡出了點事,你父親出車禍了。’他給了我200塊錢讓我打的回去。”

連運動服都沒顧得上換的他急忙趕回家,“剛到家門口就感覺不太對勁,圍了很多人,親戚朋友都來了,我感覺出了大事!”

家裡的頂樑柱沒了。“感覺天塌了一樣,最接受不了的就是我母親,我印象中她是比較依賴我父親的那種,那幾天她不吃不喝,非常消瘦。”

悲父心痛,憐母心切。他一下子沒了出門闖蕩的雄心,“準備放棄散打,就想留在家裡好好照顧我母親。”大概一週,省隊就來人到他家,做思想工作,家人統一意見:不能在家,要回到省隊去訓練。“我母親也故作堅強的那種感覺,說她什麼事兒也沒有,讓我回去訓練。”

再次回到省隊的他,心態完全變了,“那兩三年吧,(我)都不太跟外界接觸,就是一心撲到訓練上,希望儘快拿成績,回報母親,回報家人。

散打王名將張亭賓,擂臺和商場的大贏家

張亭賓在訓練

散打王擂臺大放異彩

成績是對刻苦訓練最好的回報。2001年,18歲的他第一次參加全國大型比賽:九運會。在52kg,他預賽第七,決賽第六。

隨後,他又接連獲得2002年全國錦標賽56kg第四名、冠軍賽第三名,2003年全國冠軍賽第二名,可謂一步一個腳印地接近冠軍位置。

2003年10月,他迎來了自己國際比賽的首秀:首屆中國功夫對日本搏擊爭霸賽,對手是修搏的森谷吉博。

散打王名將張亭賓,擂臺和商場的大贏家

2003年10月,中日對抗賽後,王進峰(左)、張亭賓與劉獻偉(右)

由於比賽年代較為久遠,這裡簡要介紹下修搏與森谷吉博。修搏(ShootBoxing Association,簡稱SB協會),位列K-1與極真空手道之後,當時的水平正在穩步提高中,旗下不少運動員被邀請到K-1比賽,比如後藤龍治、土井宏之、安迪·蘇瓦。

無論是之前的鄭裕蒿兩次遠征東瀛,還是之後2007年中日5對5比賽,都是選擇與修搏合作,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技術相似,他們也有踢、打、摔,以及獨特的站立關節技。技術相似規則就容易協商,賽事也容易促成。除此之外,修搏選手有一個關鍵標識:緊身褲。

森谷吉博作為修搏55kg冠軍,而且是拳擊出身,實力自然不俗。張亭賓作為中方選手的先鋒出陣,上來就猛衝猛打,對手顯得很不適應。他逐漸擴大戰果,利用拳腿組合和摔法不斷得分,對手的拳被剋制,腿法上不佔優勢,摔法又拼不過。最終,張亭賓完勝,拿下了當晚的開門紅。

散打王名將張亭賓,擂臺和商場的大贏家

2003年7月,散打王新秀賽,張亭賓戰勝趙南京

狀態越來越好的張亭賓,從2003年7月登上散打王擂臺就一直大放異彩,先後戰勝趙南京、韓延棚,奪得56kg新秀賽冠軍,並在12月以小搏大戰勝李偉強,獲得56-60kg超輕量級冠軍。隨後,他在2004年5月錦標賽60kg終於獲得了全國冠軍,並於當年11月,問鼎亞洲武術散打錦標賽冠軍。

散打王名將張亭賓,擂臺和商場的大贏家

2003年12月,張亭賓(左)戰勝李偉強,獲得56-60kg超輕量級冠軍

高歌猛進

對於這一個個獎項,他沒有驕傲,始終重複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枯燥訓練,並顯現出與年齡極不相稱的成熟:“如果生活多姿多彩,那麼就不可能取得好成績,更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

2005年,中國武術散打俱樂部爭霸賽在年底和次年初迎來了收官之戰,而決出的各級別冠軍,雖然很年輕,但都成了日後的名將,比如70kg姜春鵬、80kg白近斌。張亭賓也一路高歌,接連擊敗李海明、梁功偉,最終摘得60kg擂主。

拳壇多瑜亮,統一江湖還有一個對手。1979年出生的于飛彪,是2003-2004年56kg連續兩年的全國冠軍,後來又在東亞運動會、世界武術錦標賽分別奪冠。兩人第一次交手是在十運會,當時張亭賓屈居亞軍。要想“翻盤”,必須再打一次。

散打王名將張亭賓,擂臺和商場的大贏家

2006年2月,60kg半決賽,張亭賓戰勝烏魯赫夫·菲利克斯

2006年2月,首屆國際武術搏擊爭霸賽在重慶舉行。張亭賓與于飛彪分別戰勝對手晉級決賽。雖然面對老大哥,但他絲毫不怵,積極主動,首回合的接腿摔上來就給對手一個下馬威。于飛彪畢竟經驗豐富,穩住陣腳後,展開反撲。

兩人在場上鬥智鬥勇、較勁較力,拳來腿往,打得非常精彩。第三回合,趁對手體能下降,張亭賓的擊打和摔法頻頻奏效,最終無可爭議地獲得60kg冠軍,宣告江山易主!

