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親不過五服”,什麼意思?這其中“五服”指的又是什麼?

從古至今,民間經常會流傳出一些經典的語句,這些語句大多數都是經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親身體驗而得來的一些經驗之談,後來經過彙總便成了一種獨立的語言藝術——俗語。其實俗語並不俗,它只是用簡短通俗的語言來概括各種規律的情況,這樣才更加便於被人們所傳頌。不過古今的語言文化還是存在一些差異的,所以有的俗語在如今讀來還是有點摸不著頭腦。比如有一句俗語叫做"親不過五服",想必很多人初次見到這句話都跟我一樣根本不知道究竟是何含義。於是小編特意進行了一番調查研究,現在將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分享給大家。

俗語:“親不過五服”,什麼意思?這其中“五服”指的又是什麼?

其實這句話中最難理解的點就在於"五服"了,知道了古代的"五服"是什麼意思,這句話也就能讓人理解一大半了。而這個"五服"其實是有幾層不同的含義的。

俗語:“親不過五服”,什麼意思?這其中“五服”指的又是什麼?

首先,它代表了五種不同的孝服等級。大家應該都知道,中華民族的傳統一直都是以孝為先的。孝道需要有始有終,直到親人離世後都需要始終保持孝道,也就是需要辦喪事盡喪禮。當時古代社會都是等級制度,盡喪禮也具有五種不同的等級,這裡的等級其實就是和逝者的親密或疏遠程度,親近一點的等級就要高一些,較為疏遠的等級也就自然會低一些,然後根據不同的等級使用不同布料的喪服。

俗語:“親不過五服”,什麼意思?這其中“五服”指的又是什麼?

第二種含義就是代表不同的地域。這一點最為突出的就是國親國戚,根據不同的分封等級來劃分不同的家族區域。就像古裝劇中表現出的一樣,嫡子往往住的地方要比庶子的好一些。除了皇親國戚,其它民間的大家族也會採用這種方式分出住宅。


俗語:“親不過五服”,什麼意思?這其中“五服”指的又是什麼?


俗語:“親不過五服”,什麼意思?這其中“五服”指的又是什麼?


第三種含義是指五種不同輩分的人,這其實就是家族的族譜。以自己為中心,左右的近親以及往上排出的五輩人和往下排出的五輩人。左右的近親就是指兄弟姐妹之類的同輩人。往上的五輩人依次是自己、父親、祖父、太祖父、曾祖父。然後再從自己開始往下數五輩人,依次是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


俗語:“親不過五服”,什麼意思?這其中“五服”指的又是什麼?


通過比對研究其實不難發現,這句俗語中的"五服"應該就是第三種含義。那麼再來理解這句話就非常容易了。自己能夠有親近感的人不可能超出自己左右的近親、上五輩人以及下五輩人這一個範圍。這樣看來,直到現代社會這句話依然很有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