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炯:从秋收起义中看“中国特色”的 艰辛探索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来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套路,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苦苦探索。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今天,我们走进历史,重温秋收起义,追寻“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早期的探索形成以及发展,对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我们党从成立之时,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完全听从共产国际的指挥,这其中有过成功的收获,但更多的是遭受挫折,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北伐时期,党的领导人把革命的希望寄托在国民党身上,甚至寄托在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身上,国共合作,一味强调以“合”为主。由于背离“中国特色”,没有自己的军队,幼小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蒋介石、汪精卫发动震惊中外的“4、12”、“7、15”反革命政变,进行血雨腥风地屠杀共产党人,无数先烈倒在了血泊之中时,我们无一还击,任凭宰割。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共产党人在失败与挫折中的觉醒,这种觉醒,是血的代价换来的。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探索实践的先驱,也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人。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过去我们批评孙中山搞革命,只重视军事工作,忽视农民运动,而我们恰恰是不重视军事工作,事实证明,手里没有枪杆子,就会任人宰割,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他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经典论断,并身体力行,上山和绿林好汉交朋友。“上山”,并非毛泽东在遭遇失败后的权宜之计。《毛泽东年谱》(上卷)记载,1927年7月4日,毛泽东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34次会议,在讨论湖南问题时,他在发言中就主张“上山”,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打出共产党的旗帜。在湖南省委讨论秋收起义打什么旗帜的问题时,毛泽东毅然决然地指出:国民党已经烂了、臭了,再打国民党的旗帜,有谁愿意和我们一起走,我们必须打出共产党自己的旗帜。

秋收起义第一次举起了镰刀斧头的旗帜,将起义军称作工农革命军。这是我们党在国共分裂后,第一次举起自己的红旗,武装反抗国民党。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凝聚力量。毛泽东在《西江月 秋收暴动》中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当时,我们党的领导层热情高涨,信心百倍,大有振臂一呼,百万工农齐响应,“饮马湘江、会师长沙”的气势。但现实是残酷的,秋收起义仅三天,参加起义三个团5000余人的队伍只剩下1500人,一团团长钟文璋失踪,二团团长王新亚逃离部队,团以上领导只有毛泽东、卢德铭、余洒度、苏先俊。暴动受挫,军心涣散,革命一时处于低潮,怎么办?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军事家都是先保存自己,然后才去想办法消灭敌人。

文家市转兵。三路人马齐聚文家市,关键时刻毛泽东毅然摒弃了“城市暴动,夺取政权”的苏联经验,放弃了按中共临时中央意图攻打长沙的错误路线,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到湘赣边界敌人统治比较薄弱地区去图生存、谋发展,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之路。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丛书如是评价:“这是一个大胆的决策,因为继续进攻长沙,是中共临时中央原来的决定,不这样做无疑会被扣上‘逃跑’的罪名。这更是一个创新的决策……无情的事实证明,‘十月革命’模式在中国走不通。中国革命要成功,只有独辟蹊径。而从进攻城市到转向农村进军,可以说是毛泽东最先觉悟到的,并果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三湾改编。从湖南浏阳文家市,走到江西永新三湾村,这一路危机四伏,部队士气低迷,思想混乱,逃跑已经公开化,投机分子竟然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往哪儿去?”,面对师长余洒度、团长苏先俊要枪毙逃兵时,毛泽东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他当众宣布:参加革命,完全自愿,愿留者留,不愿留者,发给路费。当然,枪支不能带走。抵达三湾时,起义队伍已不足千人。在得知罗荣桓的特务连、陈士榘的班没有一个逃兵时,他经过调查研究,深思熟虑后,果断地作出了“三湾改编”的重大决策:一、部队缩编,把原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二、支部建在连上,在部队各级都设立了党的组织,班设小组,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三、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经济民主。

在前委扩大会上,三项决策受到了余洒度、苏先俊的一致反对,余洒度明确地说,部队都是扩编,从来就没听过缩编。支部建在连上,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还要军事主官干啥,部队历来都是等级分明,实行官兵平等,长官如何来指挥打仗?毛泽东面对余洒度的疑问,一一耐心地进行了解答,经过激烈的讨论和辩论,毛泽东的主张得到了通过。

