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忠告和指責別人的時候,要留些“心眼”


在忠告和指責別人的時候,要留些“心眼”

在忠告和指責別人的時候,要留些“心眼”

在忠告和指責別人的時候,要留些“心眼”,不要把話說得太盡太絕,讓別人自己來思考,比直截了當地全部說出也許收效更佳。忠言逆耳,你的一句話可能贏得他的尊敬,也有可能為自己埋下隱患。因而在提出忠告時要注意策略,慎之又慎,點到為止,說話把握一個度很關鍵。

有一位高僧用藥方的形式教人如何待人,寫得很有意思,其中有:熱心腸一副、溫柔二片、說理三分等等。這裡說理也只是用了三分而已。

在忠告和指責別人的時候,要留些“心眼”

“說理三分”,其實就是一種說話的精髓。你若有理,聰明人一點就通,不用十分,三分完全足夠,說得太透沒有必要,更沒有意思;碰到蠢人(或一時走進死衚衕的人),你再多費口舌也是無用就算說了十分,他也未必知曉;對於蠻橫漢,他本不講理,你即使講上十二分,到最後也是一場徒勞。

在忠告和指責別人的時候,要留些“心眼”

三分說理說的也是寬容之道。人總有缺點,或多或少總有不周全的地方,他自己也許沒有察覺,你只要稍微提醒,點到為止,確是與人為善讓他心存感激。如果直接當面指出,只會令其難堪甚至引起互相攻訐,最後只能是兩敗俱傷。

但是這樣談何容易?人性的弱點之一就是“一吐為快”,何況是在理兒的事?很多人都容易得理不饒人。因此,許多人雖然有高僧所說“熱心腸一副”,也自認為不乏“溫柔二片”等等,卻總是在說理的程度把握上功虧一簣,將功勞一筆勾銷了。

說理三分這一智慧的策略就是既要指出對方的錯誤,又要保留對方的面子。

在忠告和指責別人的時候,要留些“心眼”

在忠告和指責別人的時候,要留些“心眼”

因為衝動或者情緒失控失去理智,人們都會做出一些不當的舉動。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把握住指責別人的分寸:不但要指出錯誤,也要顧及對方自尊。這種情況下,如果分寸把握得不適當,會使對方很難堪,讓雙方多年經營的情誼毀於一旦,可能因此帶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或者讓對方佔便宜”的願望得逞,也只會給自己帶來無謂的傷害。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每一個個體都希望保護自己的隱私”,隱私一旦被人曝光,就會感到難堪或惱怒。因此在交際中,除非萬不得已,一般應儘量避免觸及對方所避諱的敏感區,不要讓對方感到受了侵犯。必要時可委婉地暗示對方已之道他的錯處或隱私,以減少對方的防禦感覺。但不可過分,只需點到為止。

即使是手下人犯了錯誤,你不得不批評他(她)時,既要堅持原則性和鬥爭性,敢摸老虎屁股,又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同時要做到情理結合,情真理切,特別是對落後者的批評,更要注意親近他們,以真誠的態度提出,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在忠告和指責別人的時候,要留些“心眼”

在忠告和指責別人的時候,要留些“心眼”

1.不怒髮衝冠,允許申辯

批評和發脾氣不是一回事。發脾氣不但會讓批評顯得沒有說服力,往往還會把事情搞僵。員工做了錯事,或說了錯話,也許你會覺得氣憤,做上級的總要有些氣度和涵養,要能夠把握自己的情緒,不要讓自己完全失控。

2.實事求是,不惡語相向

批評講究陳列事實,以理服人。你一味地挖苦汙衊,或者以對方的缺陷作為笑柄,只會讓人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往往會適得其反。對方一旦產生牴觸情緒,你的批評他將會很難接受。

3.輕重有度,不一棍子打死

批評應該就事論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對事不對人,而不能誇大其詞,藉機整治人。不能因時一事的失誤,就把人批評得一無是處,或者形成否定印象,對其產生任何偏見,更不能當面斷定某個人“不可救藥”。

4.講求方法,不仗勢欺人

有些領導生氣時愛對下級說:“聽你的,還是聽我的?”“這樣做誰說了算?”他們不懂得以理服人,而是用扣獎金、扣工資、調離崗位相威脅。凡事不是從事情本身講道理,而是仗勢壓人,仗勢欺人。這樣做的結果,只會讓下屬產生牴觸情緒。

在忠告和指責別人的時候,要留些“心眼”


在忠告和指責別人的時候,要留些“心眼”

言有盡而意無窮,有情盡在不言中,這就是語言的藝術,讓話中有話,有時候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為了要懂得韜光養晦。含蓄是一種大氣、一種風度,真正會做人的人,總是含蓄的,有理只說三分而不咄咄逼人,總是記得“得理也讓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