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1990年第一届海云庵糖球会


糖球会源自海云庵庙会,坐落在老四方海云街1号。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海云庵庙会究竟始自何年已无法考证。起初庙会以“保平安、祈丰收”为主题,后因庙会食品中以糖球居多,且制作技术精湛,花色品种繁多,深受赶会者喜爱,海云庵庙会遂以糖球而名扬四方,历经数百年而不衰。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1992年第三届海云庵糖球会


海云庵糖球会是岛城民俗文化的大舞台,是一项集糖球制销、民间工艺、特色小吃、民俗演出、各类商品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商贸活动。糖球会先后被评为全国百项旅游项目并荣获“中国十大民俗节”称号,在2006年还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它深深影响了青岛以及周边地区百姓的民俗生活,留下了无数值得回味的文化往事。

让我们跟随曾经的影像记忆,一起再次走过糖球会那500年的沧桑岁月,去感知它起起落落的兴衰沉浮......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清末时期的四方海云庵


兴 起


海云庵是在明代后半期民间自建一座庙宇。相传魏忠贤专断、乱纲,到处为自己建生祠,此风传到四方首事人的耳中后也想建庙,日思夜想就梦见南海观音托梦于他,为保一方平安,要给建庙。次日,正逢正月十六,海涨大潮,海水推上圆木一根落在泥滩。首事人见机行事,逐将所梦告于众人知道。当即定下以沉木之处建庙一座,以应灵验。潮上的大圆木为殿宇大梁,建成正殿三间,取“海为龙天地,云是鹤家乡”之意,名为海云庵,庙中主要供奉观音大士,也叫大士庵,周边百姓也称此庙为“老母庙”。

当地民众有每年在正月十五日之后才开始劳动的习俗,在下地劳动和出海捕鱼之前,为祈求丰年、保佑出海平安,都要进庙烧香磕头。又因正月十六日为每年第一个大潮日,进香的人也特多,逐渐形成正月十六为正日子的海云庵庙会。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民国时期海云庵后的庙沟沿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海云庵旁的四方河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民国时期海云庵庙会情景


发 展

海云庵庙会的发展,离不开青岛的建置,胶济铁路的兴建,四方机车厂的建立,日本纱厂的建立。胶济铁路周边的劳工大量涌入四方的工厂,促进了四方工业的发展。1891年,清政府调登州总兵章高元率3000清军进驻青岛口。1897年,德国人占据青岛后,修建胶济铁路。1903年,胶济铁路四方工厂,开始试生产,逐步开展装配和修理任务。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后,发展经济掠夺型企业,纺织业成为了当时发展的首选。海云庵所在的四方成为日本在青岛投资的主要纺织工业区,日本人在海云庵周边相继建设了很多纱厂。交通的发达便利了小商业、小手工业的商品交换,海云庵庙会也随着四方工业化、城市化的促进得到发展。

海云庵周边工业的兴起使得很多山东西部以及全国各地的人到青岛来寻求活路,一部分人进入了工厂,还有很大一部分手工业者、盲流等,也在这个新兴城市中寻求生计。海云庵庙会的兴起与卖糖球的商贩日益增多正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1924至1926年,在原四方村村民倡议及周边工厂、商铺、工人的大力支持下,捐资对对海云庵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翻修。增建东西殿宇至共计十三间。增奉龙王,殿梁塑飞龙,并奉毕、关公,墙描壁画。海云庵翻修后,邀请宗教人士在此居住,并定期做法事。据说,每年只正月十六、十七这两天的香火钱,就够庙内道士一年的生活费。慢慢地,随着海云庵庙会规模的不断增大,卖糖球的商贩也越来越多,百姓遂称之为“糖球会”。

1942年的《青岛新民报》提到:“海云庵是一个道士庙,其中还有一位道姑,名字叫做太空,据说是潍县大户人家的姑娘,今年已经二十九岁了,在四年前就出了家,在庵中修行”。1946年的《平民报》也提到庙中有宗教人士:“终至每人举着满布飞尘的一把大糖球,各自回家,给主持道人送去了许多法币,成全了糖球小贩的一天生意,其他种种,那只有个人心里明白”,记载了海云庵糖球会的盛况。

