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親不過五服”中的“五服”是什麼意思?

“親不過五服”,這句俗語想必很多人都曾經聽過。如今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自己五代以外的,就是血緣關係並不親近的人,也就不是親戚了。

俗語“親不過五服”中的“五服”是什麼意思?

“親不過五服”中的“五服”,不只是指五代人的意思,在古代,“五服”還有很多其他的含義。

秦朝時期,“五服”就是一個政區制度,也就是城池如何劃分的概念。那個時候的國家君主實行的是分封制,將自己的國家所擁有的土地進行劃分。同時根據各個分封國距離京畿的距離,分成等級高低不同的分封國。

俗語“親不過五服”中的“五服”是什麼意思?

那君主按照什麼標準來劃分這些土地呢?一般都是按照血緣的親疏。

君王直接統治,四周距離王五百里的地方稱為“甸服”;“甸服”再以外五百里的區域就叫做“侯服”,“侯服”最靠近“甸服”的兩百里區域是封王朝卿大夫以及封男爵的領地,其餘三百里是諸侯的領地。

俗語“親不過五服”中的“五服”是什麼意思?

“侯服”以外再五百里的區域就叫做“綏服”,遠離“侯服”的兩百里是國家屯兵的地方;“綏服”以外再五百里之外的區域叫做“要服”,遠離“綏服”的兩百里是流放罪人的地方;“要服”以外再五百里的區域叫做“荒服”,遠離“要服”的兩百里是流放窮兇性惡的大罪之人的地方。

“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就是“五服”最早的含義。

俗語“親不過五服”中的“五服”是什麼意思?

之後,“五服”還有古代五種喪服的意思。眾所周知,古代父權主義、宗族意識盛行,古代的大戶人家肯定是有宗祠的。除此以外,中國自古以來就看重孝道,因此喪禮的規矩有很多,喪服同樣也是。

“五服”包括“斬衰”、“齊衰”、“大功”、“小功”以及“緦麻”這五種喪服樣式,這都是在葬禮上根據性別、年齡大小以及和逝者血緣關係遠近設計出來的喪服。

俗語“親不過五服”中的“五服”是什麼意思?

“斬衰”是五服中最重的喪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做成,一般是與逝者血緣關係最為親近的人所穿,服喪期為三年。

“齊衰”僅次於“斬衰”,用粗疏的麻布做成,服喪期一般為一年。

“大功”,用粗熟麻布做成,服喪期為九個月。

“小功”,用稍粗熟麻布做成,服喪期為五個月。

“緦麻”,用較細熟麻布製成,也是最輕的喪服,服喪期為三個月。

俗語“親不過五服”中的“五服”是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與逝者關係越是親近,越是要穿材質更破的喪服,服喪期也更長,這樣可以從喪服上看出,此人和逝者之間的關係遠近。

如今,“五服”也就指的是五代人。以自己為中心,輩分分別向上下五代,以及兄弟姐妹同輩延伸出去五輩,也就是“五服”。如果超出了“五服”的範圍,血緣關係就遠了。雖然也許八竿子還能打得著,但是有可能連名字和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了,這就沒有作為親戚的意義,因此,古人才會說“出了五服不是親戚”。

俗語“親不過五服”中的“五服”是什麼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