“三湾改编”是党政治建军史上第一块里程碑,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

毛泽东后来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历史见证者罗荣桓元帅在回忆中写道:“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如果不是这样,红军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

一句句光辉论断,见证着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深刻理解凝聚而成的智慧;一次次重大决策,是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实践探索,继而转危为安、立于不败之地、走向新生的转折。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在寻求“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进程中,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艰辛摸索实践,直至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毛泽东,从秋收起义开始,拉开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他和他的战友,一路浴血奋战,终于打出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理所当然,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者,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罗荣桓,秋收起义时,任特务连党代表,是“支部建在连上”的见证者、倡导者、实践者。从秋收起义一开始,他一生追随共产党,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紧跟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为共和国的成立建立了不朽功勋。55年被授予共和国元帅,他也是从秋收起义中走出的唯一元帅。毛泽东称其为“一生共事的人”。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十分悲痛,几天几夜不能寐,一天深夜,毛泽东写下了《吊罗荣桓同志》,其中一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表达了对罗荣桓的信赖、倚重和惋惜之情。

陈伯钧,从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后,任工农革命军教导队副队长兼党支部书记,1928年初,手枪走火,打死了自己的战友吕赤,当时大家对他的事件议论不已,有的认为应该枪毙,杀人偿命,有的认为情有可原是意外,这事上报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沉思良久,说了句,我们一天不能失去两位军校生,让他戴罪立功吧。从此陈伯钧信仰坚定,出生入死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55年授衔时,成为共和国的上将。

卢德铭,黄埔军校二期生,受到过孙中山的高度赞扬。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在文家市转兵的关键时刻,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1927年9月,卢德铭指挥部队在芦溪激战中,为掩护大部队突围,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22岁。当时,毛泽东悲愤的叹道:还我卢德铭,给我三个师也不换。时间虽然过去了80多年,但人民没有忘记,共和国没有忘记,2009年,卢德铭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从秋收起义中,走出了我军一位元帅、一位大将、5名上将和一批中将、少将,还有一大批党政领导。但也有对革命前途失去信心,消沉了,逃跑了,甚至走向反面,变节叛变沦为国民党走狗的。

余洒度,黄埔军校二期生,秋收起义时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当时,我们就一个师啊,响当当的英雄人物。苏先骏,黄埔三期生,北伐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秋收暴动前,这两人意志最坚决,在转战上井冈山的路上,下令对逃兵枪决,但后来,对革命失去信心,悲观失望之下,两人选择了逃脱部队,辗转来到上海,恶狠狠地向临时中央告了毛泽东一状,后又选择了脱党,余洒度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后,选择了投敌,被委任为少将处长,为了满足奢侈生活,余洒度利用职权贩卖毒品,事情败露后,蒋介石亲自下令将其枪决。苏先骏后来在岳阳被捕叛变,出卖湖南省委领导人郭亮,导致郭亮被捕牺牲。1930年7月,红三军团攻占长沙,苏先骏被处决。

陈浩,“三湾改编”后,由民主选出的工农革命军第一任团长,是党在军队中最高的军事指挥,我们当时的全部人马就是这一个团。但他意志消沉,过不惯井冈山的艰苦生活,在我军打下茶陵后,花天酒地,丧失了立场,和徐恕、韩昌剑拉起队伍准备投靠国民党方鼎英部,在张子清、宛希先、罗荣桓、谭振林的巧妙抵制下,事情败露。三人被同时枪决。

漫漫革命之路,唯有坚强的革命信仰和革命意志的革命者,才能在一片迷茫之中杀出“中国特色”的血路,而那些懈怠者、沉沦者最终被大浪淘沙。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深处走来,对有些事情就会看的更清、更透、更远。君从故乡来,必知故乡事,干好中国的事,必须要切合中国实际,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发展的路。

秋收起义已经过去90多年了,但它带给我们的启迪是深远的,只有把握中国特色,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只有引领中国,才能走向世界,他一开始就为中国革命实践埋下了“中国特色”的种子。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一路走来,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相结合,紧紧把握中国特色,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在贫穷与落后中的奋起,在富强与复兴中的开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和财富。经过90多年的艰苦奋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旗帜在世界上高高飘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