1950年,因防空关系,暂停举办海云庵糖球会。之后,虽然海云庵庙屋由四方区文化馆接管使用,但海云庵糖球会一直延续下来,一直到1966年“文革”时彻底中断。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民国时期的糖球商贩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1942年3月3日《青岛新民报》报道:《海云庵糖球会——该庙历史悠久香火颇盛》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1936年12月5日,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园艺学会编印的《园艺》杂志中记载了青岛山楂的种植、储存方法以及青岛糖球制作工艺和售卖情况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上世纪50年代,人们聚在一起串山楂,做糖球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1957年2月16日,《青岛日报》报道:糖球会的举办地点迁到嘉禾路。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1957年海云庵糖球会的糖球售卖情景


复 兴


1966-1984年,因为“文革”的影响,海云庵糖球会处于停滞阶段。这一时期,海云庵庙屋交由政府相关部门使用,正殿用作街道老年人娱乐场所,东西殿用作库房,庙院墙和院门被拆除,在庙院内建平房20余间开设旅馆和商店。文革结束后,海云庵受到了保护,1982年,海云庵被列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原四方区工商局嘉禾路工商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认识到海云庵糖球会的作用,尝试恢复举办糖球会,获得成功。此后,糖球会的举办地点由嘉禾路扩展到宣化路市场,糖球会的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1987年2月15日《青岛日报》报道:《正月十六糖球会》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1989年的海云庵糖球会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上世纪80年代的青岛海云庵糖球会上推着自行车卖糖球的小贩


下面是著名连环画家周永生先生创作的长卷《海云庵糖球会盛景图》,采用时空穿越的形式表现了海云庵糖球会从明代起到民国年间的兴起与盛况。这是历史上第一幅关于海云庵糖球会的绘画作品,由“手工记忆”主题展览馆收藏。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兴 盛

1990年,青岛市四方区人民政府下发《青岛市四方区人民政府关于成立海云庵糖球会暨海云庵集市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宣布成立海云庵糖球会暨海云庵集市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即海云庵糖球会管理办公室,简称“糖办”,办公室为常设机构。海云庵糖球会管理办公室成立以来,承担着海云庵糖球会前期的方向把握、活动筹备、招商引资,庙会期间的组织协调、运行管理等大量工作,为青岛海云庵糖球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98年,常设的海云庵糖球会管理办公室撤销。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1990年,维修中的海云庵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1992年,修复完工后的海云庵

海云庵糖球会

1990年,四方区人民政府决定重新修复海云庵,修庵之时社会各界大力资助,广大民众纷纷解囊,自1990年7月动工翻修殿堂,重塑神像,新建山门、钟鼓楼、厢房及院墙,将原东北西南走向的东墙取正,院落向南拓展七十五平方米,至1991年9月竣工。2004年增建石头照壁,石头神龙,新塑妈祖、王灵官神像二尊,重修彩绘三座三殿神像二十一尊。2006年四方区政府在海云庵前翻建了海云广场,广场上新建了古式长廊和一些仿古装饰,在海云庵旁边改建了一个仿古式的“百艺坊”大楼,在联结海云广场和嘉禾路民俗小吃一条街的杭州路上建了一个有古式亭廊的过街天桥,使得整个海云庵周边传统文化氛围渐浓,为糖球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1990年,市领导在糖球会慰问高家糖球的高炳南老先生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1990年首届糖球制作大赛十佳

政府主办后,对海云庵糖球会从内容、时长、地点、宣传和安保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划,每年海云庵糖球会都有开幕式,开幕式后海云庵糖球会的各项民俗和商业活动陆续开始。糖球会以售卖糖球为主,兼有天南海北的小吃,民间手工艺展示,摄影比赛,小商品展销,社会公益咨询等,极大地丰富了岛城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自1990年以来,海云庵糖球会的举办时间一直都是不断延长的,实际上,在进入21世纪后的好多年份里,海云庵糖球会一般都会在正月十四时就试运营了。30年间,海云庵糖球会的空间布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的趋势空间范围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承担专门功能的街区,如小吃街、民俗文化街、糖球广场、小商品街等等。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1990年的青岛海云庵糖球会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1994年海云庵糖球会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1998年的海云庵糖球会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2006年的海云庵糖球会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嘉禾路上的海云庵民俗小吃街