退役成就更強的創業人

2006年是他的豐收年,從年初的俱樂部聯賽,到國際武術搏擊爭霸賽、中泰、中韓對抗賽,他都有很出色的表現。但是,他卻在年底選擇了退役。

散打王名將張亭賓,擂臺和商場的大贏家

2006年1月,張亭賓(右)戰勝梁功偉,稱雄俱樂部聯賽60kg擂主

運動員忍受著寂寞、疲勞,每天揮汗如雨地訓練,場下流血流汗就是為了在臺上把雙手舉高,但有時並不能如己所願

雖然退役,但生活還要繼續。幸好,有人賞識他,歷盡風霜得來的一身本事仍有用武之地。2006年底,他以“人才引進”的方式落戶江蘇太倉。

散打王名將張亭賓,擂臺和商場的大贏家

2006年7月,第五屆中泰對抗賽,張亭賓VS拉賢·西劈因

2007年,他在太倉成立了亭賓武術搏擊俱樂部,致力於青少年武術培訓。“由於我對散打這一塊,比較自信吧,所以就以名字命名了俱樂部”。

經過幾年運營,俱樂部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他也發現了問題:單純的武術搏擊還是比較窄的,若想長遠發展,必須轉型為全民健身。

散打王名將張亭賓,擂臺和商場的大贏家

2009年,張亭賓獲得武術散打國家一級裁判資質

在經過2013年室內運動館的過渡後,他依靠積累的經驗、順著政策的春風,最終於2015年建成了投資近千萬的亭賓運動健康工廠。在這裡,每一位健身愛好者都可以找到自己適合的運動項目和教練,在快樂中放鬆,在運動中健身。

散打“老炮兒”再聚首

看著自己開創的體育公司越來越大,似乎該滿足了,“但我覺著做得還不夠。”他想打造出一個運動員實現夢想的擂臺。“運動員輸了輸得心服口服,贏了贏得光明磊落。”

2016年3月,他親手打造的《威震武林》賽事橫空出世,揭幕戰在太倉打響。當晚,多年不見的徐睿老師忽然出現在屏幕中。

散打王名將張亭賓,擂臺和商場的大贏家

2016年3月,眾位散打王齊聚太倉

浪漫江湖,無限風光;

八方豪傑,痴心不悔;

刀劍如夢,功名似水;

群雄薈萃,威震武林,捨我其誰。

聽著這幾句定場詩,時光彷彿回到了當年的散打王,許多拳迷鼻子一酸。

在徐睿的介紹下,柳海龍、張亭賓、安虎、滕軍、高磊、那順格日勒、薛鳳強、喬小軍、趙子龍、鄭裕蒿十位散打王先後走上擂臺與觀眾見面,隨後王洪祥、於錦、黃磊、張開印、姜春鵬、邰普慶、程志剛、巴特爾、趙光勇、康恩、徐琰、楊建平、朱揚濤十三位在役或退役的搏擊王者也一一出現在擂臺上。一下子看到這麼多熟悉的面孔,好像老友重逢一樣,無數搏擊迷的眼眶溼潤了。

“二十載韶光悄然流逝,曾經鮮衣怒馬的少年已不再年少,曾經萬眾敬仰的一線拳王也退居幕後,似乎所有的輝煌已隨時光煙消雲散,所有的榮譽已經逐漸被塵封。但那個時代,以他們命名。”他們是中國搏擊歷史的創造者,他們是散打發展的見證人。

當年賽場的弄潮兒,隨著退役逐漸失去了消息,留給搏擊迷的,只能是通過當年的文字、圖片、視頻,讓那些逐漸遠去的印象重又鮮活起來。那一刻,看著擂臺上的他們,雖不再年少,但依然風姿綽約,慢慢從青澀走向成熟,我們的心中滿是感動與回憶。不同於市面上大大小小、充斥著商業氣息的搏擊賽事,此刻,我們願意吃下這顆“情懷糖”。

散打王名將張亭賓,擂臺和商場的大贏家

2016年3月,張亭賓擂響戰鼓

擂響戰鼓時,張亭賓在想什麼,是當年不為人知的刻苦訓練,還是氣吞萬里如虎的擂臺廝殺;是家庭遭遇變故的心痛,還是兄弟久別重逢的激動;是退役時的不甘,還是九年圓夢的快意······

新太倉人的接力棒

自2006年底落戶太倉,他就成了一名“新太倉人”,辦拳館、開公司、做賽事,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但他還想為培養自己多年的省隊做些貢獻,“有這個情懷在裡面。”

2018年,江蘇省散打隊(太倉)基地順利建成,總教練由邱國友擔任。在散打界,邱國友的名字是一塊金字招牌。從他手下,不僅走出了方便、魏銳等名將,也走出了鄂美蝶、龔豔麗等優秀的女子運動員。張亭賓審時度勢地把握住機會,成功引進這位東北第一武教頭及其麾下王聰、劉玲玲等巾幗豪傑。

散打王名將張亭賓,擂臺和商場的大贏家

《威震武林》訓練基地

這一決策鼓舞士氣,振奮人心,並且成效顯著。如今,王聰參加了散打運動員跨界拳擊的選材。經過層層考核,她已經脫穎而出,作為種子選手入選集訓名單。張亭賓對此非常欣慰。

尾聲

放眼國內所有搏擊賽事,能夠同時涵蓋全民健身、青少年培訓、選手培養、自主賽事於一體的產業鏈,太倉亭賓體育是做的比較優秀的一家。對此,他仍然很謙虛:“我們還在逐漸完善中。”

散打王名將張亭賓,擂臺和商場的大贏家

中國武術協會領導視察亭賓體育

“我入行比較早,積累一些經驗。”他深知公平是賽事的生命線,運動員是產業鏈的核心,實體店是公司的基礎。“我們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實體店的落實上,把自己、公司打造得更有實力,這樣辦比賽才能真正按照規劃去做。”

近三十年的用心澆灌,終於開出了芬芳的花朵。張亭賓成功的背後,既有最初安身的業務能力,又有洞悉市場的商業眼光;既有敢想敢做的意志品質,又有把握關鍵的戰略規劃;既有搏擊界對自己為人的尊重,又有同行們對亭賓體育產業鏈的認可。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觀點)

1月16日專訪預告:

​【專訪】魏銳:從保安到K1王者,我的失落和榮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