2012年四方区与市北区合并成为新市北区,2013年萝卜会、元宵山会和糖球会三会合办,称为“萝卜·元宵·糖球会”,分为昌乐路周边和海云庵广场周边两个地点举行。开幕式改为每年正月初九,即萝卜元宵会开幕时统一召开,糖球会开幕当天只举办开街仪式。开街仪式相对简单,以文艺表演为主,也是起到宣告正式开始的作用。

2016年,市北区政府又将“萝卜·元宵·糖球会”两个主办地合二为一,全部移至海云庵广场周边。并在市北区东部、南部、北部和中部选取浮山后六小区文化广场、贮水山儿童公园广场、海琴广场、敦化路文化广场设立四个文化活动分会场,组织开展民俗文化活动,时间也调整为为正月初九至正月十六。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2005年海云庵糖球会开幕式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2006年海云庵糖球会开幕式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2014年萝卜·元宵·糖球会开街仪式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青岛城市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珍贵照片若干


海云庵糖球会大事记

明成化年间,海云庵建成。

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海云庵在县西南九十里”。

1924至1926年,海云庵两次进行全面翻修,道士入驻。

1942年3月3日,《青岛新民报》报道:《海云庵糖球会——该庙历史悠久香火颇盛》。

1946年2月18日,《平民报》报道海云庵糖球会的盛况:“每年一度,成了挤的世界”。

1950年3月4日,《青岛日报》报道:《防空期间有备无患,警备司令部通令:禁止四方糖球会》。

1957年2月16日,《青岛日报》报道:糖球会的举办地点迁到嘉禾路。

1960年,海云庵糖球会期间海云庵恢复宗教活动。

1964年,海云庵糖球会期间,由平安路街道办事处主持海云庵内事务。

1966年,海云庵交由政府使用,海云庵糖球会停办。

1982年,海云庵被列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嘉禾路市场管理所恢复举办海云庵糖球会。

1990年,海云庵糖球会管理办公室成立,由四方区政府主办青岛海云庵糖球会,会期三天。

1991年,海云庵糖球会被国家旅游局列为百项民俗重点旅游项目之一。

1990年至1992年,海云庵由四方区政府重修,海云广场建成。

1993年,海云庵糖球会标志性雕塑“连心果”落成,“糖球广场”建成。

1995年,海云庵由四方区民族宗教事务局管理,聘请道长入驻。

2005年,青岛海云庵糖球会被评为“中国十大民俗节会”。

2006年,青岛海云庵糖球会入选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0年,青岛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建成开街。

2010年4月,青岛糖球制作技艺入选青岛市四方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2年,国家级社科重大课题《中国节日志·青岛海云庵糖球会》立项。

2013年,萝卜会、元宵山会、海云庵糖球会合并,举办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

2014年7月,“糖球制作技艺传承与研发基地”设立。

2014年8月,高家糖球制作技艺入选市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代表性传承人。

编者后记

海云庵糖球会是岛城春节期间最重要的节庆盛会,近30年间,我也几乎参加了每年的节会。为糖球会的不断发展、为家乡的不断繁荣而骄傲不已。但还是有些话不吐不快,自2013年糖球会与萝卜元宵山会合并之后,感觉很是不解,数百年历史却不同风格的庙会,如今却被搅成了一个大杂会。而且现今的糖球会商业气息愈发浓烈,一切庙会都成了以吃为主,民间江湖艺人少了,民间文化气息少了。还是希望主管部门能够开拓思维,让糖球会与萝卜会回归各自的庙会本质,不要完全的让传统庙会变成农贸市场和小吃街......

本组图文参考源自《手工记忆主题展览馆》,原作者为青岛民俗专家鲁汉。(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整理:何良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